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角色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语文学科组的集体大讨论,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出以下一些环节是新课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一、把握导入技巧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地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如:我在教《济南的冬天》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把春天描绘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那么冬天可以怎么描绘呢?在我们的心目中,它应该是寒冷的,无情的……那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济南的冬天》。又如教鲁迅的《风筝》时,我首先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老师布置你们写一篇题为《风筝》的作文时,你会怎样构思呢?同学们多数说写天气、写放风筝的过程。那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鲁迅先生笔下的《风筝》跟我们所写的《风筝》有什么不同?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质疑问难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才能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通过读和预习,谈从文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即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难问题?
  我觉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完全体现了学生质疑问难这一宝贵精神。我们知道任何现象只有多问为什么才能有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经常会提醒学生只要是围绕本文内容的任何一点知识都可以提问,如有关作者、生字词、语句的品味、主题的解读懂与不懂都可以谈。经过我的鼓励,学生大胆了,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这更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特色环节,它体现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更是新型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讨论、探究什么呢?把前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及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让他们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如我经常在品读时,要求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中对句子的品读时,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在小组间分享喜欢的理由,再在全班交流。我发现他们回答得非常精彩,他们多数会从修辞手法、深刻含义谈见解。如学生甲:“看,像牛手,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多。学生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果树花开得茂盛,把物写活了……
  讨论辨析是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探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升
  探究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究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堂精彩有质量的课绝离不了这个环节,这是课文主题的升华,对课文主题的挖掘,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人文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中,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出示一幅画面或一幅图片,让学生写随笔,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还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
  总之,新课程教法的实施,使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了,学生们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也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新课改精神,更新观念,才能有所发展。相信经过我们这些实验者的努力,教育事业定会蓬勃发展,更加辉煌。
其他文献
问题链导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讲得多练得多教得苦学得累效果差的现象而提出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共同生成的新型教学模式。老师适时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成课堂中有效的思维碰撞,生成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一、三维目标  教学链导学的三维目标既包括旧有关联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思想的复习体验,又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能且容易达成的新的知识技能、
我非常喜欢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数人喜爱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1]。基于新课标的这一思想,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大都采取较为开放的态度,对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不再采取单一的解读模式,而是提倡多元解读。然而,目前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对文学作品作政治性解读的思维惯性,考试中仍旧存在唯一答案的情况,依然存在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的现象
自动站使用以来,地面观测业务从依靠人工观测的业务系统转变为以自动观测为主的新的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采集器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市自动站采集器的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仍然习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规范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以致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要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
类型化电台的运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在运作上也存在一些困惑。听众的高满意度应该是类型化电台追求的主要目标。一、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广播媒体影响力最基本、最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传达。文学是情感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好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受到美的熏陶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  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更改观念,拉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13例安肠胶囊治疗前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组织蜡块,以及10例痔疮患者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的
上初中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一改小学那种积极应答的习惯,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去“说”,去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感,于是很多老师想尽办法强迫学生学语文,可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创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尊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