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汉英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码转换作为语言交际者惯用的交际策略,同样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屡见不鲜。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有着深层的心理动机,当然它也受制于教师的文化内涵、心理素质、个性因素。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搜集整理与探析,可以透见教师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并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码转换 心理动机 顺应理论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轮或者连续话轮中使用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方言、词语或句子;换言之,是从一种语言转用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伴着1968年的美国“双语教育法”的出台,各种双语教育模式纷纷出笼,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开始设及语言课堂。本课题以中原工学院的2012、2013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大学英语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视频录像的方式试图归纳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并剖析大学英语教师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以期能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课堂语码转换研究回顾
  较之国外,中国学者的有关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他们对课堂语码转换的贡献却不容小觑。就研究方法而言,有文献综述类的,比如唐丽萍的《语言课堂语码转换述评》,宋芳、张敏的《外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研究述评》;有从某个语言学视角切入进行研究的,比如卢植、茅丽莎的《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的应用语言学思考》,余林霖的《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有对课堂语码转换的定性分析,如黄成夫的《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理论研究》,刘丽的《英语专业写作课堂的教师语码转换研究》;也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如陈立平的《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单丹丹的《普通乡镇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实证研究》……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然而我们也发现以往的研究中英语专业的语码转换居多,非英语专业的则偏少;定性研究居多,而定量的则偏少;把语码转换本身作为研究重点的甚多,而从心理角度出发,以英语教师为主体,从教师的心理动机、意念与性格特征等方面研究大学英语教师的语码转换却偏少。为了填补我国非英语专业课堂语码转换心理因素探析的空白,笔者将用Verschureren顺应理论为指导探讨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教师进行中英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对比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指导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二、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
  Jef Verschueren在他1999年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语用学新解》)一书中,Verschueren首次提出了‘顺应理论’。他指出语言的使用过程是说话者不断地进行语码选择的过程。他认为‘语码选择’包括一系列的、不间断的、有意识、无意识地对语音、句法、词汇等的选择。而有关为什么人类要进行语言选择则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以及顺应性(adaptability)。“顺应论强调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形态、句法、语义等。语言使用的顺应过程,不仅需要顺应交际意图,而且需要顺应交际环境”。
  三、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
  心理语境指语言交际的双方主体在进行语码转换时所受到的心理驱动。这包含性格、信念、意图等等心理因素。Verschureren也在他的《语言学新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适应理论与顺应理论。语言趋同(convergence)反映的是赞同或讨好交谈对方的心理,在两人之间建立亲合(affiliation)和共聚(solidarity)的关系;语言趋异(divergence)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趋近偏离,另一种是增距偏离。趋异的内部动因是说话者的临场心理,它可以使谈话者的情感距离拉近,也可以使之疏远。而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也是教师在语言趋同和趋异的过程。
  本课题组从2012及2013级两个年级中分别抽取3个班,并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然后对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所做的英汉语码转换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分别从大一、大二两个年级选取30人进行访谈,并对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随机访谈、录像,并对搜集来的课堂语码转换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五种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
  1.制造幽默。在英语教学中,有时候教师会故意进行中英语码转换,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制造幽默效果。
  2.提高重视。有时候,英语教师会分别用英语和中文陈述同一件事情。其目的不言而喻,告诫学生--这是重点,或者难点。
  3.缩短距离。在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那些英语程度不太好的专业中会存在。特别是在学生听不太懂或者题材太难的时候,教师穿插使用英文与中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交流和沟通。
  4.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会偶尔使用汉语,特别是当学生开小差、听不懂的时候,目的在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起到增进课堂效果的目的。
  5.能力所限。毕竟教师也是人,也有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临时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单词的时候,所以在课堂上他们也会临时地插入某些汉语来救场。
  四、教师进行中英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对比分析
  从搜集来的567例有效课堂语码转换中,其中有196例属于由心理动机产生的中英语码转换。在这196例心理动机中,其中为了制造幽默(86)占比最多,为43.88%;位列第二名的是提高重视(69),为35.20%;接下来分别是缩短距离(23),占11.73%;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3),占6.63%;和能力所限(5),占2.56%。如表一所示,这五种类别存在着显著的差异(X2=624.368,P=0.000<0.05)。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主要是为了制造幽默和提高重视。这一结果也说明虽然课堂语码转换的主角—教师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心理因素而选择语码转换,但其出发点还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积极地推动课堂活动有序进行。   表一:课堂语码转换心理动机
  项目 种类 频数 百分比
  心理动机 制造幽默 86 43.88%
  提高重视 69 35.20%
  缩短距离 23 11.73%
  吸引学生注意力 13 6.63%
  能力所限 5 2.56%
  总计 196 100%
  五、结论和启示
  当然在众多的课堂语码转换的动机中,心理动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也是这一部分是最值得我们研究并带给英语教育工作者深刻启发的。套用Verschureren的顺应理论,这部分应该是属于主动顺应。它和英语教师本身的自身素质、个性因素是分不开的。而语言又是那么的多变、灵活和不确定,她会因时因地的发生改变。就像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讲课亦是如此。即使面对同一批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教师也会灵活地变换他的语言,并适时的做出调整,并在适当的时候自知或者不自知的进行语码转换。而教师本人的自身原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英语码转换的频度和目的。比如个性开放,幽默风趣的教师会在活学活用的例句中穿插汉语,以引起学生兴趣,收到制造幽默的效果;而憨厚、正直的教师有时则会放下身段进行语码转换,以达到缩短学生与老师距离感,同时有效推进进度的目的。当然教师授课当天的心情、心态以及学生们的当下状况都会影响教师的语言教学。
  笔者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的调查与比较分析不仅是对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丰富,更为了能探寻到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并适时地修正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唐丽萍.语言课堂语码转换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3.
  [4]陈丽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GH-72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医学生在教学环境、学生英语水平、学习目标与动机、学习策略等四个层面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他们英语学习的现状和需求,并结合学习策略培训理论,从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两个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方法,旨在提高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医学生 需求分析 学习策
【摘要】本文就语言学家Brumfit提出的Communicate-Present Language-Drill Practice-Communicate模式对虚拟语气教学进行了实例解析,反思了目前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需改变传统的“机械操练式教学”,提出合理使用交际法进行语法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交际法 虚拟语气 高职英语 语法教学  一、引言  虚拟语气这一语法内容对
TreeView控件在程序设计中用的比较频繁,本文实现了将XML数据源绑定到TreeView控件的功能,体现了XML文件与TreeView控件数据绑定的可用性,增加了TreeView控件显示数据的灵活
期刊
心理健康是指在生活中能保持积极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中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会面临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困难、人格障碍、考试焦虑、神经官能症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随时观察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 把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学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与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三大学习理论流派的总结和概括,探讨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一些启示,希望对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英语教学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本主义  一、导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
紫婷、紫雅、乐乐、俊飞、伯杰五个小伙伴再加上会用魔法的兔小乖,在火星上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大冒险,最后在得到火星城国王的盛情款待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回到自己的故
期刊
【摘要】自2001年我国讲英语作为一门国家课程正式纳入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就从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增长为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有的地区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与英语“触电”。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社会发展速度迅猛、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师上好英语课、引导学生学好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作者
【摘要】本文点调查了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发现:(1)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2) 除了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之外,教师的反馈也会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英语专业研究生 课堂参与  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Bandura,1977)。它是指个体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游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在课堂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游戏的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