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地流转问题浅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合理、适度流转,是我国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前提。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当地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影响当地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针对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关键词:舞钢市;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041-03
  
   2008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地可以在依法自愿的情况下,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股份合作等形式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发展适合现代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我国20世纪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符合了当时的国情,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将田块分割过小的状况已不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发展,因此,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农业发展趋势。必要的农地流转能使农地适度集中,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并让放弃农地使用权的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地使用权流转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以河南省舞钢市为研究对象,分析舞钢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一、研究区域概况
   舞钢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 ° 08′00″—33 ° 25′25″、东经113 ° 21′27″—113 ° 40′51″,市域南北长32.19公里、东西宽30.10公里。地处暧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9℃,自然降水偏丰,年降水量为1 000毫米左右,风向以西南为多。辖区内有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全市土地总面积94.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3.03万亩。
   二、耕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采用实际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农户家庭访问,并且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3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家庭联产承包土地流转规模过小,对农业规模化经营尚起不到较大的带动促进作用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83户农户中,共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田58.56公顷(878.40亩),农业人口共计732人,非农业人口24人。平均户均责任田0.32公顷(4.80亩),人均责任田0.08公顷(1.20亩)(人均责任田只计算非农业人口)。有联产承包责任田流入的农户为0户,联产承包责任田流出的农户为7户,占调查比例的3.83%,联产承包责任田无流转的占96.17%;在7户参与联产承包责任田流转的农户中,所有农户只是将责任田部分流转,流转面积共计1.09公顷(16.35亩)。流转土地总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1.86%,不参与流转责任田面积占调查土地总面积的98.14%。由此可以看出,参与责任田承包使用权流转的农户和土地面积的数量和规模非常小,对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还起不到较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缓慢、规模较小、流转的土地质量低,不利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2]。
   (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田流转程序不规范,一旦责任田承包权流转发生纠纷,不利于矛盾的调解
   农业部2005年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中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规范有序,依法形成的流转关系应当受到保护。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责任田流转的7户农户中,全部没有与承包方签订书面合同,只是在村干部的协调下与承包方达成了口头协议。但是,这种口头协议并没有具体将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界定出来[3]。因此,这种没有书面合同的口头协议在双方发生矛盾纠纷时很难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调解处理,对双方权益的保护和义务的监督都起不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途径缺乏专业的中介组织,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
   在调查中,所有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都是在村干部出面说和协调的帮助下完成的,没有任何土地中介组织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村干部协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完成土地流转,但是,专业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对有关法律法规更加熟悉、精通,土地流转业务更加专业,因此,在促进土地流转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和发挥空间。
   (四)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程
   在调查中,183户中对土地流转政策非常熟悉的有8户,占4.37%;熟悉的有36户,占19.67%;不太熟悉的有129户,占70.49%;不知道的有10户,占5.46%。对土地流转政策不太熟悉的占了7成多,说明国家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多鼓励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政策需要在农村做广泛的宣传。
   三、影响耕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笔者经过实地走访调查,仔细总结分析了影响研究区域土地流转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导致参与流转的土地规模小
   土地是粮食的根本,是生存的基石,对于农民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耕地面积只有在留足保证全家基本口粮和一定生活标准的耕地之后,才会考虑将自家承包的责任田流转出去。而这一切,就需要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调查对象人均耕地面积0.08公顷(1.20亩),低于我国人均耕地0.09公顷(月1.40亩)的平均标准,耕地资源少成为了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
   (二)土地流转农户的收益较低,导致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较低
   土地作为农民可持续生存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土地的变动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密切[4]。在调查中,参与土地流转的7户流转土地价格是700元/亩/年。按照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价格计算,夏秋两季亩均种粮收入约为2 700元,扣除化肥农药等投入,夏秋两季亩均种粮纯收入约为2 100元。在农民上没有其他非农产业就业的情况下,种地年收入要远远高出土地流转年收入,这就使得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甚至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
   (三)农村劳动转移途径单一,种地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我国农村,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承担着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和养老的功能,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当地第二、三产业欠发达,只有一个造纸厂,并且在招工方面对年龄和性别有着明确的限制基本只招男工,且年龄不超过50岁。这就使得当地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没有其他的非农业就业途径,只好仍然以从事农业为主要职业和经济来源。
   (四)土地流转机制建设相对缓慢,中介组织建设滞后 [5]
   调查发现,7个农户的土地流转全部是通过村干部协调完成的,任何土地流转机构和任何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均没有参与。调查发现,当地还没有成立专门的从事土地流转的机构和农业合作社。没有专门从事土地流转的任何组织造成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流通渠道不畅,仅靠村干部协调使得土地流转的途径比较单一、农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缺失,加之如何在村干部、集体和农户间分配土地流转收益没有明确说法,因此土地流转工作效率较低。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
   四、促进耕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地流转限制性因素分析,针对这些限制因素,笔者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该区域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一)大力实施整合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
   舞钢市市域内有丘陵、山地,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适合开垦为耕地的未利用地进行垦殖,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加大对工矿废弃用地、废弃公路等土地的复垦工作,来增加耕地面积。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改善现有耕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单位耕地产量。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增加耕地面积,为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位置基础。
   (二)增加土地流转农户的流转土地收益,提高农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土地流转农户的流转土地收益,归根结底是由土地流转中的土地流入方支付的,因此,要提高土地流转农户的流转土地收益,就必须要提高土地流入方的土地经营收益。政府需要合理引导土地流入者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生产,只有农业种植生产瞄准市场需求,才能种植生产市场需求好、销量大的产品,最终实现农业产品的价值,得到高回报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资金提高支付土地流转农户的流转土地租金。
   (三)大地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增加农村的非农业生产收入
   拓宽农业劳动力就业的非农产业渠道,改善耕地转出主体的非农产业经济收入[6]。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7]。只有增加了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更多的农户愿意从事非农业生产,这样也就有更多的农户愿意把手中的土地流转出去,进而提高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
   (四)鼓励成立发展土地流转机构和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
   逐渐建立土地资源流转市场化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是农村土地资源流转市场化的关键[8]。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土地流出方和土地流入方需要有一个桥梁和纽带把双方联系起来,而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中介组织有着服务专业,信息掌握全面、更新快的特点,这些都是农村土地流转所必需的。
   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影响土地流转的限制性因素,为加快土地流转的步伐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区域今后研究农村的土地流转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卞琦娟,周曙东,葛继红.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样本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6):28.
  [2] 尹奇,张华.川西山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 4(2):53.
  [3] 张富杰.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新特点、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平坝县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 刘晓霞,周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9,(10):64.
  [5] 邓晓玲,张绍良,侯湖平,等.农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资源经济, 2010,(11):23—24.
  [6] 郑贵廷,洪非,陈晓君.东北黑土区耕地流转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问题研究,2009,(6):152.
  [7] 古荣芳,田青华,杜翠泽,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40.
  [8] 侯长红,陈丽霜,侯大为,等.福建省耕地资源流转模式实证研究——以泰宁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7.
  
  [责任编辑 高惠琦]
其他文献
摘 要:汽车产业的显著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带动效应强,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中游涉及研发、教育、咨询培训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物流、加油站、餐饮、旅馆等,产业链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欧美及日本相比,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产业链短、协同性差、骨干企业少等明显缺陷。构建功能完善、效率高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安徽省汽
期刊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离不开校企合作,通过构建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三进三同”、“三层递进”、“三力并发”为基点,完成了一系列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专业的改革举措,对“三位一体”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探索;实践;应用型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贸易竞争指数评价法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及分部门的国际比较,并根据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制度几经演变。而红军公田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演变的过程。同时,作为土地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壮大了革命力量,提高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快速发展,达到了土地革命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制度;红军公田制度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卡尔·波兰尼和布罗代尔被公认为杰出的经济史家,他们开创的历史视野为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布洛克(Fred Block)、贝罗奇(Paul Bairoch)、阿尔利吉(Jiovanni Arrighi)等人所发展。这些学者对于历史资本主义的研究采用了一种历史的、尤其是经济史的方式,从而很少有人将他们视为经济学家。
期刊
摘 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就业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从理论上讲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使学生能够适应角色的转换,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迈出人生关键的第一步。但是中国高校就业指导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求职的帮助较微弱。在此,我们利用2011年在南京市六所高校调研所得的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大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程
期刊
摘 要:旅游心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配合,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把团体心理训练等内容也纳入本课程教学设计中,与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形成互补,使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修养素质,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引导;团体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随着区域金融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的关系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采用重庆市1996—2010年的金融相关比率、证券化程度、金融发展效率等数据和指标对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证券化程度、金融相关比率呈正相关关系,与金融发展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对结论进行分析,并试图分析重庆建设长江中上游金融中心不足。   关键词:区域金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期刊
摘 要:“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也日益被世界各国所倡导。本研究以武汉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发放问卷采集数据,通过频数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的低碳理念和低碳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低碳内涵的了解不够充分;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看法较为积极,但低碳生活理念有待加强;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树立低碳理念的主要动机;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实践低碳
期刊
摘 要:城市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合并,而是两个地缘接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在扩张中相互衔接,以至最终融合的过程。目的是通过产业优势互补与区域协作的方式促进两个城市乃至周边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但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除了各地方政府因行政壁垒导致利益纠葛之外,还有更复杂的部门和行业利益纠葛,这显然超出了当地政府的协调能力范围。   关键词:城市群;一体化;协调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