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音乐情感的表达与培养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22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媒介,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思考,一种感动和一种享受。演奏一首钢琴作品,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及技巧,而且需要有充足的音乐情感表现力,表达作品的内在情绪,突出作品的层次感,甚至是展现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从影响钢琴演奏的三个因素着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情感的培养与表达。
  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一)了解分析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时代及音乐风格
  在弹奏一首作品前,演奏者需要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不同时期的作曲家创作风格皆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处在不同时代,受到社会环境、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不同,而且处在不同的地域或民族中,对音乐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古典主义时期是西方文明史上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其影响下的音乐讲究清晰和具有逻辑性的语言。如贝多芬,成长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时期,受到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形成了全面的英雄性音樂风格,追求色彩力度的强烈对比。因此,贝多芬的作品富有激情与感染力。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与古典主义时期相比,更具有个性化、情感化与民族性。浪漫主义作曲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个人情感融入音乐作品,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自由和幻想。
  每首作品都饱含着作曲家沉淀的情感,是作曲家个人气质与所处时代融合的产物。对创作背景及时代有所了解,确定感情基调并且理解作曲家想表达的思想,这是演奏好作品的前提。
  (二)对曲式与和声的掌握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曲式是音乐整体的结构布局,是其框架和基础。演奏者通过曲式的分析可以使思维更清晰,视野更广阔,从而使作品得到更好的诠释。
  和声就是一部作品的经脉,演奏者对于和声的掌握,需要了解它的调性色彩、和弦,和声的织体和进行,还有作品中蕴含的个性。例如: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派的作曲家德彪西,他丰富的色彩性和声在其钢琴作品中占有突出地位。在他的作品《月光》中,旋律声部基本由左右手的分解和弦与上行琶音构成,使调性的色彩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和神秘感。
  了解和分析是成功演奏一首作品的前提。理性分析一首作品能把自己带入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这是增强演奏中音乐情感表现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二、演奏
  许多学生在弹奏一首钢琴作品时,手指技巧性很好,跑动很快,却听上去不生动,缺少表现力。这其实与机械地读谱有很大关系。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应只集中在有没有错音,节奏有没有跟上等这些技巧层面上,而是应该更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绪。
  (一)节奏
  节奏训练是练习中的首要任务,它是音乐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一部钢琴作品之前,先要看懂谱面中的节奏,遇到较难的地方可以先抽出来研究并稍加练习。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将这些系统化的训练转化为趣味性的练习。如拍手跺脚手脚配合的形式、自我创造即兴编写节奏的形式,这些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和熟练运用节奏。
  (二)速度和力度
  表情记号的运用是读谱的一个重要环节。谱面上的强弱快慢都是带有一定规律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演奏,否则会大大破坏曲子的美感。钢琴作品都是严格中带点自由的,弹奏时注意音乐术语,如最基本的速度标记crese、dim,力度标记p、f、mf,等等。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中,力度的标记一般从pp到ff。而浪漫主义时期力度的标记更是可以从pppp到ffff,所表现的情感也需要更加细腻。有时力度的标记更是具体到了每个音。因此,要注意谱面力度和速度的标记,明确谱子上的渐快渐慢到哪里截止,并有严格的划分。
  (三)触键
  指尖是身体中与钢琴最亲密的部位,演奏者通过指尖传达最直接的音乐语言。赵晓生在他的《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指出,决定音色的要素有触键方向、触键高度、触键力量、触键速度、触键深度这五点。
  触键需要把所有力量运送到指尖,指尖再以不同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一是快速触键。指尖下键要快、准并且有颗粒性,音色不能虚掉,小臂不能过于僵硬。这属于钢琴演奏者的一项基本功练习。二是跳音触键。这是一种短促而又集中的触键方式。音色需要轻盈并且有弹性,跳音的运用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广泛体现,常见的有巴赫的复调作品、创意曲集等。三是轻柔触键。这种触键方式是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时期作曲家爱用的手法之一,常常用来表现一种朦胧、空旷、缥缈的意境。四是打击性触键。在20世纪现代钢琴作品中,常出现这种打击性触键,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尖锐刺激的音响效果。这种触键更要求手指的每个关节都不能松懈,要严格控制并有一定的爆发力。
  (四)踏板的使用
  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使用恰当,就像是在画水墨画一般,给原本干涩的音乐增添了一种朦胧的色彩。
  在日常的练习中,应尝试用不同的踩法展现不同的色彩。最常见的右踏板踩法,从深浅上分有全踏板、踩二分之一、踩四分之一等,需要非常弱或轻柔时加上左踏板(又叫弱音踏板)之后的音色效果。
  若从踩踏板的时间上划分,有以下几种。一是正规踏板。踩踏板时手脚动作一致,松踏板时干净果断,一般用于比较有节奏感的音乐环境中。二是音后踏板。在演奏中,手脚交替配合,随着和声的变换转换踏板,使演奏在连贯的同时保持每个音干净清晰。三是颤音踏板,又称震音踏板。需要踩得相当浅且快速,就像雨点打在地上的感觉。这有时是为了追求一种特殊的音色,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配合左踏板一齐使用。四是预备踏板。需要演奏者在乐曲还未开始时踩下踏板,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另外,在平时的训练中,演奏者应提高手脚的协调度和灵敏度,增强自己的听辨力和判断力,以便在之后的演奏中灵活熟练地加以运用。
  三、欣赏能力及培养
  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首先平时应多听不同时期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思考作曲家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自己带入作品的意境中。
  其次,在日常的演奏中可以培养边唱边弹的能力,特别是巴赫的复调作品,可以弹两声部唱一声部,这样不仅能增强对作品的熟识度,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协调性。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这需要演奏者在熟悉钢琴作品的同时,学好中西方音乐史、曲式、和声等专业知识,欣赏并了解其他乐器作品、多听协奏曲、交响曲或音乐会,从而将充分的理性材料与丰富的感性材料相结合。
  最后,对音乐作品要有自己的见解。当弹奏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一定要把自我的情感融入作品。
  四、结语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音乐演奏技术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情感只注重技巧,就不能称之为演奏。所谓演奏,就需要带有一定的表演成分,通过技术上与音乐上的多重感受,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肢体语言表达出内心真实的音乐情感。理想的钢琴演奏者应该在表达及陶醉于音乐的同时,用理性来控制情感,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的表现,这样的音乐表演才会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观赏体验。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戏剧小品在大众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群众戏剧小品因其风趣幽默、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寓教于乐等特点曾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戏剧小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群众戏剧小品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本文将从群众戏
期刊
河南板头曲是我国传统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器乐弦索乐之一。河南板头曲最先是大调曲子的一部分,依附于河南大调曲子而存在。作为大调曲子演唱前起静场作用的器乐前奏,河南板头曲也被称为“大调曲子板头曲”。后来,随着板头曲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大调曲子,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民间器乐曲种。  河南板头曲由二胡、三弦、琵琶、古筝等几件各具特色的拨弹乐器组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板头曲发源于北宋时期的汴京,明代中叶后
期刊
20世纪中期是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以20世纪中期的中国合唱作品为切入点,理顺的时期民族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创作动机、创作思维等四个维度分析其作品创作的民族化,以期引发对20世纪中国合唱作品创作民族化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并为构建20世纪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20世纪中国合唱作品创作民族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启蒙试验初期:20世纪前30年 
期刊
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优秀的音乐文化。这些文化具有跨时空的价值,不仅滋养了传统劳动人民的精神,还丰富了现代人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还具有超越国度的价值,“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更多的地区,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  “一带一路”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沿线国家在经济交流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相互渗透,这可以将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为陕北传统音乐艺术的继承
期刊
戏曲与民族声乐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民族声乐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戏曲声乐理论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却又各自独立。民族声乐吸收了我国优秀戏曲的曲调以及发声技巧,也是艺术工作者在歌曲创作领域以及民间歌曲领域不断进行探索的结果。民族声乐艺术者需要对演唱方法和艺术技巧等元素进行分析,对戏曲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行探索,并进一步提升和完善,通过作品表达醉人声音、动人声韵和真挚的情感,由此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基于此
期刊
传统戏剧表演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表演通常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色彩,这种地方性在戏剧语言以及戏剧的音乐上表现较为明显。观察传统戏剧中的内容,则能够发现其受到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各区域的戏剧表演中,剧目内容往往存在重合性,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由此可见,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在传承地区文化的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文化意识。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以及功能展开分析。  我
期刊
在演奏者经常演奏的中外钢琴作品中,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象进行划分,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别,分别是刻画人物类、描绘自然景观类和表现民俗风情类。钢琴音乐在经历了具有综合戏剧性的奏鸣曲发展阶段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以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形式,对人物和景观给予更集中、更精炼的表现。因此,人们将刻画人物类的作品看成是音乐特写镜头。本文通过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小黑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陈培勋
期刊
尚吉利,热爱文字,喜欢写字,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在读教育硕士,现任教于柘城一所民办高中。2018年曾在红袖添香连载青春小说《那年雨微微》。  1  灰蒙了一冬的天空,在春风的吹拂下,涂上了几笔浅浅的水蓝色。被刮成线状的云彩,挂在天的边角,好像刚会握笔的孩童,在画板上胡乱画上了显眼的几笔。村子里站在路口或墙角处拉家常的妇女们“咯咯咯”的笑声,更是惊着了落在树枝、房檐上的麻雀,都扑棱棱向高空飞去了。沉睡
期刊
钢琴作为一门表演技术,对弹奏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促进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有机融合,有助于钢琴演奏艺术水平的提升。本文以钢琴演奏中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入思考为题,阐述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然后介绍钢琴演奏中艺术性的体现,最后提出促进技术性和艺术性融入的建议,以资借鉴。  钢琴演奏能够对艺术作品的美感和作曲家思想进行表现和传达,同时还能在听众面前展示乐谱。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使用
期刊
道拉是土语,“道”为唱,“拉”为歌,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在婚礼、春节、宴席等喜庆时刻演唱的一种特有的传统歌曲。本文通过采访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婚礼传承人和当地的文化部门,了解三川地区独有的音乐——道拉的来源、音乐类型、演唱场合以及发展现状等,展现道拉在当地的传承现状。  一、道拉概况  在喜庆的日子,亲朋好友相聚时都会唱道拉,青海省民和三川地区有“不唱道拉,不成宴席”的说法。  (一)道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