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蹈身体素质训练谈高校舞蹈基训教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i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作为人体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不仅需要舞者具备常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具备舞蹈表演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和素质。力量、柔韧、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等舞蹈身体素质,是进行舞蹈表演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掌握舞蹈动作以及提高舞蹈技术水平的前提,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探索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学生的身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训练。
  【关键词】:舞蹈;身体素质;舞蹈基训;教学
  身体素质是人体的各个器官及系统的生理功能在肌肉工作及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它随着人体的不断生长发育以及各器官与生理系统的结构日趋完善与成熟而得到相应的增长。身体素质可概括为健康素质和运动素质。舞蹈艺术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属于运动素质,是人体在舞蹈训练或舞蹈表演中所展現出来的各种运动能力,是习舞者在身体上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舞蹈作为人体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不仅需要舞者具备常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具备舞蹈表演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和素质。这是由舞蹈表演的动作和舞蹈技巧的需求所决定的。舞蹈动作技术技巧对舞者的身体机能要求较高。如:旋转需要舞者有身体的直立力量以及全身心的协调配合,跳跃动作需要身体肌肉的爆发力和空中身体的控制力,控制需要身体拥有一定的柔韧度和持久的耐力,好的腿功和腰功需要身体韧带有良好的柔韧度。这些身体素质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技术技巧以及进行舞蹈表演所必备的。只有具备良好的运动素质,才能更好的、轻松自如的运用和控制身体。
  对舞蹈身体素质进行训练,就要对舞蹈身体素质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长期以来,舞蹈身体素质的构成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有不同的观点。在传统的观念中,把舞蹈身体素质总结为力量、柔韧、速度、灵敏、耐力等几方面,这些身体素质中的任何一种, 都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和身体运动得以实现。了解舞蹈身体素质的构成,舞蹈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对科学指导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它对于提高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舞蹈身体素质的各项训練来谈高校舞蹈基训教学。
  一、力量素质训练
  舞蹈中所指的力量素质是舞者在完成舞蹈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用力的能力。如大踢腿动作,动力腿踢出时的爆发力,主力腿的控制力,托举动作的臂力等。北京舞蹈学院温柔教授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根本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也就没有舞蹈。人的身体肌肉力量是人体内力中唯一的主动力或称可控力。”[1]舞蹈动作的产生是由人的肌肉、骨骼、关节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协同配合而完成。任何舞蹈动作都需要身体的肌肉力量,如果舞者的肌肉力量差,在完成舞蹈动作技巧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弹跳力和爆发力不够导致的跳不高,踢不起的现象,或由于身体的腰、腹、背肌等核心力量不够导致力量不能集中、身体松散而产生的身体摆动、身体稳定性差的现象。良好的肌肉力量能力与耐力可以使动作持续的时间长,保证舞姿的稳定与准确,提高控制力。所以,力量素质是舞蹈身体素质中一项重要的素质,是进行舞蹈活动的基础。
  舞蹈的力量素质训练主要以舞蹈基训教学为主要手段对人体肌肉力量进行训练,因此,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应在生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了解身体的力量素质,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肌肉力量进行科学性的训练。在高校舞蹈基训中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很多,有动力性力量训练法、静力性力量训练法,超等长收缩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可由舞蹈基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习舞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需要,结合舞蹈力量训练原则,有区别、有选择的运用一些辅助器材,通过一定的辅助训练达到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目的。
  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习舞学生的舞蹈力量素质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加强身体力量训练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舞蹈专业要求分析,习舞学生的肌肉力量主要包括弹跳力、爆发力、控制力和耐久力。学生的肌肉训练包括了全身的骨骼肌,其中最重要的是身体躯干的核心力量、骨盆带以及整个下肢肌肉的力量。只有具备了身体躯干核心力量和下肢腿部肌肉力量,动作时才会有较好的弹跳力、爆发力及身体稳定的控制力,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各种与腿部动作相关的舞姿动作,如果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很容易影响舞蹈技巧的完成。例如大跳动作,如果腿部力量不够或身体躯干核心力量不足,大跳动作就不可能有高度和空中良好的舞姿造型,所以在高校的舞蹈基训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学生腿部力量和身体躯干核心力量的训练。除此以外,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腰部力量的训练,腰部训练不仅仅是柔软度的训练,有些舞蹈动作需要腰部刚劲有力,具有爆发力,如:连续的小翻动作、按头动作,都要求学生的腰背肌、腹肌具有力量。腰部是整个身体运动的中枢,是连接上下肢的纽带,增强学生腰部的力量对提高学生弹跳能力,动作的爆发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力量素质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的首要因素,是舞蹈动作的基础,它对提高和掌握舞蹈动作技术水平有重要作用,力量素质训练的好将有助于身体其它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的舞蹈基训教学要特别注意和强调对学生身体力量素质的训练。
  二、柔韧素质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2]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可通过拉伸法对学生身体的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并合理获得。拉伸方法有静力拉伸法和动力拉伸法两种。静力性拉伸法是指将身体肌肉、韧带缓慢的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程度,然后在这个位置或高度保持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如地面的扳腿练习、把杆的耗、压腿练习等。动力性拉伸法是指具有爆发力的、快节奏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如连续的大踢腿、向后甩膀子等。柔韧素质是一种重要的身体素质,对于舞蹈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身体才能得到解放,肢体动作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才会更广,舞蹈动作的幅度才能更大,肢体动作才可以得到尽情释放,舞姿才能更加优美舒展,才能在训练时顺利完成某些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及技巧,并且在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时减少身体损伤的发生。   舞蹈艺术对专业舞者柔韧性的要求很高,舞者肢体的柔韧性,包括腰、腿的软度和肩、髋的开度以及脚背绷的幅度等,也就是通常舞蹈训练中所说的“直、绷、软、开。”舞者身体柔韧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舞蹈动作及技巧完成质量的好坏,因此,发展柔韧素质,是舞蹈基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舞蹈基训教学中,首先应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身体柔韧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切不可超之过急,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身体柔韧素质的训练只有经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舞蹈基训中要把柔韧练习与力量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因为舞蹈中的一些动作技巧所展示的肢体柔韧性,往往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才能得以实现,如连续的前桥和连续的紫金冠跳等。经过多年的舞蹈基训教学实践,发现力量结合柔韧的动作训练对提高肌肉质量具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再次,舞蹈基训教学中,在对身体的柔韧性进行训练时,还要注意与身体的放松训练相结合。当身体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在伸展拉伸之后,应做相反方向的練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有助于身体肌群伸展后的放松和恢复。如在扳腿后要做几次屈膝练习,下腰后应做几次团身抱膝或团身抱膝地面前后滚背的动作练习等。最后,在柔韧性训练前要注意做好身体热身准备活动,通过对身体热身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身体肌肉的温度,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有利于柔韧性动作的训练和提高,同时能预防训练损伤。
  三、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快速做出反应并产生运动的能力。速度能力是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速度素质也是习舞学生必须具备的身体基本能力之一,速度素质能力的具备是高质量的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的重要身體素质条件,速度素质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加强学生速度能力训练是对习舞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舞蹈动作的强弱、大小、快慢、动静的变化训练,学生在做动作时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也会产生相应变化,这种训练可使学生身体动作富有节奏和韵律感,舞蹈动作的完成也更具质感和表现力。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身体速度素质训练,使学生身体具备速度素质能力,还有利于舞蹈表演时高质量的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如毯技中连续的小翻需要快速的甩腰,如果身体不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这个技能动作的。另外,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舞蹈速度素质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的速度能力,而且还有益于身体其他素质的发展。在训练中,当学生的身体力量素质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使学生身体肌肉的反应速度加快,反应速度快能增进学生身体的灵敏度,促进肌肉之间工作的协调,从而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速度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训练。
  四、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是舞蹈者操纵身体,使身体灵活、快速、敏捷、准确地改变姿态、稳定平衡、转换动作及做出应答动作的能力。”[3]它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能力表现在舞者迅速地改变姿态、转换动作、移动身体、变换方向、转动身体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保持身体平衡等方面。可以说,身体的灵敏素质能力是一种 “快速转变动作的能力”“快速控制动作的能力” 和 “快速做出应答动作的能力”。
  通过舞蹈的科学、系统的训练,使舞者的身体灵敏素质能力达到舞蹈表演时能随心所欲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快速、敏捷的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程度,从而全面展现舞蹈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情境,通过良好的身体操纵能力、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以及灵活敏捷、快速准确的动作表演,使舞蹈动作姿态优美,舞姿准确;身体灵敏素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舞蹈技术技巧的掌握和高质量的完成;舞蹈身体灵敏素质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力量、柔韧、速度等身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对舞蹈学生的身体灵敏素质能力进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灵敏素质训练时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通过经常变换训练手段,使习舞学生的感觉和分析系统不断受到新鲜动作的刺激,让学生处在兴奋的基础上提高身体各种分析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功能水平,使学生的身体灵敏素质得到充分提高。同时,在灵敏素质训练中要尽量采取逐步增加动作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训练,使身体灵敏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灵敏能力训练,应注意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安排训练时间。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灵敏能力的训练最好在学生身体机能处于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运动欲望强烈和高度兴奋状态下进行,这种良好的身体状态下进行的灵敏素质能力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反之,训练效果就差,达不到提高身体灵敏素质的训练目的。身体灵敏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完善,对学生掌握和高质量的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灵敏素质能力进行科学训练。
  五、 耐久素质训练
  耐久素质是指人的身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耐久素质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耐久素质能力训练有利于提高在舞蹈训练中的抗疲劳能力,有利于提高疲劳后的身体机能、肌肉的恢复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还有利于提高表现舞蹈动作姿态美的能力。
  舞蹈艺术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身体运动,它离不开体力的付出,因而也就需要相应的耐久能力,耐久能力是舞者身体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事舞蹈表演的舞者,不论属于什么专业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耐力水平,尤其是在以力量能力、速度能力、灵敏能力为主的身体训练和表演中,对舞者耐久素质能力的要求会很高,在技术能力的训练中耐久能力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技术技巧完成的准确性,因而,良好的身体耐久素质能力是高质量地完成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舞蹈训练中,尤其是在高班的训练中要重视对习舞者身体耐久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堂内外的多种训练手段和方法促进习舞者身体耐久素质能力的提高。
  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身体耐久素质能力训练时,首先应注意遵循人体生长发育规律,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耐力水平与人体发育水平不一致,训练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相反,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对人的健康成长不利。在训练中不可过多的超负荷训练,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其次,在训练时要注意合理的呼吸,呼吸运用不当,不仅会影响舞蹈训练质量,而且会影响完成舞蹈动作时的艺术表现力。再次,在进行耐久素质能力训练时,要充分调动习舞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体处于精神饱满、兴奋的良好状态下进行主动的配合训练,良好的训练状态为身体承受较大的负荷创造了优越的训练条件,有利于习舞学生耐久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舞蹈基训课中进行耐久素质能力训练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科学、正确、规范的要领去完成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这种训练方式既可保证舞蹈动作及技术技巧的完成质量,又发展了学生身体的耐久素质能力。最后,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还要注意训练后要及时的放松肌肉和神经,有效的消除身体疲劳,使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为以后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由于耐久素质是构成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舞蹈基训教学中同样不容忽视,要科学训练。
  综上所述,力量、柔韧、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等舞蹈身体素质,是进行舞蹈表演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掌握舞蹈动作以及提高舞蹈技术水平的前提,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探索符合习舞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学生的身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为学生的舞蹈表演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16
  [2]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鸥.舞蹈训练学[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321佛教是中国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艰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且他一向主张众生平等,对于女性和奴隶也一视同仁,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也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佛教化了,大乘佛教,真正的佛教精髓,成了高僧的禅语,而适合大众的小乘佛教,变成了烧香祈福,送子观音似的平民俗事哲学。  再来说一下道教。道教是中国本
期刊
【摘要】:手工课是幼师美术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作需要有耐心细致的制作和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手工作品。由于手工制作烦琐的制作工艺和对手工课的重要性了解不足,所以会有部分学生对手工学习没有兴趣。针对这种状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手工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本文从正确引导端正学态度、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兴趣、运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动手愿望、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兴趣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
期刊
【摘要】:学校是每个学生获取知识和成长的天地,老师就是学生成长的引路者,老师们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关系到每一位任课老师,也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老师们需要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每一个学科之中,进而对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關键词】:教育工作,德育教育  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当中已经不能够仅仅的教授知识、技能,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在社会上生存、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法制观念逐渐根植人心,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缺乏法治思维,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因此本文就法治思维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具备和运用好法治思维,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法治思维;领导干部;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第一期《求是》杂志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王一生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入手,着重对王一生的吃、棋、道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通过王一生与第一视角“我”在吃上的观点矛盾、王一生与“脚卵”倪斌在棋上的观点矛盾以及王一生与周围人在处世之法上的观点矛盾来具体展开论述,探析王一生的精神世界,而后升华为对王一生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之总结。  【关键词】:王一生;《棋王》;寻根文学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亦是成名之作。从“吃”到“棋
期刊
【摘要】:清代官员服饰上前胸后背的补服图案是用来表明其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清代补服制度基本承袭明代。与明代一样,最高等级的一品文官之补服图案也是以仙鹤为主体。清代补服传世实物较多,且从各种民间容像上也能获得很多官员补服图案的资料,笔者通过收集补服图案资料并研究观察后发现,随着时代发展,清代一品文官补服图案的装饰表现具有逐步图形抽象化、装饰繁复化、工艺多样化等特点。  【关键词】:清代;一品文官;补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主题依旧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形势仍变化莫测。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再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习总书记在相关系列讲话中均突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其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本文将着重对习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特征做以浅谈,力求在理解和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更为深刻的体会新形势下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特征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
期刊
【摘要】:神话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它体现了远古人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西域神话与西域民族的生活方式存在紧密联系,各民族游牧、定居的分离深深影响西域神话的发展。西域神话在发展历程中被划分为两类,即游牧者神话和定居者神话,同时还有其他外力神话涌入,继而共同组成了西域神话,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西域神话的发展。  【关键词】:游牧;定居;分离;西域神话  前言  公元一千年
期刊
【摘要】: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布尔什维克能够审时度势,完成了夺取政权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与列宁高超的政治才能密不可分。但是,列宁并不是以个人力量完成了这一局势扭转,而是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察觉到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巨大力量,最终领导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关键词】:列宁;“少数”;“多数”;中央委员会  “少数服从多数”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一项重要组织原则,最早可追
期刊
【摘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思想,虽然自其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160多余年,但是其中蕴含的民主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它为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指导,我们要继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其民主思想。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都有所体现,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对民主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