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的阳光明媚而不燥热,空气中充斥着清爽的气息。在这样一个悠闲自得的周末上午,本刊记者专程来到了位于北京南城的一轻高级技术学校院内的孟庆东工作室,近距离感受这位中国玉雕大师。
  口传心授 不琢不器
  孟庆东的玉雕工作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在办公室旁的两间宽敞的工作间里,十几个玉雕工作台井然有序,依次隔开,一些年轻的学徒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台前雕刻着手中的玉件。就是在这里,一件件精美的玉牌、玉坠、玉把件被雕琢了出来。而在另一边的窗前,一张硕大的工作台边围坐着七八个女孩子,她们手中的砂轮、砂条、砂纸轮番上阵,玉件在赶赶咐咐的打磨声中逐渐显现出宝石般的颜色。
  孟庆东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文尔雅,不善言辞,但简洁的言语间却蕴含着自信和深沉。他不时来到工作台边,接过学徒们手里的作品,仔细品鉴,然后用手中的铅笔在作品上标注一二。
  孟庆东边端详着手里的玉雕边对记者说:“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粗糙的坯料,经过玉雕师的精雕细刻才能展现出它本有的菁华和价值,而雕刻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玉雕从坯料到成品会经过数次反复的设计与调整,每一次都是玉雕师对玉的进一步了解与体会,人与玉在这一刻深入互动、交流。
  现在,学徒们还处于雕玉的初级阶段,虽然经过第一次的设计和雕琢,作品已经初步成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住还容易走形,因此每到这时他都会给他们强调指点,把把关。
  之所以把工作室设在了学校内,是因为孟庆东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玉石雕刻与设计专业的负责人和特聘教授。将玉雕技法纳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孟庆东长久以来的夙愿,因此当校方也有意引入玉雕专业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开设玉石雕刻与设计专业,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来培养新一代的专业玉雕师。
  “传统的玉雕业都是师徒相授,口耳相传,这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要将传统玉雕传承和发扬光大,惟有走现代化的教育路子。这也是我们玉雕师的责任所在。”孟庆东说。
  南北贯通 多元融合
  走进孟庆东的办公室,一面巨大的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类书籍,除了常见的玉器鉴赏、传统书画鉴赏图册外,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类书籍。让记者尤其眼前一亮的是,这些书中还有不少西方雕塑、当代绘画、现代时尚类以及西方珠宝设计图册。看到记者的好奇,孟庆东微微一笑,淡淡地说:“当代的玉雕已经与传统有了很大区别,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必须要与时俱进,否则很难赢得市场。”
  他告诉记者,传统的玉雕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北流派之分,在南北之中又有京作、苏作等等名头。一般说来,京作即北京的玉石雕刻,是北方的代表,多浮雕、多立体器物,作品往往大气、质朴,神态自如逼真。而苏作是苏州雕工的玉器,代表着南方的工艺,多雕小件器物,特点是造型精巧,做工细致,注重神态,图案精美。
  “由于艺术交流的频繁、雕刻工具的现代化,当代玉雕中的南北雕刻技法逐渐趋于统一,无论是雕刻手法还是打磨方法都有很大的改进,所谓的南北之分已经不甚明显了。”在孟庆东看来,如今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一个地域主要受几个大师名家的风格影响,整个区域就形成某一种大的共同特点。那是过去的狭小和封闭造成的,现在这种状况在弱化。当前各家之间主要拼的是玉雕的创意与设计,比的是玉雕师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艺术家的个人特色必将逐渐突出。
  孟庆东说:“当代玉雕跟传统玉雕最大的不同是雕刻设计风格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源于消费与收藏文化的多元化,所以雕刻师得有开阔的视野,熟知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也要了解人们的消费理念和兴趣爱好,这样才会有创新。”
  强调设计 重视雕工
  在孟庆东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张手绘的设计样稿,张张精细美妙,一丝不苟。孟庆东告诉记者,一件好的玉雕作品的诞生,从选料、设计、画样稿到雕琢,再到打磨,这5道工序一样也不能少,而且每一道工序本身又包含有若干道程序,必须要反复斟酌才能确定,比如此前提到的至少三遍设计和至少五遍打磨。
  至于说如何欣赏这件东西,孟庆东认为,还应该从原料与雕工的角度来综合考量,他并不认可那种重料而轻工和重工而轻料的观点。
  孟庆东顺手从桌上拿起一本玉雕图册,翻开一幅玉雕照片说:“这本来是一块3万块钱的玉料,但是经过玉雕大师的雕琢,如今它的价值已经翻了不止10倍,远远超出了很多原材料比它还要贵重的玉雕作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那种认为玉雕的材质比玉雕工艺更加重要的观点是有问题的,至少是偏颇的。”
  孟庆东认为,重视工与重视料事实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是不能合并在一起说的。从欣赏玉石天然美的角度来说,这些集天地灵气、聚日月精华的石头的原始美是可以欣赏与把玩的。但要说到一件玉雕,则其材质只是基础,最终形成它价值高低的还会是它的设计和雕工,他们具有决定作用。
  在孟庆东看来,这些年来人们对于玉器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那些具有创新性的品种,市场关注度最高。因此,作为他的艺术追求来说,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将雕塑、绘画与玉石之美完美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毕竟在当代,绘画和雕塑属于世界范畴的艺术门类,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艺术大师在创作,他们的经验和品位往往带动着世界的艺术潮流,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大的受众。我们玉雕师如果能在作品中汲取这些元素,以玉的纯洁与质感来表现它们,那将是另一种风格。”孟庆东说。
其他文献
蝴蝶以绝美之姿惊艳尘世,而生命却十分短暂。这正成为艺术家、设计师创作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珠宝设计领域,蝴蝶在设计师手中幻化成浪漫、柔情的精灵。  在古老的中国,蝴蝶化为珠宝首饰,以轻盈翩翩的美态、色彩艳丽的身躯、繁复优美的线条,与美人相伴,或落在发间,或停在胸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皇家首饰中,就有一件清代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簪柄饰蝴蝶。据传,爱美的慈禧尤其偏爱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珠宝玉石制作
期刊
名家珍藏是每季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亮点,这个秋季,依旧有不少名家珍藏将登上佳士得的拍台。如书画部分推出的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博士收藏的古代及近现代精品、苏竹庵珍藏中国书画及墨砚;瓷杂板块有英国里埃斯科珍藏的重要中国瓷器、“缤采御瓷:美国精粹收藏珍品”;20世纪艺术方面则有22幅来自美国重要收藏的中国和韩国当代作品,7幅来自英国船长家族收藏的林风眠画作等。  当代艺术拍卖向来是香港佳士得的强项,今秋,香港
期刊
近几年来,王铎的书法堪称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最热的“明星”之一,几乎每季拍卖都有佳作与藏家见面,今年秋拍也不例外。其中,王铎晚年所作楷书、隶书长卷《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就是朵云轩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的两件重点拍品。据悉,此次拍卖将于12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提前两天预展。  王铎书迹传世不少,常见熟识的不外行、草两体,而钟爱王铎书法的彼邦同道,甚至可以据此集为一本厚厚的字典,颇有助
期刊
以“重拾视觉艺术的美感价值”为题,以写神、结构、舒韵三个部分来展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精髓,香港天成国际本年度秋拍现当代艺术部分可谓别具特色。  此次现当代艺术部分拍卖涵盖了朱德群、艾轩、李津、刘庆和、萧勤及张光宾等名家的作品,分为“写神”(对自然万物及人物神韵的描摹)、“结构”(对本质的智性分析)及“舒韵”(纯粹精神情绪的抒发)三个板块,细腻地展示艺术创作的回异与火花。  其中,写神部分搜罗了艺
期刊
中国嘉德20周年庆典活动又将有“大动作”,大型文物艺术品展览“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20年精品回顾展”将于11月10日在国家博物馆揭幕。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嘉德联合主办,将展出中国嘉德成立20年以来所拍卖的重要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邮品钱币等门类共300余件文物艺术精品。这些昔日屡创记录的明星拍品将再次汇聚一堂,其中不乏国宝级藏品。
期刊
作为买得起艺术“SURGE Art艺起”的品牌创立人,英国人彭乐天不仅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对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是非常了解。在他眼中,这种以水墨的元素,想法、表达却很当代的创作“有些意思”,其中那些反映中国当代内容的优秀创作,是西方人了解中国艺术圈、艺术家甚至社会的一扇“窗户”。  “这跟环境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审美习惯有关。”他说,“你知道,大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水墨是看不懂的,坦白说
期刊
水墨画是中国语言词汇中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这种浓郁中国式的文化元素发展至今,逐渐分支出老与新两个概念。为了便于区别,传统水墨与当代水墨两个称谓应运而生。而在当代水墨的基础上,进而又出现新水墨、实验水墨等等名词。  有意思的是,理论界对于当代水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概念的模糊难免滋生众多争论。有人把当代水墨、新水墨、实验水墨混为一谈,有人则认为这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至于孰对孰错,那是研究者们
期刊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欧洲蔓延,收藏家斯特林·克拉克从巴黎返回纽约。在逗留纽约期间,克拉克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购藏:温斯洛·霍默的《两名向导》和雷诺阿作品《做钩针编织的女孩》。这是克拉克收藏的首件雷诺阿作品,售价为2万美元。与之前克拉克专注的早期大师名画的一般价位相比,这个价格并不算高。即便这样克拉克在购藏这件雷诺阿作品时还特别采取了买期保值的方式,他要求画廊出具书面保证函,以确保5年内若买家
期刊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很多时候会经历一个微妙的体验过程。譬如有些东西,或许第一眼看上去,你并不是特别喜欢;甚至比这更糟一些的是,还有人会因为感官体验的不理想从而产生反感情绪。不过,情况也并非一成不变。从无感、排斥到了解、接受,当人们愿意去循序渐进地了解,走向某种事物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就与当初截然不同。  从排斥到接受  “当代水墨的收藏也是如此,”北京一位前年开始涉足该门类收藏的
期刊
有种说法很有意思,说是如果将博物馆陈列的某些出土玉器拿出来让人辨认,那么一百个人当中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声音。这种说法如果笼统地去理解,不免失之偏颇。但倘若将前提只是界定在“某些”这一范围内,则自有其一定的道理。这并不是说不同的声音就能改变博物馆藏品的真实性,而是说那些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议的藏品,恰恰是我们需要格外去关注和探讨的对象。  有些真品古玉,包括那些出土古玉,与我们的传统思维可能确实存在着严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