“学什么”与“怎么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學什么”与“怎么学”是学为中心教育研究领域中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学什么”指向教育内容,“怎么学”指向学习方法。从关注知识习得到关注素养立意,从侧重低阶思维的仿学练答到倾向高阶思维的比联创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
  那么,我们该“学什么”,又该“怎么学”呢?
  一、学什么
  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发现),也有为了说清客观事实而存在的“人造知识”(发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了适恰不同的学习需求,知识会以不同的表征形式呈现出来。
  (一)学“客观事实”还是“人造知识”
  1.认知“客观”与“人造”
  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既有“发现”又有“发明”。前者指的是数学课程中不证自明的客观事实,后者则是指那些因满足人的某种习惯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作出的“规范性设定”,《“竖式”的知识属性》一文中就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以“竖式”的知识属性为例,“竖式”是教材中呈现的一个知识点,但它不是“事实本来的样子”,它通过人为对算法的程序作出规定,以提高计算效率,减轻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负担,体现了求简的思想,它属于“人造知识”。因此,教材中介绍的竖式的算法不是解决“数的运算”的唯一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什么更为重要呢?是算法中竖式计算的流程步骤,是每一步计算背后的算理,还是让学生经历运算过程,积累“用程序化的方法约定步骤可以简化问题解决过程”这类数学经验?答案不言而喻,数学知识的性质直接决定着数学的学习过程。
  2.理解“唯一”与“多元”
  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思考与探究维度下,会呈现不同的表征结果,这些表征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既有一定的相关性又有差异性。正视并合理运用这种差异,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展示性学习视角下数学图形特征的探索——以苏教版教材“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为例》一文中提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在长短上存在一定的关系本身是“客观事实”,而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最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人判断事实时采用的表达方法,这两种方法本质相同,但思维方式不同,因此表征结果不相同。如果事实相同只是表达不同,那么选用哪种表达方法当然可以自由选择。讨论是“任意”好还是“最短”佳,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反倒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猜想、推理、验证、表述等过程,让学生的观察、对比、抽象等能力得以提升,这才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所在。
  (二)学“眼前之意”还是“阶段之理”
  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在教材中呈螺旋状循序编排,这些知识前后是有关联的,把握教材,要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兼具典型性。
  1.把握“旧脉”与“新生”
  概念的呈现是循序渐进式的,概念的生长有其进阶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掌握概念。以平均数为例,平均数学习的前经验是平均分。平均数学习中,平均数的求得过程与平均分保持一致,但平均数的代表性和虚拟性使两个知识点呈现出本质差异。《追求平均数的统计味——“代表”与“虚拟”》一文中对“平均数”的知识属性做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平均数的代表性与虚拟性是它的客观事实,而求平均数的过程是“人造知识”。学生之所以会在学习中把平均数等同于平均分、把虚拟数理解成具体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了对“人造知识”——求平均数过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客观事实”——平均数的代表性和虚拟性的体验与感知。如何破解呢?文中介绍,可以通过初识虚拟、探究虚拟、理解虚拟、观察虚拟、感悟虚拟等,为学生建构学习平均数“客观事实”的学习空间。
  2.平衡“一致”与“发展”
  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是有前概念的,经验概念的形成需要和科学概念的建构保持一致。数学中定义角是出于定量研究角中两边张开度大小的需要,这是角概念的“客观事实”。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角的定义各有不同。
  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公共端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边。
  定义二: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作角。
  定义三:平面角是在一平面内但不在一条直线上两条相交线相互的倾斜度。
  这三个概念分别从“形”“运动成角”和“边的位置关系”三个角度给出了角的定义,这三种表述都是“人造知识”。为什么要“造”不同的定义呢?因为各阶段儿童的理解水平有局限,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造”合适的概念。教师要充分了解知识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述方式,教学时才会适时适度。《基于相异概念的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形”概念教学探析——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一文中明确提出,教师对角的概念有了明晰的科学认识,在教学时就不会发生偏差,就算人教版教材在“角的初步认识”中只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对不同学习阶段角的概念有充分认知的教师,也会在学习活动中增加角的“张开度”的相应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前置经验积累。
  二、怎么学
  科技的进步、认知的提升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你教我学”已经不能满足“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学习需求。因此,精准的学习起点、开放的学习过程、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数据精准导学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的快速迭代,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质性变革。科学定位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可以依靠教师长期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依靠学生前测的精准对焦。
  1.数据 过程访谈
  晁艳玲老师在《“认识几时几分”学习难点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文中采用“数据 过程访谈”的方式,精准锁定教学难点。教学中首先通过前测,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半侧时认读错误率更高”的学习难点;然后通过访谈分析出“时、分概念不清、整时认读前置经验负迁移、不能切换刻度的两种含义”等问题的成因;最后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以上分析采用了操作、表征、对比的方式高效组织学习活动,有效突破难点。   2.数据 结果比对
  许兆琛、罗永军老师在《“左右”,何时才能不为难——关于“左右”概念的一项实证研究》一文中,采用“数据 比对”的方式,基于40年前数项“左右”概念研究的成果,从尊重历史、正视现代的维度,展开对已有经典研究成果的现代适恰性验证,重新实施测查并进行前后40年的结果比对,为学情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
  3.数据 猜想验证
  孙露老师在《小学生数据分析中情境知识运用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采用的是“数据 猜想验证”的方式,先从猜想入手,假设试题情境的熟悉度会对数据分析产生影响,再通过测试验证给予证明。研究中发现,试题情境的熟悉度确实会对数据分析产生相应的影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对情境重要性的认知、已有情境经验的唤醒、社会公共情境任务的创设予以改善。
  (二)项目式实践融学
  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向学习的本质。项目式学习基于学科中的关键能力和概念,但又超越学科。它围绕真实生活情境解决问题,需要融合数学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其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项目式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何有效开展“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主题项目式学习活动,从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实施、教学实践、表现性评价的建构和运用、学习单的设计策略、课堂教学实践五个维度,详细阐述了一个项目确定、实施、调整、改进、评价的详细过程。
  其中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表现性评价框架的建构与运用——以“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为例》一文中,作者把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评价进行了整合,在开发内容的同时就预先给出了基于项目的五个水平的评价框架。分层评价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能力。在《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中学习单的设计策略——以“设计参观动物园最佳路线”为例》一文中,作者对生活素材做了数学化处理:删去干扰信息、增加需要信息、调整不合适的信息,通过有意识的增减,使得项目情境信息的获取更高效地匹配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同时,作者通过对设计单从“线性”—“弹性”—“多元”的三次改进,使得学习过程的思考得以伴随研究过程及时记录,充分提升了过程性指导的操作性。
  (三)教学评一体科学评学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专著中曾经说过:“现在的考试是以选拔为特征的,而未来的考试评价将会走向描述、诊断、咨询。”评价不仅仅看分数,更要看分数背后的东西。未来的评价将指向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建构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1.以评促学,形成测评量规
  教、学、评一体,能充分激活评价对教与学的推动作用。从评价的精准化实施到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再到教学的精准化推进,这样的过程能充分发挥评价对促进教与学的本质作用,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供持续动力。在《基于素养立意的小学数学单元测评工具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以“倍的认识”单元为例,横向可以确定“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这三个评价监测点,纵向可配以“读图、表征、互译”这三个能力素养点,纵横联结,就可以确立“图式化”能力测评框架,形成测评量规。
  2.分類评价,建构水平框架
  教、学、评一体,需要理论层的支撑与指引。《深度操作,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分数基本性质)教学实验研究》一文中给出了SOLO分类评价量表,将思维层次分为“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抽象拓展结构层次”,通过对不同思维层次进行赋值,并根据学生对关键问题的解答和测定分数,来认定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极强。
  3.素养导向,明晰未来指向
  教育是关系到全社会的整体工程,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需要从社会层面形成共同认知。《发挥“指挥棒”的导向价值——借助命题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一文中借助命题充分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从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走向关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关注知识的掌握水平走向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走向关注学习的过程。从摆正“指挥棒”入手,提升整体认知,改变教学导向。
  “学什么”和“怎么学”,既是我们研究中的自问自答,也是我们实践中的导向与指南。“学为中心”背景下的学生学习,不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数学素养和能力,建构既符合普适标准又独具个性的学科价值观。
其他文献
【摘要】循证教学是指凭借证据实施教学,能弥补传统的依据个体经验进行教学实践的偏失。以“圆柱的侧面积”学习为例,介绍对循证教学中的“四循三学”(循证准备、循证过程、循证教学、诊测循证;前置学习、课堂学习、矫正学习)的思考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循证;四循三学;圆柱的侧面积  精准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流
【摘 要】要实现算理贯通,就要促进多种表征贯通;要实现理法相融,就要促进算理走向算法。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探查了有利于算理贯通、理法相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学习路径。该加法的本质与关键是“进位”,即“满十进一”,这为加法竖式的“进位”做好了铺垫。优化的学习路径包括3个层次推进的认知任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每个任务充分呈现算理的直观表征、
余潮波是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自1996年他从副厅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以来,以辛勤耕耘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教育的责任意识,带领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努力进取,使基金会的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为了配合省教育厅改造薄弱学校的工作部署,支持我省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发展教育事业,近十年以来,余潮波同志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同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广泛发动我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善长人翁捐赠教育基
【摘 要】“上、下、左、右、前、后”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小学数学原先是将其放在“数数”活动中,现在单独学习,教学目标更新了。教材,作为体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是如何安排的?新近两轮数学课标相隔十年,相应的教材又做了哪些调整,提供了哪些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选取了现行比较常用的6种教材,试图通过比较与分析,借鉴彼此,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这6个方位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设计教
自杀班主任给  教育留下遗书  毕 舸  4月份,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地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而4月份没有补助,只有基本工资。(见《新京报》)  老师号称人类灵魂工程师,当肉身在格式化教育中奄奄一息,无处安放的灵魂就会化为一缕香烟随风
缘起:教育是“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工作。因为爱教育,更爱思考教育,又想把这种爱和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教育在线”这个独立博客。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哲学”“教育政经”“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和“教育评论”,意在“培养聪明的好人”。    昨天上午,W博士给校长作报告,分析美国的基础教育。洋博士给人的印象是特别自信,让人感觉报告者对美国教育了如指掌。  其间谈到美国的特殊教育——美国式的“一
【摘 要】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数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思考、推理,然后寻找问题解决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容易在解决问题时出现诸多错误。因此,教师从归纳学生易犯错误的类型、分析错误发生的成因及规避方法、挖掘错题的“药用价值”三方面入手来探讨解决问题中的典型错例就显得容易多了。  【关键词】数学错误;错例资源;诊治利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出错纠错的地方,在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一如既往地成为专家、教师、家长以及在校学生关注的焦点。今年高考作文命题模式较往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了江苏一家依然坚守命题作文,其余16份高考试卷竟然清一色皆为“材料作文”。而且这些材料也一改往年多取自经典的做法,大多数材料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甚至取材于草根阶层。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甚至熟视无睹的事进入到了命题专家的“法眼”,进而成为每
【摘 要】“数字与信息”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从知识在生活中的常见与常用的角度,给了学生足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也就是学生通过调查发现、自学课本、上网搜索等众多途径获得很多信息,给了学生以不同角色“小老师”表现自己的可能。预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底气;研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人气;实习任务,让“小老师”的表现有生气。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表现性任务设计;扮演小老师  【教学实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两种教学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