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重视朗读的训练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朗读;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兴趣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就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正确指导朗读,让学生能够从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因而,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教学都应该重视朗读,把朗读教学做为首要训练目标。
  一、 加强朗读是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主线
   朗读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教学要坚持从读入手,以读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特别在低年级,要严格把好关,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以免学生读的时候不连惯。朗读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到读准字音,不能添减字,断断续续。总之,要把句子读通顺。指导学生读的时候,不要急于“讲”,可以让学生带着提示和问题有目的地读,通过反复诵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增强语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儿歌,小散文诗等,这些文章大多出自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朱自清、鲁迅、陶行知等的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有许多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有的我们教师在小学时期也读过。如今,仍然记忆犹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我们推广普通话十分有益,对某些地区使用方言的学生,能有效地提高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如《荷叶圆圆》一文,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喜欢荷叶,小鱼儿也喜欢荷叶。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体会“那里的小动物特别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加强朗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了许多种体材课文大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文中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这样的课文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对提高孩子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引导学生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夏夜多美》、《画家乡》、《春雨的色彩》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我在教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我的抑扬顿挫的声音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画面,让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中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春雨的色彩》本文的内容不难理解,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像,学会欣赏。在朗读时,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落、淋、洒、滴”等表示动作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夏夜多美》,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里景色的美和助人为乐精神。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和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三、加强朗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最佳途径
   我们经常强调的“口诵心惟”也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边听边想像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抽象单纯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过程,从而才能动情,从中获得感悟。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读出情趣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这个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含义一目了然:诚实的品质最可贵。但是,让一年级的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他们末必轻而易举就能读明白,因为如果学生不了解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以及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的这些自然现象,便无法体会故事的内涵,就不能真正懂得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做继承人。回课前我布置学生完成一次实践活动,然后观察突破了这个难点,再阅读、感悟,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这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做个诚实的人。
  四、加强朗读可以从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呢?我们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美丽的图景,小小动画片,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反映运用电教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编出深动的故事来感染学生。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教学时,教师一边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所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浮、拨等词语来感受到美好的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诗的味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来。
   不管我们在哪个年段教学语文,我们都要根据学生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各自的心理特点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进行朗读的训练,训练的方式必须和目的要求相适应,要把朗读作为评估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的一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加强朗读训练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兴东.朗读让课堂更精彩[J].文学教育(上) ,2011(10).
  [2]杨筱铭.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学周刊,2011(27)
  [3]车文.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J].群文天地,2011(18).
  [4]徐巧凤.情感与技巧的统一——浅谈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5] 覃梓珊.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艺术[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9).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 B超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
【摘要】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提升师生之间的沟通,并且要保证沟通是良性且有效的,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做到家访不告状、原则性的错误要惩罚到位,努力挖掘学生优点,抓住机会,大力表扬,从而实现学生的良性转化。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策略;因人施教;   没有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他的大名就如雷贯耳: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课,甚至会蹲在椅子上:扮“青蛙跳”,在厕所里:把尿撒在别人的身上
[编者按:本刊自从今年第1/2期刊登了"本刊征求更名意见启事”之后,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或email,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关心和爱护令我们深受感动.因篇幅有限,我们摘要刊登了18位
《新闻广角》栏目中的三篇综述,分别总结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播送中心在今年“两会”报道中新的成功实践。可谓报道年年搞,年年有新貌。 The three articles in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一些涉及规则意识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规则意识教育.创设环境,渗透规则意识教育;朗读文本,渗透规则意识教育;利用课件,渗透规则
【摘要】物理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其“生本需要”更加强烈和更加有意义。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物理习题教学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归还学生“话语权”。让学生真正全程参与到习题课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堂”为“学堂”。  【关键词】生本;主动;物理;习题教学  一、物理习题课教学活动中的一言堂  笔者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多次听物理习题课进行调研,发现在物理习题课堂教学课中有一个共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研究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教师在这个战场上要大胆地实施创新教育,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功地走创新教育之路。  一、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
【摘要】本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以具体的例子探求利用新课的引入和注重课外活动,探究引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生本;引入;探究;课外活动;兴趣      物理新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努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在教师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句子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理解的过程。不仅要训练学生理解句子,而且也让学生明确如何抓住词语或者句子的表达特点去理解句子。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领悟;字词句  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读懂课文是我们的首要目的,而能读懂课文的每一句话,则是读懂课文的前提,可往往现实中我们只能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却不能透过表面领会句子的实质含义。可见,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研究教学过程,懂得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前如何设计好一份完善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计划方案,这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