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充满了好奇。几节漂亮的课下来,学生对化学这门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有实验的课,课堂上老师精彩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很多学生早就跃跃欲试,想亲临现场,亲自动手做实验了。但让人不解的是,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后,学生的兴趣渐渐消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还可以,到期未考试的时候,成绩分化的现象就比较明显了,到下册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彻底放弃。在学生中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化学不好学,难。年年如此,作为化学教师,深感内心有愧,于是研读相关资料和教学理论专著,查找原因,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些分析探讨。
  一、学生分化的原因
  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靠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来完成的,而实际教学中,还是习惯于老师走单边,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众地位。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再精彩的演讲,也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很难长久保持,很难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于是,一部分学生就会“欠债”。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不自觉地被排斥在课堂之外,在他们心中化学这门课越来越难,于是就选择放弃。
  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把有效的问题交给学生。具体操控上,该让学生讨论交流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交流后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教师才会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能及时给予解决。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目标才能落实,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减少分化的对策
  1.分散教学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部分难点过于集中,学生很难及时理解运用到位。具体内容是上册的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难点过于集中,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有很大的困难。最初使用新教材时,只是按教材内容的安排教学,到第四单元的时候,多数学生感到难,再就是感到枯燥,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由此两极分化。近两年来,大胆尝试,在氧气性质的教学时,就在文字表达式的下方标注化学式,遇到具体的物质就用化学式表示。学生都有猎奇心理,在化学实验带来的视觉感染下,会自觉地去识记相关的化学式,还在作业中使用,经使用能识记很多物质的化学式,后面学习化学式时就顺理成章了,难度也降低,留给教师操控课堂的余地也大了。学完化学方程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强化化学方程式的运用,使实际教学时效拉长了,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实践证明,分散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运用要轻松得多。
  2.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延续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源自化学实验的魅力,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只是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上,具体到相关化学知识运用的时候,兴趣就开始消退。如果能把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转化到学习化学知识上来,就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分化,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组织是关键,教学组织要体现双边活动。演示实验要把实验现象和解释本质规律相联系,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本质时,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实验不能让学生只是凑热闹,实验前检查学生对实验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实验目的是否明确,过程是否清楚。实验前应设计相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时引导学生把相应的现象和数据及时落实到实验报告上,实验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老师要及时帮学生解答问题,帮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必要时可以帮学生重做实验。严密组织的实验课,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闹中学生完成了知识的积累。
  3.设计合理多样的学生作业
  种类单一的学生作业,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布置作业时,如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所学知识很难得到巩固提高,这是造成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的重要原因。教学实践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有练习提高的可能性,同时还为学生设计实验报告、资料收集、实验材料准备、阅读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从而减少学生分化。
  4.尊重和热爱学困生
  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事实上这部分学生学习确实有困难,而且心理很脆弱,大多都有一定的压抑感,自卑感。尊重、信任和热爱,是打动学困生心灵的秘诀。课堂上,教师要多将友爱的目光投向他们,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进行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教训,从内心里喜欢教师和这门课,从而帮他们走出困境。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送别硕果累累的2007年,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8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江苏省外经贸厅,向全国所有关心支持江苏开放型经济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新春祝福!  过去的2007年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关键一年,也是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较高水平、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奋斗、共同努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广大化学教师探究的课题。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一、上好第一堂化学课,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在刚接触到《化学》这门课程时,常常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教师应努力地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思维受阻。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
教学并不只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知识,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智能,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辨证、客观地认识世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而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运用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地区城市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自然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4个子系统指标,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不仅首次把投资性房地产当作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确认,还首次将公允价值引入非金融资产计量中。    一、公允价值的理解及其意义    1.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  不同机构对公允价值的概括各不相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不是企业在强制性交易、
为统一对港口管理体制的认识,阐述浙江省港口管理体制现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对港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完善部分进行探讨,对港口法规中港口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沃尔玛”现象反映了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普遍性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整体和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低迷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