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观(组诗)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 安
  黑夜落下,世界辽阔,我已经
  没有能力显现出更多的事物
  此刻,我唯一想做的就是
  把远方的父亲接回家
  放在母亲的身边。这样
  我才能对这个世界道一声:晚安
  幸福观
  年轻时以为做一个善良的人
  就能获得幸福,以为
  进入了女性的夜晚就能获得
  爱情,以为操练好手艺
  就能实现心愿,后来我接受了
  一些教训,理解了
  贫困、安全、健康和语言
  知道了幸福如果不那么
  具体,就是一个散了架的家园
  修时钟的人
  他坐在窗口修理时钟,这样的工作
  是精细的,也是孤独的
  他必须交给别人一个准确的时间
  我喊他几声都没什么反应
  似乎进入了时间深处。我忽然觉得
  这是最后的时间,他也想过吗?
  不,时间在他那儿成为了
  一个形式。形式,是容易被忽略的
  他在修理时钟的时候
  几乎没有了时间,所有的时间
  都交给了让他修理时钟的
  那个人。这样的工作虽然与灵魂
  没多大关系也要干好。他放下
  时钟的时候天黑下来了,现实也黑下来了
  拆 迁
  房子要拆迁了,房子里的女人
  在嘀咕着不好的
  日子,嘀咕着不好的往事
  我说要不了几天,推土机就要
  开到这儿,把这旧房子
  铲平,我们就要去一个新的地方
  她说,这有什么两样吗?人是
  什么样子,不管到了
  哪儿,生活就是什么样子
  这个时候,我走了出去,坐在
  门外一块冰冷的
  石头上,一口接一口抽着烟
  磨剪子
  听到外面磨刀磨剪子的叫喊声
  我就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
  剪子匆匆下楼递给了这位老师傅
  他仔细看了看这把剪子
  然后弯下腰开始在磨刀石上磨
  我无声地站在一旁看着
  不一会,剪子渐渐亮了起来
  在日光下从不同的角度
  闪出光芒。我的眼睛也渐渐
  亮了起来。整个过程老师傅都没
  看我一眼,只是他将磨好
  的剪子交给我时看了我一眼说
  东西要用。不用,它就是个
  死东西,听了他的话我羞愧地点点头
  鹰
  鹰的召唤来自孤寂而尖锐的悬崖
  危險之美是险峰的姿态
  每一块岩石里都流淌着太阳的血
  都留下闪电的伤痕,都有着
  秘而不宣的历史。飞翔的鹰不是
  一个符号,而是自由的
  证词,是另一片天空的隐喻
  当我仰起头看着直插云霄的悬崖
  看着盘旋于崖顶的苍鹰
  内心的血涌入头脑。此刻,没有
  一种语言能够叙述这孤立的
  存在。所有敞开的事物
  都来自独自飞翔后的第二次显现
  致——
  早上我和妻子一道下楼,她去菜市场
  买菜,我到工作室干活
  走到一个桥头就自然分开了。我们
  熟悉得就像陌生人,不需要
  说些什么。以往的日子没什么值得庆贺
  曾经的谎言变成了礼物
  灵魂从蛇一样的冬眠中睁开了眼睛
  啊,看到今天的太阳真好
  把我和她的影子照在了一起
  还有什么语言比这样的叙述更清楚
  清理房间
  每次清理房间我第一个要做的就是
  将窗子擦干净,干净得
  看不出这是一扇窗户。这样就能
  更好地看看外面的事物。问题是外面的人
  会把我的房间看得一清二楚,这是
  我所担心的。我的房间不那么整洁
  看不出生活的秩序,倒是能
  看出一些不太好的痕迹。不管我怎么清理
  都有一些沉淀物发出异味
  虽然这与我的内心世界没多大关系
  但别人并不这么认为。于是我只能一边
  清理房间,一边清理自己
  把所有主观上的东西清理掉。至少
  在客观上给人感觉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朋友来访
  我的工作室是在一个桥头下面,每天
  上午都能看到送葬的人群
  从桥头下经过。这对我来说是司空
  见惯的事。朋友来访就不
  想遇到这样的事。但现实有它
  自身的样子。朋友站在桥下
  喊我,我将头探出窗外说:进来吧
  他就进来了,对我说他是从
  送葬人群里穿过来的,是不是有点晦气
  我说兄弟,你怎么有这样的
  想法?他似乎还没有释然,建议我
  把工作室搬到一个听不到
  哀乐的地方。为了彼此的友谊,我点点头
  责任编辑 夏 群
其他文献
快半夜的时候,沈志祥突然接到老婆姚兰打来的电话。姚兰急匆匆地说了两句话,沈志祥激动得也没听清,只记得姚兰最后说,明天晚上《新闻联播》后不见不散。沈志祥想对姚兰说儿子想她了,还想问问她明晚想吃什么,连着喂了几声,没听到姚兰说话,却听到一阵“嘟——嘟——”的忙音。沈志祥心想,姚兰说明天晚上《新闻联播》后不见不散,那明天晚上就能见到她了!沈志祥虽然没有和姚兰说上一句话,但还是高兴得睡不着,才分别二十多天
期刊
步行街上人流如织,人们手持大包小袋,沉浸在节前疯狂扫货的喜色之中。如织人流里,我瞄见一个行迹诡异的家伙,裹着灰色短风衣,帽沿遮下了半幅脸,看不出相貌和年龄,行路漫无目的,低垂的目光来回扫视路人的提包和口袋。猎物出现了,一个年轻美女左手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右手往嘴里推冰糖葫芦,忘却了身后挎包拉链半敞,露出了皮夹的一角。那男人贴近目标,伺机下手……  我的右手本能地从羽绒服里呼地抽了出来,虎口与拉链磕
期刊
开 头  我举着一只放大镜在地图上寻找。  我有一个写作习惯,在动笔设计人物和故事之前,先要在地图上标出人物的行动路线图,再在纸上列出人物故事线。这保证了我在文本中的叙述能够流畅和合理地完成,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多年。  这一次,也不例外。  我要在地图上寻找两个点。故事与人物的开始点。  作为一名军人写作者,我对江西是不陌生的。江西的名字,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我们共产党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着浓墨
期刊
一  过了东西湖大桥,余怒甩了一把方向盘,把汽车驶上了京港澳高速。改变路线是他临时决定的,上武汉三环线前给汽车加油时,余怒突然收到项目部短信通知,原定明天召开的春节安全工作会议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改为手机视频形式召开。这等于给正在年休的他又腾出一天休息时间,于是余怒决定拐道陪母亲去一趟韶山。瞻仰主席故居是她和父亲多年未遂的心愿,现在父亲先走了,他不想母亲也留下遗憾。  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八,高速
期刊
天边最后一抹残阳伴着三长两短五声渺远的汽笛声悄然吞噬了小鎮,站台斜阳剪影下翘首以盼的是一位母亲,她紧张地摩搓着双手,时不时望着站台上的时刻表,最后一班从远方开来的列车即将抵达,她从嘴里哈出一团团雾气,绕过眉间的黛结,直迎上进站的火车蒸汽,裹挟着,糅杂着被淹没、消失。  每月月末25号是方二嫂最盼望的日子,她会推掉站台上的一切工作,把攒着一个月的假期用在这一天,早早收拾好家,做好可口的饭菜,拎上儿子
期刊
胡竹峰有古意,这“古意”,说的是他往来相亲的皆是古人,日行起居,也莫不是一派古风古韵。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范仲淹、张岱、胡兰成……《战国策》《聊斋志异》《红楼梦》……古人在他的文字里复活,古人所看的书、所览的画也在他的抚摸下再度鲜活起来。古人、古书与他相伴相行,往来交接,完全浸染了他的日常生活,也使他笔下的文字,全然退去现代生活的痕迹,仿佛亘古如此,仿佛天地不仁,白云苍狗,绵延至今,与久远之前的
期刊
高 度  小时候,有个表哥爱捉弄人  他拿粉笔,在尽其所能的高处  写下我的名字,再写上“坏蛋”二字  而我无法涂掉它  作为报复,我也写上他的名字和“坏蛋”  不过他轻而易举地涂掉了自己的名字  再换上我的名字  我只有在他走了之后  才能爬上梯子,享有占领制高点的快乐  在“坏蛋”之前,面壁写上他的名字  我的朋友在他的办公室高挂一块白板  每天在那里粘上一张纸  每天他得仰起脖子,手也尽其所
期刊
大年三十这一天,天还未亮,我听见父亲打开大门的声音。  我并不是被父亲开门的声音惊醒的。其实,从腊月二十九晚上十一点钟上床,一直到父亲打开大门这六个多小时,我几乎都没怎么睡。这六个多小时一直都在下雨,雨点并不大,但敲打在地上的声音异常清晰。是的,这一夜真的很静,一种空前的阒静。  我清楚记得,这一夜,除了雨点敲打在屋脊和大地上的声音以及此刻父亲打开大门的声音,再也没有出现其他的声音。我觉得奇怪,在
期刊
老单的头流血了。血从头发里冒出来,挂在脸上。  约瑟夫递给老单一张很大的卫生纸。卫生纸是从国内用集装箱运到非洲卡萨布兰卡小镇的。纸很粗糙,老单擦着脸,觉得脸上像被砂纸打磨一样。  约瑟夫看着空无一人的马路说,OK。  老单刚迈开右脚,红灯亮了。老单收回右脚,脚踩着了马路上的黄线。他低头一看,忙往后退了一步。还好,路上没有车。  约瑟夫拍了拍老单的肩膀,露出两颗开了缝的板牙说,老单,Go!老单瞟了眼
期刊
读着胡竹峰的锦绣文章、古雅文心有三个感受:一是惊艳,二是佩服,三想商榷。驚艳其实来自惊讶,我如何也料不到如此古意盎然、格调雅致、文字考究,仿佛老灵魂般的文章会出自35岁的青年之手,难以想象这些超越年龄的经验、智慧与学问,作者要经历多少人生才达到如此这般理解人世、书本与万物。我以为,自己可以叫他“胡员外”或“胡先生”,仿佛家拥藏书万卷,才高八斗,属于禀赋不凡的才子型作家(相对于勤奋成名的作家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