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师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需要广大英语教师的不断努力。本文剖析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相应的变革,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甚微。对这种现象,我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对新课程中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自己以下几点微薄的看法:
  一、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首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改变过去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但对教师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是套用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忽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其次,课堂活动现代单一化。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虽然各地学校都纷纷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进入教室已成为一种教学时尚。但在教学中,学生的目光都被华而不实的多媒体的影音所吸引,真正的学习内容却被掩盖在绚丽的图像之下,做训练时学生反应的速度难以与教师手里的鼠标同步。另外,课堂容量有局限性,教育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也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而多数学校在考量教师课堂有效性时,仍以英语各类考试作为标杆,尤其是高考制度这一指挥棒仍然矗立在课堂教学的前面,这就束缚了教师的创新,限制了课堂容量的宽泛性。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则
  1.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人文性。目前,英语学科的教育功能已经融入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框架中,教师要转为引导者,重视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创造性活动,达到学生自主地接受语言材料,完成语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体现人文性创建“以学生为中心” 的有效课堂。
  2.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须科学合理性。随着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技术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所进行的规划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灵活运用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征,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设计符合这一些特征的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与评价标准。
  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多数观摩示范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采用以下几大步骤:
  Step 1. Show some pictures to warm up.
  Step 2. Ask the Ss to listen to the text and do an F/T exercises.
  Step 3. Scanning: Let the Ss fill in the form or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meanings.
  Step 4. Skimming; Ask the Ss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Step 5. Intensive reading: Let the Ss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Step 6. Let the Ss discuss, interview, debate or act out one of the topics in the text.
  Step 7. Summarize the words and structures learnt in this lesson
  Step 8. Writing: Practice using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by writing.
  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按部就班,从导入,听力练习,略读,跳读,精读,讨论,练习,写作,内容完整,面面俱到。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可供实际应用参考的,比较科学合理,但让教师套用固有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发挥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3.英语课堂教学提倡文化性。英语新课标指出,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一种文化的过程 可见,文化意识 作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外语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语言教学必然包括文化教学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风俗,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和定位,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发展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具有集成性和互交性;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容量和密度都发生了量的飞跃,突破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储备了更丰富的知识。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实施取决于方方面面,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学生固有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松美,张鲁静.英语教学设计指导与案例[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TreeView控件在程序设计中用的比较频繁,本文实现了将XML数据源绑定到TreeView控件的功能,体现了XML文件与TreeView控件数据绑定的可用性,增加了TreeView控件显示数据的灵活
期刊
心理健康是指在生活中能保持积极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会面临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困难、人格障碍、考试焦虑、神经官能症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 把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三大学习理论流派的总结和概括,探讨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希望对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英语教学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一、导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
紫婷、紫雅、乐乐、俊飞、伯杰五个小伙伴再加上会用魔法的兔小乖,在火星上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大冒险,最后在得到火星城国王的盛情款待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回到自己的故
期刊
【摘要】自2001年我国讲英语作为一门国家课程正式纳入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就从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增长为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有的地区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与英语“触电”。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社会发展速度迅猛、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上好英语课、引导学生学好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作者
【摘要】本文点调查了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发现:(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2) 除了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之外,教师的反馈也会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英语专业研究生 课堂参与  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Bandura,1977)。它是指个体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游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在课堂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本
【摘要】语码转换作为语言交际者惯用的交际策略,同样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屡见不鲜。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有着深层的心理动机,当然它也受制于教师的文化内涵、心理素质、个性因素。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搜集整理与探析,可以透见教师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并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码转换 心理动机 顺应理论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轮或者连续话轮中使用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方言、词语或句子;换
【摘要】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信息化教学改革,它体现了当今社会对全能创新型人才的高质量、高素质需求。本文就以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为背景,探讨该科目教学在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环境下的具体运用原则及方法。也希望从多个角度、多种形态来解析信息化教学对现代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实践 信息化教学技术 设计原则 学习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新形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