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人文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其人文意识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数学训练对提高人的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下面我就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人文精神的最直接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消除与学生的对立因素,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并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谦虚好学的作风影响学生,形成师生间良好的心理氛围,进而与学生融合为高效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为质疑、互相辩论,双方可以向对方敞开和彼此接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在这种双方情感的约定中,师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双方以心灵耕耘心灵,以智慧点燃智慧,以个性催生个性。在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中,教师会以完美的教育艺术为学生创设优越的成长环境,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充分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彼此悦纳、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间在心理上一旦产生较大的距离,教师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因此,教育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旨趣都可以蕴含在师生关系之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二、提供必要的自主空间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效果需要老师合理的安排和调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个体主体活动的特色及方式、方法,防止由于老师过度讲授,挤占学生学习时间和长时间放任学生的情况。老师的过度讲授,会使学生失去在一定难度的理解中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放任自流,也放纵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在指导和学生自主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律和自我组织能力。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灵活安排主体教学时间。当学生存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从而保证了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都不能少”是体现人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必须使他们都能有所得。通过不同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练习时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与弹性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量或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动手、趣味性浓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全面丰收的目的。
四、注重情感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的数学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这里所指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强调的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行动之前心动。那么教师就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努力使学生有效积累智慧和情感,产生理智的情趣,使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学习,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了,思想认识自然就会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以提升。因此,师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形成促进主体发展的合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由“他控”到“自控”。如果将“情感”投入课堂教学的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则能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便能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五、采取灵活的教法
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转化为重视对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揭示;由只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与发展;由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改造,转变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具有人情味。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或者把一些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等教法,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教育。
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师各教嘛,望笔者的看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人文精神的最直接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消除与学生的对立因素,塑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并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谦虚好学的作风影响学生,形成师生间良好的心理氛围,进而与学生融合为高效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为质疑、互相辩论,双方可以向对方敞开和彼此接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在这种双方情感的约定中,师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双方以心灵耕耘心灵,以智慧点燃智慧,以个性催生个性。在这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中,教师会以完美的教育艺术为学生创设优越的成长环境,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充分的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彼此悦纳、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间在心理上一旦产生较大的距离,教师也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教育力量。因此,教育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旨趣都可以蕴含在师生关系之中,教育过程甚至可以看作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二、提供必要的自主空间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效果需要老师合理的安排和调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个体主体活动的特色及方式、方法,防止由于老师过度讲授,挤占学生学习时间和长时间放任学生的情况。老师的过度讲授,会使学生失去在一定难度的理解中发展自己的机会;同时对学生自主活动的放任自流,也放纵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在指导和学生自主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律和自我组织能力。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灵活安排主体教学时间。当学生存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从而保证了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都不能少”是体现人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的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能落下一个学生,必须使他们都能有所得。通过不同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练习时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与弹性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于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量或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做一些简单动手、趣味性浓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坡度、有层次的练习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全面丰收的目的。
四、注重情感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的数学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这里所指的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强调的就是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行动之前心动。那么教师就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努力使学生有效积累智慧和情感,产生理智的情趣,使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这种背景下学习,知识积累多了,眼界开阔了,思想认识自然就会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以提升。因此,师生在积极的互动中形成促进主体发展的合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由“他控”到“自控”。如果将“情感”投入课堂教学的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则能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便能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
五、采取灵活的教法
由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转化为重视对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揭示;由只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与发展;由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改造,转变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具有人情味。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或者把一些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等教法,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渗透“艺术性”、“通俗性”等人文方面的教育。
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师各教嘛,望笔者的看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