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课堂”是针对一切不适合儿童全面、可持续和和谐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提出来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科学、人文、自然、和谐”。
[关键词]绿色课堂 教育模式 探索
绿色,象征着蓬勃的生机;代表着充满活力的生命;意味着人文的关怀……绿色与课堂相融合,使课堂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著名的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人文,交融生绿。二者的交融可以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优秀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同外界的关系”。“绿色课堂”是针对一切不适合儿童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针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而提出来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科学、人文、自然、和谐”。具体地说:
第一,绿色课堂是崇尚科学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課堂要素要适合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
第二,绿色课堂是体现人文的课堂。“科学求真,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为人之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微笑带进课堂,体现人文关怀,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绿色课堂是关爱自然的课堂。“回归生活、关爱自然”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回归生活意味着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关爱自然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第四,绿色课堂是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人的和谐、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和谐”是绿色课堂最崇高的追求,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课堂境界。
绿色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本真地位。
2.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原则。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人文的教学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首要条件;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平等对话等方式,努力营造学生敢说、敢想、敢做的课堂教学氛围。
3.积极互动原则。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放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实现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多维互动——积极评价,巩固内化三大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人文化的教育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以言诱趣,以形引趣,以情激趣。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兴趣;以指导观察,引发兴趣;以饱满的情感,激发兴趣。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绿色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自主探究,多维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学生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创造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多维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多维互动”富有成效,可采取以下策略:
(1)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探索心。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能取得一定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容易出错误的地方,大胆质疑问难,并适时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大辩论。
(4)创设多维互动的平台。多维互动是指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向、立体式互动。其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和疑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搭建互动平台,组织开展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从而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绿色课堂真正涌动生命的灵性,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3.积极评价,巩固内化。“积极评价,巩固内化”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对探究后开展多维互动的行为表现加以评价。评价的方法采取以下几种:(1)激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和适度的激励性评价,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允许他们再“想一想”,采取“二次评价”。(2)分层次评价。不同学生,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学生感到“我能行”。(3)多样化评价。把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积极评价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做到“肯定优点,指明缺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以时间为序的三个阶段,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各自教学风格,创造性地运用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崔允郭.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出版社.
[3]叶澜.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
[关键词]绿色课堂 教育模式 探索
绿色,象征着蓬勃的生机;代表着充满活力的生命;意味着人文的关怀……绿色与课堂相融合,使课堂有了更深、更广的内涵。著名的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人文,交融生绿。二者的交融可以生成正确的追求目标、优秀的思维品质以及良好的同外界的关系”。“绿色课堂”是针对一切不适合儿童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针对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而提出来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科学、人文、自然、和谐”。具体地说:
第一,绿色课堂是崇尚科学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課堂要素要适合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
第二,绿色课堂是体现人文的课堂。“科学求真,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为人之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微笑带进课堂,体现人文关怀,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第三,绿色课堂是关爱自然的课堂。“回归生活、关爱自然”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回归生活意味着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关爱自然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第四,绿色课堂是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人的和谐、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和谐”是绿色课堂最崇高的追求,也是一种理想化的课堂境界。
绿色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学生以课堂主人的本真地位。
2.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原则。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人文的教学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首要条件;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平等对话等方式,努力营造学生敢说、敢想、敢做的课堂教学氛围。
3.积极互动原则。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放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实现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多维互动——积极评价,巩固内化三大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人文化的教育环境是构建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以言诱趣,以形引趣,以情激趣。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发兴趣;以指导观察,引发兴趣;以饱满的情感,激发兴趣。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为绿色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自主探究,多维互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学生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创造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多维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多维互动”富有成效,可采取以下策略:
(1)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探索心。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求知,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能取得一定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容易出错误的地方,大胆质疑问难,并适时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大辩论。
(4)创设多维互动的平台。多维互动是指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向、立体式互动。其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和疑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搭建互动平台,组织开展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从而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绿色课堂真正涌动生命的灵性,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3.积极评价,巩固内化。“积极评价,巩固内化”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对探究后开展多维互动的行为表现加以评价。评价的方法采取以下几种:(1)激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和适度的激励性评价,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允许他们再“想一想”,采取“二次评价”。(2)分层次评价。不同学生,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学生感到“我能行”。(3)多样化评价。把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积极评价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做到“肯定优点,指明缺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
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以时间为序的三个阶段,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教学实践中,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各自教学风格,创造性地运用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良方,崔允郭.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出版社.
[3]叶澜.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