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指尖流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动手操作;知识经验;对比归纳;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5-0025-01
  “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组成以及“个”和“十”这两个计数单位,并且会用多种方法来数数的基础之上。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会数100以内的数,即便如此,学生学习100以内的数也不轻松,学习难点为“几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以及理解100以内的数的意义。
  有幸观摩了李晓娟老师“认识100以内数”这一课的教学,收获良多。细细品味,李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张弛有度,趣味横生,智慧不知不觉地在指尖流淌,这不正是我所追求和向往的课堂吗?
  一、找准起点,让动手操作有依靠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除了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教学起点,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依靠。
  课前活动中,李老师和学生展开亲切对话:“2颗珠到底是多少?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谁来试着数一数?”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却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为接下来的动手摆小棒提供生长点。
  课始,李老师开门见山,“今天是12月24日,我們就摆24根小棒吧。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是24根?”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迅速联想,很快就明确应在左边摆2捆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充分感知2捆小棒就是2个十,4根小棒就是4个一,2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24。
  二、思维跟进,让动手操作有感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中,李老师在学生思维困惑处巧妙利用摆小棒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顺势突破难点。在学生学会摆24根小棒后,李老师提问:“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二十几的数吗?”学生纷纷尝试操作。随后李老师请学生说一说摆的数并介绍这个数的组成,同时追问:“小朋友,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数都要先摆2个十,再摆几个一,也就是说,2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了二十几的表象,并抽象概括出二十几的本质,自主构建了二十几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体现在几十九的后面一个数,即拐弯数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摆二十几的操作后,李老师接着提问:“29后面的数是多少呢?2捆加10根小棒与3捆小棒到底哪里不一样?9根添1根,结果如何?”教师通过追问质疑,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启迪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还原了知识的本来面目。
  三、有效迁移,让动手操作有价值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善于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迁移下顺势而教,学生方能自主获得新知,突破思维障碍。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2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于是李老师接着展开三十几的教学。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发现3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三十几。李老师问:“4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有了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自然而然地迁移知识,产生联想,知道结果是四十几。李老师紧接着追问:“再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想到什么?”“5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五十几。”学生回答。李老师又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在教师充满挑战的步步追问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深刻认识到“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这一点,课堂教学水到渠成,效果显著。
  另外,李老师适时引入《三字经》,巧妙渗透其中蕴含的数学文化——“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学生在经历知识结构形成和拓展延伸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使得计数单位“个、十、百”成为“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先行者”,帮助学生进行正迁移,刺激学生不断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才会愈发积极学习,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人。
  (责编 吴美玲)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新授课“五步教学法”,力图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课“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的现状,给出利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微课;图形与几何;新授课;五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
[摘 要]相对于旧人教版教材,现行教材对测量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所给定的测量对象的数据很容易得出,学生对测量中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不易有所感知与理解,因此很难接受“即使仔细测量也无法得到确切数值”的观点,这与教师对教材降低测量难度的认识与处理不当有关。教师可以针对测量误差设计专项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正确体会和理解测量误差,形成正确认识。  [关键词]测量难度;测量误差;误解  [中图分类号] G62
[摘 要]“长方体的特征”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起始课,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承载的学科德育是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通过研究内容、分析学情,顺应学生学习特点,从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键词]学科德育;长方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71-02  一、
[摘 要]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学习统称为数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应该回到数的源头,帮助学生体会学习小数的必要性,沟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明确小数产生的意义及小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源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19-02  通过课前的检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图形直观渗透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反思与分析,教师要善于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掌握建模的方法。  [关键词]图形直观 模型思想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0  案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6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策略”的有效介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生硬的灌输与注入,是为解题而解题,注重的是结果,忽视教学策略;而新课程理念则告诉我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务必要讲究策略,充分发挥策略的作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问题情境 求异思维 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编排了“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两个例题,要求学生总结归纳这类题目的计算方法。结合教学实际,以厘清计算教学中“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为重点,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成提高课堂效率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算理;算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实践;思考 
[摘 要]儿童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图像,也少不了直接的动手实践。但操作的意义不只是在摆弄物品,而是连通思维,表达思想。数学是抽象的、整体的、逻辑的,而儿童的数学学习却又是具象的、局部的、感性的,从几个案例说起,对如何通过操作在这两点之间找到平衡,做一些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直观 操作 数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教师往往忽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在本质的把握,误认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靠的就是操作活动,其实不然。要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本质,实现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就要从数学活动经验的宽度、厚度和深度三个方面入手,步步深入,逐步提升。  [关键词]有效积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66-02  数学活
[摘 要]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理解算理、算法优化、感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他们领略数学的理趣、情趣和意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92-01  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