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更有效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和对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视程度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存在“虚假造作脱离数学本质”、“背景材料干扰教学内容”、“选用材料远离学生经验”、“材料太长造成喧宾夺主”、“注重‘吸引’忽视育人功能”等情境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现象的发生.情境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如何深化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在创设后怎么把握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2有效教学及有效情境教学的含义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怎样使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更有效”,既然是有效,就要对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有所认识.有几种观点:
  观点1: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观点2:从“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出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观点3: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这种观点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情境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观点4: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这种观点认为, 从表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 从深层分析,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实践有效教学,就是要把有效的“理想”转化成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状态”.
  心理学家也在追求教学有效性.如,行为主义关注教师的教学操作,学生的学习结果操作,追求“双基”的有效性.认知主义关注教师的教学操作,学习者的特征,学习信息加工过程,知识的类型与教学,学生的学习结果操作,追求“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有效性”.
  人本主义关注学生的主体活动,知情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评价的多样化,追求“人的素质发展的有效性”.建构主义关注学生自主的知识建构,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社会建构,追求“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复杂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情境认知理论关注学习中的情境创设作用,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追求“社会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性,情境知识应用的有效性”.
  顾名思义,有效情境教学,是教学中有问题情境的有效教学.情境教学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教学有效性也包括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无论哪个心理学派,都有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每一个追求对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都有启发和借鉴.
  3怎样使情境教学更有效
  对于一堂课来说,有效的关键要做好课堂设计,好的课堂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就情境创设来说,也要在课堂设计时认真地思考.一般来说,有效的情境教学要注意下面几点:
  3.1有效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图1一位年轻的教师在讲授浙教版的八年级(下)矩形的判定一节时,把教材例题:如图1,有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上,可怎样剪?改编成:
  (1)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纸片上要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使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条边上,应怎样剪?
  (2)若要使剪出来的是一个矩形,问四边形ABCD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问题(1)一提出学生就找到了方法,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依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得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面对问题(2)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思考良久,一位学生轻声地说:“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另一个学生说:“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相等”…….得到这样的回答,那位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判断是否正确,而是怕影响教学进程,赶快将自己预设好的答案告诉给了学生:AC⊥BD,然后分析证明过程.
  很显然,这位教师在设置问题(2)时没有通读教材,理解教材,没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因为学生初学“矩形的判定”,这个问题要求过高,也没有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回答作充分的预设,又缺少“见风使舵,顺水推舟”的教学智慧,因而陷入僵局,造成无效设问,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实只要加以分析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教学是两个发展中生命体之间的“对话”,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意味着对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机智的挑战.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精心预设教案,课中不拘预设、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方能在开放的课堂中收放自如,使“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有机融合.
  3.2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改正
  一位教师上《1323全等三角形》(人教版八上),在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后,老师提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生不假思索齐答会.师追问理由?原以为学生把它转化为刚学过的“ASA”就可以了,可习惯动手操作的他们,同桌一约好具体的边、角数据,就开始画图、剪拼验证起来了,教师也就随他们而去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越来越多的同学验证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教师正想引导学生“不用实验的方法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这时有个学生在下面喊了起来:“老师,我和同桌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全班同学哗的一下议论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师急忙走过去,一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资源,何不充分利用呢?教师随即把他俩所剪的三角形展示出来(如图2):   图2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深刻理解了“对应”的含义.在学生刚接触用“SSS”、“SAS”、“ASA”判定三角形全等时,教师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解释“对应”两个字,而学生也一直不甚理解,今天这次意外生成的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却使师生困绕很久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有效的数学情境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个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在这里,似乎没有数学情境,但是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的判定定理已经在学生的脑子里,就是情境.如果把数学情境理解为都是实际问题,或者是生活问题、试验问题,那就太窄了,其实,数学内部之间也是有情境的.比如,加法就可以作为乘法的情境,减法就可以作为除法的情境.同样,利用学生的正确思维是一种数学情境,同样利用学生错误理解也是一种数学情境.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也是乐事.
  3.3有效的数学情境要借鉴和创新
  那些数学前辈积累下来的数学情境,是人类的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懂得充分利用.当然这个利用要教师去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稚化”传授.如果能加入一些时尚的元素就更有生机和活力了.
  图3一个教师借来这样一个数学情境: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3的三片,如果要到玻璃店去重新配一块与原来相同的三角形玻璃,你知道应带哪一片碎玻璃吗?请说明理由.
  很多学生回答应带(三)号玻璃,并且说可以通过ASA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配到相同的玻璃,这时老师满意的点点头,不料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一块也不带,谁配玻璃带破玻璃去啊,简直是郑人买履啊.”
  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学就议论纷纷,教师教了好几届学生都没有这么回答的,这怎么办,教师当时脑子里就琢磨.
  这时有些学生也说:是啊,这问题不符合实际
  教师一想也是啊,马上把问题还给学生,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把这块玻璃配好.,
  学生马上进入思索,一位学生马上叫了“郑人买履的方法”.
  “怎么郑人买履的方法”
  “老师,我们可以把碎玻璃的三边量出来,到玻璃店不就可以配得跟原来一样的玻璃嘛,即用三角形的SSS判定方法.”
  老师点头,肯定了学生.
  显然这是一个有趣的情境,也是老师熟悉数学情境,但对学生来说依然是新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让带一片碎玻璃变成不带,简化了程序,焕发了生机,激发了兴趣,是一个创新.
  3.4有效的数学情境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创设
  奥苏伯尔说过:“如果我必须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化约成一个原则的话,我宁愿这么说: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是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都是现在学习的情境.
  一位教师在上《函数的图象》(人教版八上)时,曾有一个精彩的情节:
  图4师:(出示例)如图4,表示某人从家出发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象编一个故事.
  生1: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外出散步,走了10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生2:小颖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20分钟后办完事情,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当大伙们都沉浸在欣赏故事编的精彩与否,情节是否符合题意时,有个学生把手举的特别的高).
  生3:你们编的故事,怎么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休息、吃饭、买东西之类不动的,听都听烦了,动的没有的?
  听了他的一番话,全班傻眼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景消失了,教师的心更是一惊:教了15年的书,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按静止处理的呀,难道有错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路程不变,当然是静止的;但有没有运动的呢?应该有.
  沉默.沉默.……
  一个学生的回答打破了寂静:“老师,找到了,找到了!溜狗,狗被主人牵着要挣扎着跑的时候,围着主人跑来跑去,狗离主人的距离不变.”
  师(若有所思):这个同学很善于观察,用溜狗围着主人跑来跑去,描述狗离主人的距离不变,很好!但本题的题意是某人从家出发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 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不是狗与主人的距离关系,但这位同学的思考给我们启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编一道运动着的问题:
  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环城公路,然后沿以家为圆心以500米为半径的环城公路锻炼20分钟,再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这里的创设,既有一般同学能想到的方法,也有比较聪明的学生的经验、问题和启发,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的创设.如此精彩的、有价值的场景,有“意外”,也有“生成”,是师生共同创设的结果.
  3.5有效的情境教学,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促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教师要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还要重视“问题串”的作用;让情境来源于熟悉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看生活,设计可亲可近的情境;从教学法的角度去加工原始的生活素材;让问题发端于展开的情景.让学生入境,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请学生用28 cm长的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能否围出面积等于30 cm的正方形呢?若将这根28 cm长的细铁丝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等于30 cm2呢?
  师问:如果这根28 cm长的细铁丝全部用来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日前对2001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的10
股份制推行中的职工教育王淑香股份制的全面推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
本刊讯为了促进建材行业媒体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更好地引领与服务行业,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提升行业影响力,全面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面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
摘 要: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对于外界知识与信息的接受能力,当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时,才能够对于书本中的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领悟,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道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的提高。介绍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的方法,并结合
临近高考和考试过程中,考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为了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应该注意克服焦虑心理。考前复习过程中临近考试,心理紧张,许多学生感觉学习发展到“欲速不 Near the c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当中的许多事情都會用到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方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是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表现,也是现
Intranet是利用Web应用软件的公司专用网。 率先推行电子贸易和Intranet项目的领导公司的经历表明,在制订建立Intranet的战略时,没有单一的、十分安全的、开发卓有成效的Int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降纤酶对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及用药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
本刊讯7月3日,中国建材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砖瓦协会会长孙向远,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北京金隅副董事长王建国,以及建材联合会国际部等相关人员
南通市是江苏省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最早的城市之一,自1982年兴起后,已坚持了13年。这期间,虽然发展有起伏,但全市各级工会始终把读书自学活动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