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实验成为探索与发现的沃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感受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有助于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通过数学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对可能性的认识由感性发展到理性。
  [关键词]可能性;课堂教学;一定 ;可能;不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32-01
  鉴于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如能让学生在演示、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的数学实验过程中初步感受生活中简单随机的现象,并运用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就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借助摸球游戏实验,在初步体验中描述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设计了摸球这个游戏,以使学生能够获得对事物确定或者不确定现象的初步体验,并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好玩、有趣。
  【教学片段1】
  师: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这两个球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仅球的颜色不同,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种球?
  生1:红球。
  生2:黄球。
  生3:你们说的都不对,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是不能确定的。
  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到底哪位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都摸一摸球,并把自己摸球的情形记录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猜想仅仅是猜,没有很强的说服力,要想对事件获得真正的认知,唯有让事实说话。因此,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去验证,这样一来,学生反复咀嚼所学知识,知识的渗透才真正润物细无声。
  二、借助扑克游戏实验,在猜想验证中发掘数据中隐含的规律
  在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出现的“一定”“可能”“不可能”后,教师可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为学生运用这种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材中设计了一个扑克牌游戏,以利于学生在玩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在玩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
  【教学片段2】
  师:我们刚才进行了快乐的摸球游戏,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如果把球换成4张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并且把这4张扑克牌打乱以后反扣在桌上,让你从中抽出任意一张,那么,可能会抽出哪一张,在抽之前能够确定吗?
  生1:不能确定,因为每种花色都有可能被抽到。
  师:如果把这4张扑克牌中的1张红桃4换成黑桃4,那么摸到黑桃4的概率会怎样?如果换2张?换3张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生2:黑桃的数量越多,摸到黑桃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摸到黑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师:是这样吗?请大家拿出1分硬币、5分硬币、1角硬币和5角硬币,试着做一做这个游戏,把自己的结果记录下来,可以自由调整各种硬币类型的数目,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对于学生来说,从简单的随机事件中推测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主要从“扑克牌游戏”与“硬币游戏”两个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可能性大小存在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的教学,深化了学生的认知,极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语言描述训练,判断描述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事件
  在学生对事件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真切体验,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3】
  师:刚才大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请你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以下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可能性大小。(1)地球每天都在转动;(2)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3)三天后下雨;(4)太阳从西边升起;(5)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6)水是咸的。(注意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现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本质特点的认知,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總之,开展摸球游戏、扑克牌游戏以及硬币游戏等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就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教师走上讲台,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新老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对比,找寻新老教师课堂上处理问题的不同之处,以此分析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积累前辈的经验,新教师能加快成长的步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做好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教师 青蓝工程 主体地位 课堂意外 思考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
[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恰当布置作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培养能力的一种手段,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作业 设计 数学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65  培养“有数学素养的人”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
[摘 要]长方体的本质特征是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决定其体积。棱的概念是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在诱导学生总结出其本质特征后,应让学生根据长、寬、高进行想象,从而复原出长方体,然后借助选贴图构筑几何体的活动,指引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  [关键词]空间观念;本质特征;长方体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从教材的编排、教师的理念、学生的困难三个维度提出对应的策略,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对比,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材比较;计算;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22-03  计算教学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而且环环相扣、拾级而
[摘 要]数学概念教学的追求并非是使学生明白形式化的定义,而是让学生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和从本质上把握概念。面积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标志着学生在认识一维空间的基础上开始认识二维空间。因此,教学预案应因生而设,教学过程要顺学而导。数学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深刻体会,以实现让学生在“线”与“面”的行进中明晰面积概念的目的。  [关键词]概
[摘 要]“学情研判”是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打造“学本课堂”的有效途径。以“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学情前测、学情分析、学情诊断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核心例题,给出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教学;学情研判;小数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28-02  所谓“学情研判”
教学片断:    ●小数点认识的教学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点“.”)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像,猜猜它可能是什么?  生1:我想到了小数点。  师:哦!别的同学还想到了什么?  生2:这个小圆点像芝麻。  生3:像小小的眼睛。  生4:像小蝌蚪。    ●小数组成部分的教学  师:每个小数里都有一个小数点,仔细看,小数点还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1:数点前面的叫前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的推陈出新,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给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小学数学怎么教,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与探索。下面就以我的教学实践为例,以期抛砖引玉。  一、捕点:彰显生活  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纷纷出版,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材在例题的选择上无一例外地无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城里的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这样的数学事件就发生在自己
[摘 要]在 “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比较具体实物的数量帮助学生建立“倍”的直觀模型,促进学生在不断变化中抽象出“倍”的概念,在操作中将抽象“倍”与“几个几”建立联系,建立“倍”的直观模型,领悟“倍”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数形结合 ;标准量;比较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70-02  “倍”的学习是
[摘要]“数学步道”指利用校园已有的场景或开辟的新场所,把数学知识、数学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数学体验、数学感悟和数学建构。以一次数学步道实践活动“寻找数学宝藏”为例,从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应用能力和促进思维发展等维度对数学步道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探索,力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数学味;数学步道;学习空间;应用意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