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的超声检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部静脉属于较为关键且暴露的回流部位,其向上与颅内静脉回流相承接,向下回流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而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血管系统最常用的成像技术,具有可视化、无创、简便、快捷、安全的特征.颈静脉的超声检测技术凭借其技术优势,可对平卧位状态下的患者进行颈部静脉的结构位置、回流状态、静脉瓣活动、血栓形成与否等进行评估.这一技术为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价值,可对患者的颈内静脉( In-ternal jugular vein,IJV)及颅内静脉是否存在狭窄进行评估,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指导,有无血栓形成及对颈静脉球瘤的判断等.
其他文献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主要累及脑部小血管的疾病,会引起一系列病理、临床、影像综合征.CSV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及继发的炎症反应等都可能参与致病.内分泌因素也与CS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作为CSVD公认的危险因素,近来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其与CSVD在病理生理过程、影像学标志物、临床表现等方面的联系.其他内分泌因素,包括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多态性等也可能与CSVD有关.本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CSVD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原因,约有50%的痴呆和25%的卒中是由CSVD所致[1].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传统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也只发现了CSVD相关脑损伤的冰山一角.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发现CSVD是一种通过破坏
线粒体tRNA亮氨酸基因( mitochondrial tRNALeu( UUR) gene (UUR,R=A or G),MT-TL1,OMIM:590050)突变能够导致线粒体疾病.MT-TL1 包含线粒体 DNA ( mitochondrial DNA,mtDNA)第3230-3304 碱基对.目前已经发现的 MT-TL1的致病性点突变有:3242 G>A,3243 A>G,3249 G>A, 3250 T>C,3251 A>G,3256 C>T,3260 A>G,3271 T>C, 3274 A>
1998年三相CT已开始用于评估血管闭塞、侧支循环及梗死范围[1] ,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多时相CTA( mul-tiphase CTA,mCTA)经多项研究证实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是有利的[2,3].这种技术方便易用、额外增加的辐射量小、不需要后处理且评估者间的一致性较好[2,4,5] ,与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相比受运动伪影的影响小[6] ,对小梗死核心患者的识别较单时相CTA( single-phase CTA,sCTA)更好[5].mC-TA较sCTA的辐射剂量少量增加,但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
目的 探讨1例早发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病因.方法 提取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弟弟的外周白细胞基因组DNA,用Sanger法对先证者ATP7B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先证者的弟弟进行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主要临床特征是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肢体不自主抖动,角膜K-F环(+),肝功能正常.Sanger测序显示先证者ATP7B基因第8和第13外显子分别存在c.2333G>T(p.Arg>Leu)、c.2975C>T(p.Pro>Leu)复合杂合错义变异.两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AIS) 又名脑梗死(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是一种无菌炎症反应相关的缺氧缺血性疾病,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精神方面的压力,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现在这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之比,因其是一种快速、简单、廉价
多系统萎缩( 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成人发病的逐渐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是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反应欠佳的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理特点是:少突胶质细胞内有α-突触核蛋白阳性的包涵体( 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 GCI) [1].中枢自主神经网络系统受损而节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保存相对完整[2] ,是MSA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点[3].心血管系统损伤是导致MSA致残率高的原因之一,极大
目的 探讨癫痫合并颈肌阵挛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以“癫痫”和“颈肌阵挛”为关键词,在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分析检索到的癫痫合并颈肌阵挛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并随访.结果 4例符合癫痫合并颈肌阵挛的患者均为男性,均为遗传性全面性癫痫.3例为单纯强直阵挛发作癫痫,1例为眼睑肌阵挛伴失神癫痫,首次癫痫发作年龄9~27岁.2例患者在确诊癫痫及使用丙戊酸钠后出现颈肌阵挛,其中1例患者停用丙戊酸钠后颈肌阵挛消失.24 h V-EEG监测期间
迷走神经( vagus nerve,VN)是第10对脑神经,并且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系统拮抗性地调整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及心率,呼吸,腺体分泌等人体重要生理活动.人体通过迷走神经可以激活并整合复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网络,调节人类炎症,疼痛及神经和精神心理相关疾病[1].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相关装置在局部或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植入左颈部迷走神经周围或左锁骨下方的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破坏神经肌肉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信号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1,2].研究发现抗 AchR-Ab、MUSK-Ab 等其他针对胞内、胞外抗原的抗体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机制,参与了MG致病的过程.血清抗体对MG的临床诊断、治疗、管理及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MG相关抗体的形态结构、致病机制、临床意义相关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