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细菌病原的构成和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 863例进行痰细菌学培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资料。采用传统手工方法鉴定、分离细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检验。
结果8 863例患儿中2 980例痰培养阳性,阳性率为33.6 %。共分离出菌株3 283株,其中肺炎链球菌1 182株(13.3%),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530株(6.0%),金黄色葡萄球菌413株(4.7%)和卡他莫拉菌324株(3.7%)等。6个月及以下患儿细菌检出率最高(37.6%),>6个月~1岁为32.3%,>1~3岁为32.7%,>3~7岁为33.7%,7岁以上儿童细菌检出率最低,为20.0%。6月以上患儿中检出的细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而6个月以内患儿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升高。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痰细菌培养检出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29.4%∶38.8%,χ2=26.335,P<0.01),且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对细菌的检出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对阿莫西林及苯唑西林敏感,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有升高趋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仍较敏感。
结论肺炎链球菌是苏州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不同年龄组患儿检出细菌的构成不同,且入院前使用抗菌药物会影响细菌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