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课程链建设的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分析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NET方向课程链及课程链教材开发为研究内容,探索.NET方向课程链的建设的研究,促进和细化专业建设。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课程链建设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13-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NET direction curriculum chain and curriculum chain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NET direction curriculum chain research, promote and refine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software technology major;.NET direction;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chain
  1 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软件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无论是基于“互联网 ”的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还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互联网,都需要依靠软件来推动变革。目前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软件产业园,随着地方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多数软件企业急需“即插即用”型员工,强调软件开发的“实战经验”。各高职院校对如何培养软件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化方向不明确
  目前许多學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广泛方向的。所谓“广泛方向”,简单地说就是无方向,即尽可能多地开设相关课程,虽然面面俱到,但学而不精,进行的是“通才”而不是“专才”的培养。看上去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很广,但到企业什么都不能做。虽然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但学生毕业后,依然不会“编码”,老师教了很多,但对学生而言,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不多,针对性不强,无法做到“即插即用”。
  2)课程体系岗位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微缩化”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系的岗位针对性不强。课程安排广而泛,多数课程是独立于其他课程而进行的,忽略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没有将多门课程融入到一个主题,许多学生自身的能力无法做到将几门课程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导致培养的学生不适合市场需求,就业率不高。
  3)教材缺乏衔接性
  目前市场上的软件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很多,但是它们之间缺乏相关性。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编写,一本教材就是一个孤立的内容,虽然教材中的案例或项目内容比较好,但是在整个课程链中使用就不一定合适,要掌握软件技术专业专门化方向的整体知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
  我校创建软件技术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专业教学与改革,先后被评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市级优秀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建设稳步跟进。通过市场进行调研结合高职人才培养以实用性技术人才的特点以及近几年来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情况,学生比较适合.NET方向的开发,以此为依据,我们摒弃原先广泛方向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5年9月份提出“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课程链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链及课程链教材开发等内容的加以研究,努力找出一个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市场对软件技术专业需求、符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模式、符合专业教育和学习的系统课程,促进和细化专业建设。
  2 研究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职的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要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方案既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设计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毕业生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目前,软件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的态势。软件技术专业课题组对本地软件产业园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本地区软件产业相关岗位设置情况(工作任务、岗位职责、职业资格证书等),并根据岗位设置情况进行能力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和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以求最大程度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调研结果显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属于软件技术产业链式的中、下游,即软件程序员、网页设计师或网站管理员、软件测试员、软件维护/技术支持、软件销售等技术类岗位,并且软件企业当前使用的主流技术.NET和JAVA,也有不少企业采用PHP。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以职业岗位的任务和能力要求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查阅、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及相关的理论学习,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能力及相关的支撑课程如表1,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软件行业相关知识和职业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主要职业(岗位)面向是:程序员、网页设计师或网站管理员,其他就业岗位:软件测员、软件维护与技术支持等。同时,要求学生取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高级)或同等级技术证书。鼓励学生选考以下职业资格证书:CEAC程序设计师(信息产业部)、微软的MCTS认证、Oracle公司的JAVA程序员认证、印度NIIT认证等。   2)课程体系的研究
  (1)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灵魂是“核心课程”,在兼顾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设计方向核心课程。即首先按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所需的岗位技能和必备知识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和核心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地区软件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调查及其岗位能力分析,并结合专业教学特点,构建了“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方向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课程体系的实施
  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关联关系的课程组合,在涉及课程序列的安排上,关键是要找到时序上的衔接点,即根据学时的配比度与开课时序,各门课程在整体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优化的观点出发来安排课程。.NET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PHOTOSHOP图形处理、网页设计及高级网页设计(DIV CSS JS)、数据库技术、C#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软件工程、C#项目实战、ASP.NET项目实战等,这些课程的开设的时间、课时数都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3)课程链的研究
  课程链是近几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新内容。目前各大院校的各个专业都在进行课程研究,研究如何将知识、技能和其他教学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最有效能的课程体系,那么课程链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在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进行课程链研究的并不多。所谓课程链,是以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构建一个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融为一体的专业课程链条,并在课程链的基础上填充其他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作为课程链的环,起着人才培养的基因作用,由环形成链,涵盖了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过程。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链是以软件产品的开发工作过程为依据,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能力,以能力确定典型项目,作为贯穿专业课程和应用技能的链条 ,通过项目分解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子项目,线性成序列形成课程,围绕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进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并扩充课程,这样得来的课程既考虑到知识整体性,又解决了知识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的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必须尊重教学规律, 把握知识与技能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由于课程之间存在着“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供求关系,课程作为课程链中的链点,合理排列各主次链点,形成软件技术.NET方向的课程体系。
  4)课程链教材开发
  课程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它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材来体现其价值,目前软件技术专业.NET方向的专业教材相关性不大,有些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学习教法学法,开发适合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链校本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教学团队的合作与协作,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和开发课程链教材。课题组成员运用反向推导法,通过对典型项目分解,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为开发.NET方向的校本教材提供第一手资料,形成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專业课程链条。在课程链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围绕典型项目进行,将项目中的用到的各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样式等分散到课程体系的各相关课程中。如ASP.NET项目实战课程中,设计一个“多肉大本营”动态网站如下图2,主要实现用户登录、注册、文章、论坛、图鉴、美图、商城等功能。
  那么在设计《ASP.NET程序设计》这本教材时,在介绍常用服务器控件时,可以围绕“多肉大本营”项目中用户的登录和注册模块来进行设计内容。同样,在《数据库技术》教材中,要围绕“多肉大本营”中用到的数据库设计教材内容,从表设计到开始到最后的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这样学生获得知识是具备相关性、衔接性,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掌握应用开发技能,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魏会生.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
  [2] 巩建闽.课程链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Web应用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繁琐的票据管理自然地从传统人工管理方式过渡到网络层面上的技术管理。
应该看到,当前的中小学生,一方面在被动接受题海战术的狂轰滥炸时,苦不堪言;一方面由于题海战术的恣意挤兑.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连必要的深思熟虑也厌烦了。学习进取心疲软.学习思考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粗蛋白,各种氨基酸和湿面筋的含量,增加小麦容重。等量氮肥分期施用,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却提高了籽粒粗蛋白含量。增施磷肥,则降低
<正> 为了进一步寻求增产菌浸种和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及不同喷洒次数的最佳增产效果,我们于1988年和1989年分别在省棉花研究所(三原)、泾阳县张屯村进行了试验。 1 材料与方
研究了无刷直流发电机(BLDCM)混沌系统的全局指数吸引集以及同步问题.首先,基于全局指数吸引集的概念和Lyapunov函数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全局指数吸引集的一个充分条件;然后,设计有效
基于Android移动开发平台,采用Java语言,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一款基于Android微课分享平台应用软件,该研究主要以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碎片化移动的教与学为指导,并加上微课的设计,开发一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的软件。
首先,利用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简单的控制器将系统控制到不稳定的平衡点(0,0,0),相空间中任一指定点(0,0,1+b+p(1—p))(0〈P〈1),以及实现利用第一个状态变量跟踪任意指定的函数r(t).其次,在假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精液品质明显提高,采精量差异显著(P<0.05);精子密度比对照高15.5%;受精率高4.3%;节约饲料成本28.10元。试验组试验前后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淀山湖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80种,其中轮虫46种(58%),枝角类21种(26%),桡足类13种(16%),优势种主要为螺形龟甲
在Liu—storey(LS)公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修正的共轭梯度公式βk^MLS。证明了该新公式在Wolfe-Powell线搜索下,甚至在强Wolfe-Powell线搜索下,在满足σ-∈(0,2^-1)的同时,新算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