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苷肌肽注射液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注射液对实验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预后的改善作用。

方法

30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脑苷肌肽高剂量治疗组(1.8 ml/kg,高剂量组)、脑苷肌肽中剂量治疗组(0.6 ml/kg,中剂量组)和脑苷肌肽低剂量治疗组(0.2 ml/kg,低剂量组)。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脑外伤模型,术后连续给药28 d,记录动物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及学习记忆能力。研究者运用7.0 T小动物MRI及HE染色观察TBI后动物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伊文思蓝检测TBI动物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及脑水含量法检测脑水肿发生情况。

结果

高剂量组TBI后长期死亡率较TBI组显著降低(22%∶28%,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的缺损改善较TBI组明显(P<0.05)。同时,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挫裂伤及对侧海马体积萎缩都较TBI组明显减轻(P<0.05),而海马区神经元坏死形态也较TBI组改善明显。与TBI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BBB破坏程度减轻[(16.43±2.14)∶(11.87±1.66),P<0.05],脑水肿程度显著改善(P<0.05)。

结论

中、高剂量脑苷肌肽注射液的伤后28 d连续治疗对实验性TBI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可有效改善TBI后动物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再发骨折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 2014年2月因胸腰椎椎体骨折接受PKP治疗的患者247例,其中男94例,女153例;年龄50~81岁,平均63.2岁。致伤原因:平地跌伤119例,交通伤72例,高处坠落伤56例。按术前骨密度检测值分为骨量减少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
目的探讨踝关节前方入路联合跗骨窦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 — 2014年3月收治的12例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7~65岁,平均45岁。左踝9例,右踝3例。8例有明确踝关节外伤史,其中急性扭伤5例,慢性扭伤3例,另外4例无明确外伤史。采用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联合跗骨窦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同时清理前后踝骨赘,术中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创伤后脑积水(PTH)的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 — 2014年8月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创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PT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颅骨修补(早期组,17例)、延期行脑室-腹腔分流(V-Ps)+颅骨修补(延期组,22例)、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组(先V-Ps组,31例)和先行颅骨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增强喙锁韧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 — 2012年3月治疗的47例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7~45岁,平均34.8岁。左肩32例,右肩1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采用关节镜下使用膝关节韧带重建技术的缝线钢板增强喙锁韧带(三角韧带与斜方韧带)治疗(韧带增强组)23例,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钢板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 — 2013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35~53岁,平均43岁。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足5例,右足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0 d,平均26.3 d。B超确诊10例,MRI确诊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带线锚钉修复断裂跟腱,术后无须外支具固定,早期开始功能锻炼。观察伤口并发症情况,术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