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记事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事文在语文小学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因为其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记事文又有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施以人文教育,这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也正因为这点,许多老师往往会把记事文上成情感与品德教育课,以其人文性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这样,就造成此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的偏移,忽略了其应该突出的工具性,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记事文应该教些什么,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学使用点选择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高段记事文教学的策略。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按事情发展过程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明白了“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一、随文识字,水到渠成。
  高段虽然不再把识字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但是一定量的识字任务却被安排在课文中。生字是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学习课文首先要学习生字,扫清阅读的障碍。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课堂上老师检查一下。但是对于一些重难点字,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着力解决。
  这篇课文有11个要求会认的字,有14个要求掌握的生字。教学中要完成这些任务。比如“溅”、“鳃”、“翼”字的书写,要指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唇”字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除了书写,还有一些字语的意思,也要设法让学生弄清楚。比如“小心翼翼”、“皎洁”、“诱惑”等,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
  二、阅读感悟,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就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当中的内容。记事文的语言往往包含有很多潜在的意思,需要学生去体会、感悟,这个能力不是老师可以直接教给他们的,而是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课文,就是我们训练的材料。
  《钓鱼的启示》第三段读描写“我”钓鱼,刻画得非常好,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思考:你从这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从语言中发现:
  1.这条鱼钓到很不容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他拉上岸来。”
  2.鱼大:“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啊,好大的鱼!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
  3.得意:“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这几点是由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出来的,也必须由他们自己感悟,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这才是真正的阅读感悟训练,当然,在这当中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恰当地点拨、引导。
  三、学会表达,提高能力。
  阅读要为表达服务。记事文当中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人物外貌的描写、叙事的顺序、动作的描写、心理描写。要让学生去学习、模仿、使用。在这篇文章中,4—7段写放鱼的部分文字,就是典型的对话描写。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对话描写的一些基本常识:要用冒号与引号,有提示语,提示语可以在开头、中间或最后,对话要分段。掌握了这些的同时,还要及时练习。可以在学习课文的最后安排练笔:
  “三十四年后,我和父亲又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来到了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望着银光闪闪的湖面,我不禁想起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父亲让我放掉了那条大鲈鱼的情景。我看看父亲,回想这年的经历,忍不住对父亲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写写他们父子的一段对话。”
  学了就要及时练习,这是数学课上最常做的事,语文课也该多练,这样才能形成能力。
  四、人文教育,学会做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开始就开宗明义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记事文的人文性更强。我们不能因为怕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就避谈人文性。对人文的理解,是对文本的深化理解,也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这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对于人文性的处理,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自己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自己去感悟体会,不要单纯地由老师去说教,有些较深的道理,一时弄不明白,也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可以让他们慢慢去品味。
  《钓鱼的启示》中人文性就是文章第十段中的启示。这段文字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不好理解。如果老师急于求成,就会由老师代替学生理解,讲出一堆大道理,也许学生会理解,但这是被动接受,耗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查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其中最后一段说的相对于这段就显得浅显,我们可以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阅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正像他父亲教诲他的那样,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着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见你行为的时候,你能坚持正确吗?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你会不会闯红灯或是逆行?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理解那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使用教材,就是从课文中选取恰当的使用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能力。教课文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的语言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不会偏离语文的方向。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1]。基于新课标的这一思想,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大都采取较为开放的态度,对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不再采取单一的解读模式,而是提倡多元解读。然而,目前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对文学作品作政治性解读的思维惯性,考试中仍旧存在唯一答案的情况,依然存在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的现象
自动站使用以来,地面观测业务从依靠人工观测的业务系统转变为以自动观测为主的新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采集器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自动站采集器的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仍然习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规范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以致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要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
类型化电台的运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在运作上也存在一些困惑。听众的高满意度应该是类型化电台追求的主要目标。一、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广播媒体影响力最基本、最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传达。文学是情感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好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受到美的熏陶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  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更改观念,拉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13例安肠胶囊治疗前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组织蜡块,以及10例痔疮患者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的
上初中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一改小学那种积极应答的习惯,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去“说”,去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感,于是很多老师想尽办法强迫学生学语文,可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创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尊重学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角色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
在现代信息时代,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外,更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以强化训练。  一、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