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改经验总结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她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一些公开课用之者更甚,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心,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授课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老师已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看到了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新课改使我们面临挑战
  我们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还有一些问题,提出让同行共同磋商: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师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
  四、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哪些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
  (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获得成功的机会。
  (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一节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教学主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一节好课能让学生受益一生,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开展,我国企事业单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事业单位职工素质普遍较低,它严重的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现今的社会,竞
摘 要:朗读就是用清晰的、响亮的声音的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锻炼他们的思想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中获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石,是英语成功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目前不少老师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英语课上重讲轻读,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搞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语言感,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够重视朗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要从第一堂英语课
本文阐述了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主要对桩头防水和结构细部节点防水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摘 要: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要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并且持之以恒,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培养方式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从心理学上说,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好的习惯便于学生形成稳固的语文
当前,在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以学生发展为本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数学基础差,但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往往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要使学生知识、能力、精神、人格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当下,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已越来越受到初中音乐老师的青睐。这种信息技术与初中音乐相整合的教学,一方面以其特有的形象直现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初中学生提高音乐学习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文章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对初中音乐课堂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有助
摘 要:新课标下初中农村语文教学中采取设疑,利用图片求疑,想象解疑,运用文本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同时农村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角色,以促进农村语文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农村语文教学;设疑;图片求疑;想象解疑;创新精神;观念转变角色转变  如何进行新课标下农村语文教学是我们每位从事农村语文教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每位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重
摘 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引导学生自觉地、自愿地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式;利用资源  一、善于利用学生周围资源,深入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深入地进行挖掘和分析,并将其主动渗透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