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秘密到解开秘密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开始,通过设疑猜疑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中,简单举例,由学生自己模仿实例,探索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发挥. 核心知识的揭示,经历了“知错—纠错—树立正确观念”这一过程.
  [关键词] 发现;线索;参与;助力;纠错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 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 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设疑激趣,初步猜测
  1. 口算
  师:观察这三组计算题,你发现什么?
  生1:左边的三道算式都是先求和,再相乘.
  生2:我发现第一组算式,其实左边表示10个5,右边表示2个5 8个5,所以结果相等.
  生3:后面两组算式也是,第二组算式就是“12个3等于2个3 10个3”;第三组算式就是“20个4等于9个4 11个4”.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你能猜一猜,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2. 我们观察这两边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设计意图 通过三组算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从算式的结构上感受先求和再相乘等于先分别乘再求和;有了寻根问底的动力,让学生仔细分析,从数据看是相等的;接着学生产生了为什么会相等的疑问,进而从乘法意义思考,从算理入手,这些现象也是科学的;最后,从三个方面综合,发现都是相等的,似懂非懂地能“猜测老师的下一步意图”,有了产生猜想的动力,也就有了揭示秘密的愿望,进而更有兴趣完成下面的学习了.
  3. 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又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指导探索,主动参与
  1. 出示例题
  学校将要召开春季运动会,为运动员准备一套运动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
  汇报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板书:(65 45)×5,65×5 45×5.
  师: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65 45)×5=65×5 45×5
  师:左边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生:先算一套多少元,再算5套一共多少元.
  师:那右边的算式呢?
  生:先分别算出5件上衣和5条裤子各多少元,再相加算出一共多少元.
  师:同学们对算式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那下面这道题,你也能像这样理解吗?
  2. 接着出示
  食堂买来一些大米,每袋30千克,上周吃了16袋,这周吃了14袋,一共吃了多少千克大米?
  师:你会列式吗?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师板书. (16 14)×30,16×30 14×30.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道算式,老师感觉左边的两道算式蛮像的,你们觉得呢?你能说说它们像在哪些地方吗?
  生1:左边的算式,都是先两个数相加,再相乘;右边是先分别相乘,然后再相加.
  生2:每组算式左右两边都是相等的.
  3. 学生迅速口算与相关验证,组成等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思路,解决了同样的问题,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两边的算式都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等号把两边相连.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用自己话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式的特点.
  师:像这样的算式多不多?你能像黑板上这样,再写一道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尝试写. 先小组交流,再个别汇报,选择4组算式,板书黑板上.
  如何验证它们是相等的?(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
  设计意图 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在例举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过程中,教师只出示两组算式,其余算式由学生自己模仿出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发挥,积极思考相同规律的算式,再举例验证猜想,发现规律,以此探索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尝试讨论,主动感悟
  1. 观察思考
  师: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它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
  生: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先相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
  师: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边的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生:右边的算式是两个积相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完善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2. 探究发现
  师: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说一说.
  师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3. 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对几组算式的再次观察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归纳出乘法分配律,由学生自己的语言组织到教师的规范语言,既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纳总结,也给学生呈现了严谨的数学知识.
  师:像这样的等式多不多,能写完吗?
  生:写不完!师板书省略号.
  师: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师:谁愿意将你的思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用文字表示(一个加数 一个加数)×一个数=一个加数×一个数 一个加数×一个数.
  生2:我用图形表示,(○ □)×△=○×△ □×△.
  ……
  学生汇报后,师: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具有很高的数学价值,都反应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那么数学家们是怎样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呢?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规律,揭示课题.
  师:数学家们也有类似的想法,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逐步统一了这个规律的表达方式,于是有了这个字母表达式,简洁明了,咱们说起来就方便多了. 这就表示了乘法分配律——(a b)×c=a×c b×c.
  4. 通过交换算式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分配”的含义,完善认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顾刚才的等式,从左向右看,也就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调换算式位置)而这样看来,可以吗?倘若两个数同一个数分别相乘,也可以将这两个数先加起来,再同那个数相乘,所以,数学家们给这一规律起的名字叫——乘法分配律.
  师:谁再来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学生自己再完整地说)
  设计意图 学生由不清楚,到逐步清楚,最后完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是经历了知错—纠错—树立正确观念这一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获取知识的时候不可缺少的. 教师不能直接地、笼统地告诉学生乘法分配律,需要的是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疑问. 更有甚者,需要学生的“出错”,一步步扎实地把知识的过程呈现给学生,最终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回顾旧知,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简单运用与初步拓展,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点评)
  从发现秘密到解开秘密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詹明道
  秘密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武器”,有了好奇心,孩子更加乐于探索,乐于学习了. 乘法分配律的秘密在于:不同形式的算式,结果竟然是相等的. 从不同到相同,学生必然有疑问,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及时抓住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情境中完成学习.
  一、好奇兴趣是“线索”
  怎样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能关注学习的内容,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从几组简单的口算题入手,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心里起了疑问,为什么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有寻根问底的精神!让学生抓住“线索”,能“顺藤摸瓜”,一步步走向学习当中,走向知识的核心.
  二、主动参与是“助力”
  当学生愿意学习,能主动参与的时候,也是学习最有效率的时候. 在教学中,设计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有适合学生参与的内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 有了主动参与,学生学会了仔细观察,用心思考,把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找到,自然也能用自己的理解说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这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感悟和理解有了强力的“助推力”.
  三、知错纠错是“良方”
  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出错—纠错”的过程,在不断的错误的产生中,理解知识,学习本领. 当学生有了错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学习正确知识的“一剂良方”. 学习了新的知识,不单单是局限在书本习题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新知进行延伸、扩展、升华,从而产生新的问题,有新的思考,达到学习的更高境界!
其他文献
出口,不能言败  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分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整车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9.87%。虽然销量增长近10%,但出口额只有6 1.5亿美元,同比增长只有2.22%,平均车价只有1.28万美元。而且这个出口量只相当于同期我国汽车总销量的4.45%,比去年5.26%的比例又有所降低。这样的出口比例,不仅远低于日韩,甚至远低于巴西。  于是有人开始唱衰中国的汽车出口,认为出口的
小贴士:家长注意    面对中考,考生难免精神紧张。毕竟中考是人生的重要拐点。加上6月闷热的天气,压力过大的考生容易出现厌食情绪。这时候家长要尽量给他们减压,尤其不要在饭桌上提及中考的话题。以免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本刊小编:中考即将到来,同学们有何感触?面对数学学科,如何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做到处变不惊,超常发挥呢?在此我们特邀重庆南开中学王丽老师,江苏海安李堡初级中学刘东升老师坐镇金刊,同大家聊聊中
T-BOX的英文全称为Telematics-Box,指安装在汽车上用于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智能移动终端,是车联网系统中的关键一环。相比市面上同类产品,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推出的一款T-BOX产品——LECT100在数据深度挖掘、整车平台耦合度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菱电LECT100由GPS单元、移动通讯外部接口电子处理单元、微控制器、移动通讯单元以及存储器等部分组成。  该TBOX采用
不止于大  作为新宝骏家族的首款中型SUV,RS-7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长宽高分别为4930mm*1975mm*1765mm(1775mm),轴距更是达到了2900mm。  采用2 2 2和2 2 3的座椅布局方式,中排为行政级1 1独立座椅,同时配备了1364mm*870mm超大尺寸防夹手电动全景天窗。  新车预计搭载HUAWEI HiCar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包括手机与车机无感连接、车内一键
[摘要]错误是另一种美丽,错题反思帮助学生在不足中克服困难、勇于攀登,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领略别样的风景,本文以初中数学为载体,阐述错题反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反思建立对应策略,以使学生能够透过“错误”看“本质”,实现学生错误思维的纠正和转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题反思;对应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是相伴而生的一种产物,也是显示学生思维能力的宝贵资源,具有特殊的指
35千克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生丹尼尔以一种珍稀蜥蜴为研究对象,历时7年才在菲律宾雨林中搜集到这种蜥蜴35千克的粪便,当作他攻读博士学位的部分研究成果。不料,校方员工近日无意间倒掉这包排泄物,丹尼尔一怒之下向校方提出正式索赔。作为补偿,校方定于今年授予丹尼尔博士学位,同时赔偿他500英镑(约合4 900元人民币)。    20种  天津102中学由20名中学生组成的“生命科学研究小组”,用一片片原本
[摘 要] 摸索建构主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到底可以发挥多大的用途,我们应该允许以这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至少我们应该允许对这一理论感兴趣的老师,以此指导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数学;建构主义;思考  课程改革现已经进入第十三个年头,十多年来关于课程改革的评价,出现了人们熟知的课程改革领衔者钟启泉教授,与凯洛夫学的倡导者王策三教授之争,教育内部人士一般称为“南钟北王”之争
ICON?数字雷达将高级驾驶辅助技术提升到新的高度,它增强了车辆“观察”周围环境、探测潜在危險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无论是从黑暗隧道中失速停下的车辆,还是150米以外的行人,这款雷达都能清晰探测。与目前的模拟雷达相比,ICON数字雷达极大地提升了性能,它能够持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4D扫描,从而获得比模拟雷达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对比度。无论物体尺寸大小、静态或动态,ICON雷达都可以在短距离和
全球最轻(40克)的熊猫宝宝▽  2008年9月1日晚21时50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创作原型“康康”顺利产下了一仔,体重为153克。次日凌晨零点40分,“康康”又产下一仔,体重仅40克,这也是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史上初生体重最轻的大熊猫幼仔。    风味各异(125种)的冰激凌  日本横滨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130届冰激凌节上,用尽浑身解数展现了各种口味的冰激凌:鳗鱼味、生
[摘 要] 在近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和平面镶嵌有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一种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以及两种正多边形组合的镶嵌问题.  [关键词] 正多边形;镶嵌  探索一种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  能够镶嵌的条件之一是,拼接点处的几个角的和为360°,用单一正多边形进行镶嵌时,应满足360°是该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的整数倍,因此,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均能镶嵌平面.  例1 下列正多边形中,不能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