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色,色中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元曲不能像画版一样直接涂上色彩,它是由文字构成的,这让我们有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联想与想象,这些曲子所展示出的一幅幅画面具有了丰富的色彩,透过这些色彩我们可以感受到曲作者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 元曲 色彩 情感
  元人写曲常常追求“曲中有画”。但曲子毕竟是由文字构成的,它不能像画版一样直接涂上色彩,可正因为是文字,让我们有了很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联想与想象,这些曲子所展示出的一幅幅画面具有了丰富的色彩。现以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版必修三里的几首曲子为导引感受元曲中的色彩美,领悟色彩中蕴含的感情。
  一、曲中色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在这图景里给予我们最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是“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红、黄这三种颜色是夹杂在青色和绿色之间的,青山绿水是大的图景,是面;白草红叶黄花是小的图景,是点。这样点面结合把五种颜色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在这交杂相错的色彩中,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给人以向上乐观的力量。
  这是元人在写曲时常用的一种着色手法:把几种色彩放在一起,进行组合,构成一个多彩的画面。
  如:马致远的“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双调·夜行船秋思》)虽然写的是人的行为,但通过对黄花、紫蟹、红叶的色彩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在这黄色、紫色、红色里,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画面:在竹篱茅舍边那一团团,一簇簇黄色的菊花,而点点滴滴的露珠,在这黄花中显得特别晶莹剔透,还有那一片片红色的枫叶;挂在树上,落在地上;点燃的红叶,在那摇曳的红色火焰中显得特别红艳。在这组由红色和黄色组成的画面里,在这暖色调中,我们感觉不到秋的萧瑟。诗人做着自己喜爱做的事,采摘带着露珠的黄菊花,红色的叶子在红色火焰中飞舞,酒在这红色的火焰中慢慢变温热,诗人喝着酒,就着紫蟹,赏着菊花,这是一种怎样的超然尘世的生活,从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那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闲情逸致,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喜爱。
  在白朴的《越调·天净沙·秋》里还有一个多彩的画面,他没有用表色彩的词,而是用各种事物本身具有的色彩进行组合,形成色彩美。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这个画面由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构成,我们通过这些事物,可以展现出色彩,落日、残霞展现的是红色,轻烟是白色,老树是灰色,寒鸦是黑色。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画面:天空中几缕晚霞,在红色的夕阳渲染下,也带上了一层红色,一个村落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安静地矗立着。白色的烟雾淡淡地笼着那些老树,几只乌鸦在这老树上打盹,停歇。整个画面多用冷色调,画面显得有点冷清,体现了秋的萧瑟与凄清。
  这六个图景,没有直接用表颜色的词描绘事物,我们可以感受到色彩。这就是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构成画面色彩,这也是元人常用的一种着色手法。不着一色字,却有色彩感。
  如:张可久的《中吕·迎仙客·括山道中:“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畔崦,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我们可想到:白云轻轻地飘浮在蓝天,纤细嫩绿的芳草遍地绵绵,溪水升出的淡淡的白色雾气略带春寒,溪边的山路崎岖难行,那山村小店门前挂着青色的酒旗,盛开的桃花,朵朵粉红围绕在店前店后。这是一个明媚的春景,作者通过白云、蓝天、细草、水烟、桃花这一些景物的描绘,呈现出白色、蓝色、绿色、红色的画面,作者利用景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展现春色无边。曲子里对景物的描绘虽没有直接运用表色彩的词,但可以通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想象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另外,在王实甫的“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中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着色方法,那就是用色彩的相互映衬,形成对比,凸显色彩。
  桃花是红色的,醉脸也是红色的,可想见一个因酒醉而脸红的女子对着红色的桃花说着醉话,说着因思念而发愁的话的画面。这红色的背景是那白色的滚滚飞絮。在这白色与红色的对比映衬下更显出这“对桃花”女子的“醉脸”之红。
  如:周文质的“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因为是夜晚,残月,不能朗照,四处不明亮,以至于在朦胧的月光下,江面显得幽暗,而凸显出桃蕊的红色,梨花的白色。用幽暗与红白形成对比,从而凸显出桃红梨白。
  颜色之间的组合,颜色之间的对比映衬,不着一色字却有色感,这是元人在写曲时常用的三种着色手法。透过这些色彩,我们可以领会曲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色中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曲中的色彩也是为了曲作者抒情服务的。这些颜色除了可以增强画面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色彩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冷色调和哀愁有关,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暖色让人感觉华丽,红色、橙色、黄色、绿色是暖色;冷色给人朴素之感,青色、蓝色、紫色是冷色调。一般来说,作者很少用单一的暖色或单一的冷色描绘画面,而是把暖色和冷是进行调和,这样画面的色彩显得丰富而和谐。另外,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着不祥,是人们所厌恶的,黑色常给人压抑、沉闷之感。白色时常象征灾难,给人一种茫然、悲怆、苍凉、广袤、萧瑟之感。
  总的来说,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偏暖色,具有鲜艳、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如: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些白色的草、红色的叶子、黄色的花,画面色彩鲜活,亮丽。虽是秋天之景,但没有萧条、凄冷之感,而给人一种鲜活的生气,表现了作者昂扬的乐观情怀。   再如:白朴的《双调·沉醉东风·渔夫》“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金黄色的芦苇在秋江岸边,白色的浮萍花点缀着渡口,堤上是绿色的杨树一排排,滩头上是红色的蓼花。画面的黄色、白色、绿色、红色,构成了一个多彩而宁静的江边图景,感受到了作者对这景物的喜爱之情,对这样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偏冷色具有阴暗、清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的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如:张可久《双调.折桂令·九日》中的“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回首遥望天边的无尽处,落日光辉在空中抹出一片彩霞,两三只乌鸦在寒风中飞上飞下。画面清冷而低沉,在这空旷的背景下,人显得特别得孤单和萧瑟,陡增抒情主人公的忧伤之怀。
  再如: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中的“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天空中开始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这雪一半儿像盛放的梅花,一半儿又像空中随风而舞的柳絮。这个画面就是一片白色,表现出一种苍凉、寥廓、萧瑟的意境,使人心境低沉。
  有时热烈的色彩,却是为了反衬落寞的情怀,以乐景衬哀情,在曲子里是很常见的一种抒情手法。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春归大地大家可想象到,春暖花开,色彩斑斓,绿草如茵,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生机。可是曲中的抒情主人公却因春归大地而自己不能归乡,依旧滞留他乡。以明媚的春光中反衬抒情主人公绵绵不尽的乡愁。
  再如:王实甫的《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蔚蓝的天空飘荡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黄花,还有一夜里被染红的树林。这是一幅秋高气爽的图景,这里出现蔚蓝色的天空,白云,黄花,红叶,本是明艳的色彩,应该给人以喜悦之情,可曲中的主人公却因离别而倍增伤感。连枫叶的红色也被认为是离人的泪水染红的。再明丽可喜的色彩在伤心人的眼里也是伤心的色彩。
  既然明亮的色彩可以反衬哀情,那么哀伤的色调也可以反衬乐情。如: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描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其中任何一个图景的色调都是偏暗偏冷,每一个图景都带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给人以沉闷之感。但在“一点飞鸿影下”之后,这一点飞鸿的痕迹,打破了前面描绘的沉闷色彩,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之后世界就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而充满活力。之前灰色调的描绘日暮秋景就是为了反衬后面的喜秋之情。
  其实景本无情因人而有情。在伤心人眼里再美的色彩也是悲伤的,在开心人眼里再冷的色调里也能找到可爱之处。当然,景物的色彩也会影响人的心情,明媚的色彩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而清冷的色调给人带来忧伤。
  总之,作者在曲子里用多种色彩的组合、对比体现物象的丰富多彩多姿,更以色彩本身给人的感受构建独特的意境,渲染氛围,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
  在教学中透过曲中色,体会画面的色彩美,感悟色中情。从另一个角度品味曲子,提高学生对曲子这一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语文》必修三语文出版社,2010.
  [2]韩学军编.元曲三百首.新世纪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实战现场,同时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素材,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文,才能提升语文学习质量。本文从营造生活化氛围、挖掘生活化素材、设计生活化作业、组织生活化实践方面探讨了感悟生活艺术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方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承载着智慧,传递着情感,记录着人类的发展,同时语言又是一门工具,语文是学习语言的学科,它重在引导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学业困难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强化高等教育过程管理及学业预警机制成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业困难原因,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新常态下学业预警机制实施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实施成效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业预警 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大招生,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出现部分大学生学
摘 要: 本文以汽车专业为例,阐述中职本科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现有中职本科教育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进行剖析,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对于形成能够提供具有普适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本科教育 汽车服务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整体推
摘 要: 本文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中的人本派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论述了沉默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根据沉默时机的不同,具体分述了沉默控制课堂进度,降低学生焦虑感,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语言点记忆、整合的数量和质量等,并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沉默方法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课堂 教学法 沉默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反复多次地操练,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讲究精讲多
摘 要: 问题驱动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阻碍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必要进行改进与优化。作者基于自身实际教学工作经验,首先简单分析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优化与改进问题驱动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期对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问题驱动 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当中,
摘 要: 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体的高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以保障课程建设顺利发展。共享资源课程建设给高校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平台,广大教师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通过PPT和教学录像制作、网络研讨平台创建及网站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高校教师 信息技术水平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提速和企业需求增加,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为应对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实践为引导,以学生兴趣为驱动力,在实践中多学科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掌握综合性知识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技能技术性人才 培养策略  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对滞后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产业都对其技术进行了升级,结构进行了调
摘 要: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难集中,情绪化比较严重,做事情一般根据自己的喜好。针对这一心理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是十分正确的选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对于游戏一般来说是来者不拒,充满好奇,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处于较高的状态。本文围绕“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游戏运用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烦琐枯燥的,尤其是针对英语这样一门外国语言,在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普通话越来越普及,建瓯方言面临危险处境,它正逐步淡出建瓯人的生活。针对这一情况,本团队对建瓯方言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村落。通过实地调查,利用问卷、采访等形式调查研究得出建瓯方言生存现状并归纳总结出如何保护建瓯方言,以期对其他研究者研究建瓯方言提供材料。  关键词: 建瓯方言 调查结果 生存现状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
摘 要: 鹰潭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依靠当地社会、自然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经费保障;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农村幼儿教育观;拓宽幼儿教育途径,力求办园方式多元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现状 发展对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使广大农村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