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儿意思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买得起艺术“SURGE Art艺起”的品牌创立人,英国人彭乐天不仅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对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是非常了解。在他眼中,这种以水墨的元素,想法、表达却很当代的创作“有些意思”,其中那些反映中国当代内容的优秀创作,是西方人了解中国艺术圈、艺术家甚至社会的一扇“窗户”。
  “这跟环境熏陶、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审美习惯有关。”他说,“你知道,大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水墨是看不懂的,坦白说我自己也一样,对此并不是太懂,西方人的收藏习惯在油画;而反过来看,大部分中国买家更喜欢和热衷的,则是传统水墨,特别是那些年长者,不少人对于西方油画兴趣并不大,认为一眼就可以看懂,他们更愿意享受传统水墨的含蓄。”
  当然,早在20多年前,中国有一批当代艺术家开始热衷于当代油画的创作。然而,对比西方油画四五百年的历史,中国的当代油画在国际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了解的层次来说,对比传统水墨的‘看不懂’,当代油画的‘没多大意思’,西方人对当代水墨的接受意愿更像是处在一个中间位置的程度。他们认为水墨有中国的味道,而当代内容对西方人来讲更有意思。”
  比如一幅创作,技法是水墨,内容却是将英文的26个字母进行组合变幻,“西方人一看会觉得,‘咦,有新意’。再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签约的一位艺术家,本身是国画专业毕业的,他的想法很好,无论是画的环境还是人物,都很有当代思维。要走向国际市场,我觉得这样的创作是具备一定潜力的。包括我自己也在收藏一些优秀的、价格并不高的当代水墨作品,我想,至少未来的五年内,这个门类会呈现和保持一种流行的趋势。”彭乐天说。
  或许,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中国通”,彭乐天的观点与认知更多的是以一种“业内人”的眼光,从推介的角度、考虑出发。但是,对于那些更广层面的、对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缺乏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老外们”来说,当代水墨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力究竟有多大?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北京寺上美术馆最近正在筹备一场与当代水墨有关的展览,负责这一项目的该馆艺术总监杨羡曾经有过艺术品管理的海外学习经历,她认为,“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当代水墨主要还是中国藏家在买。一些西方人对此可能会有兴趣,但不一定会马上出手。”
  她分析道,这种现状与藏家的口味、文化习惯不无关联。“历来大家都认为,传统水墨直观、易懂,又比较符合国人崇尚的含蓄、内敛,所以它的收藏主力必然是中国藏家。现在传统水墨市场价格高位,有的藏家为了寻找下一块投资洼地会把目光转到这上面来,或者年轻的一代喜欢西方油画,又追求创新,那么当代水墨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关注。不过对西方藏家而言,油画‘根深蒂固’,他们看不懂、不了解的领域绝不会轻易出手。当然,现在有不少当代水墨的创作为了走向国际市场会有所侧重,但老外买不买账,效果如何?我想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也有研究人士指出,事实上,当代水墨要想避免“自娱自乐”,真正“走出去”,当代艺术无疑是“前车之鉴”。“可以说,水墨只是一种手段、载体,体现中国特点的元素。而更为重要的还是创作内容本身。中国的艺术圈从不缺少创新,缺少的是一种心态。”
其他文献
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具有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过渡的特色。大量美术留学生去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成为美术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和职业画家,这从整体上奠定了中国西画发展的根基。  北京荣宝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西画及雕塑”专场即将推出“民国西风”作品专题。30余件作品均创作于民国时期,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彩、素描、漫画、月份牌等种类,具有浓郁的
期刊
所有的情节都充满意味,也许,这事儿发生在王维身上再合适不过,历史的巧合就在于,它恰恰就发生在了王维身上。  现在,我们只能假设盛唐的某个时刻,王维画了《袁安卧雪图》,这似乎是一件平凡得不值得人们将它记住的作品,至少在唐代是这样的。这件作品源自“袁安卧雪”——一个广为传颂、诗人热衷描述的故事。王维将它视觉化,画成了一张画。王维未必是将此故事“变相”的第一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经意间创作的这副
期刊
尺牍作为一种文体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文本形态之一,也是最具有社会性的文本创作形式。现今所存世的中国尺牍文献主要有考古实物、尺牍原件和帖与印本中的尺牍资料。  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清至当代尺牍原件达13万余通,名列国内各大图书馆前茅。其来源一为捐赠,如张元济、李宜龚、陈植、叶景葵、叶恭绰、顾廷龙、潘景郑、瞿凤起和茅盾之子韦滔等人的收藏;二为采购,如历年购自上海、苏州、南京、北京等地的古旧书店;三为原上海市
期刊
珐琅之臻,辉煌胜金。与錾胎珐琅及画珐琅相同,掐丝珐琅作为其门类之一,在历代的能工巧匠手中,呈现出永恒的绚丽光彩。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有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是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继明朝景泰年间的珐琅工艺高峰之后,
期刊
方士庶(1692年至1751年),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受学于黄鼎,山水用笔灵敏,气晕淡宕,早有出蓝之目,时称妙品。兼善花卉写生。复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董其昌。惜中寿而殁,有《环山诗钞》存世。  而就其传世作品分析,他中年时期的作品,在笔墨的运用
期刊
蝴蝶以绝美之姿惊艳尘世,而生命却十分短暂。这正成为艺术家、设计师创作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珠宝设计领域,蝴蝶在设计师手中幻化成浪漫、柔情的精灵。  在古老的中国,蝴蝶化为珠宝首饰,以轻盈翩翩的美态、色彩艳丽的身躯、繁复优美的线条,与美人相伴,或落在发间,或停在胸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皇家首饰中,就有一件清代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簪柄饰蝴蝶。据传,爱美的慈禧尤其偏爱由红宝石、红珊瑚、翡翠等珠宝玉石制作
期刊
名家珍藏是每季香港佳士得秋拍的亮点,这个秋季,依旧有不少名家珍藏将登上佳士得的拍台。如书画部分推出的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博士收藏的古代及近现代精品、苏竹庵珍藏中国书画及墨砚;瓷杂板块有英国里埃斯科珍藏的重要中国瓷器、“缤采御瓷:美国精粹收藏珍品”;20世纪艺术方面则有22幅来自美国重要收藏的中国和韩国当代作品,7幅来自英国船长家族收藏的林风眠画作等。  当代艺术拍卖向来是香港佳士得的强项,今秋,香港
期刊
近几年来,王铎的书法堪称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最热的“明星”之一,几乎每季拍卖都有佳作与藏家见面,今年秋拍也不例外。其中,王铎晚年所作楷书、隶书长卷《宋州八关斋会报德记》就是朵云轩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的两件重点拍品。据悉,此次拍卖将于12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四季酒店举槌,提前两天预展。  王铎书迹传世不少,常见熟识的不外行、草两体,而钟爱王铎书法的彼邦同道,甚至可以据此集为一本厚厚的字典,颇有助
期刊
以“重拾视觉艺术的美感价值”为题,以写神、结构、舒韵三个部分来展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创作精髓,香港天成国际本年度秋拍现当代艺术部分可谓别具特色。  此次现当代艺术部分拍卖涵盖了朱德群、艾轩、李津、刘庆和、萧勤及张光宾等名家的作品,分为“写神”(对自然万物及人物神韵的描摹)、“结构”(对本质的智性分析)及“舒韵”(纯粹精神情绪的抒发)三个板块,细腻地展示艺术创作的回异与火花。  其中,写神部分搜罗了艺
期刊
中国嘉德20周年庆典活动又将有“大动作”,大型文物艺术品展览“承古融今 星汉灿烂—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20年精品回顾展”将于11月10日在国家博物馆揭幕。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嘉德联合主办,将展出中国嘉德成立20年以来所拍卖的重要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邮品钱币等门类共300余件文物艺术精品。这些昔日屡创记录的明星拍品将再次汇聚一堂,其中不乏国宝级藏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