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操作活动 促进知识生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操作活动中促进知识生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 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 而是通过亲历, 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一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他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 如平分一个蛋糕, 但是不会用分数来表示。因此, 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那如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操作活动中促进知识生成,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师: 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的纸, 折一折, 涂一涂, 表示出这张长方形纸的1" /2。(学生动手操作, 再请学生上台展示、介绍作品)
  生1: 我把这张纸这样折(对折), 这一份(手指其中的一半) 就是1% /2。
  师: 这样对折是怎么分的?
  生1: 平均分。
  师: 你能再完整得说说分的过程吗?
  生1% : 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 份, 每份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1% /2% 。
  师: 这样说得很好, 还有谁愿意上台说说。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基本能完整表述)展示不同作品:
  师: 仔细观察, 折的、涂得方法不一样, 可是为什么都可以用1/2 表示呢?生: 因为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 份, 所以每份就是它的1/2。
  【点评】对1/2 的理解, 借助学生动手操作, 不同的折法、画法, 做出不同的1/2, 通过比较, 理解只要把一件物体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就是这件物体的1/2, 进一步深化了分数的内涵, 强化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在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 不急于揭示答案, 给学生空间, 在学生互相间的质疑、辨析中, 明确平均分的份数越多, 每份就越少,从而促进知识的生成。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 成为真正的探索者。
  在组织操作活动时, 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操作前的准备1.教学具的准备。考虑儿童的“注意” 特点, 学具选用白纸, 如果是五颜六色的彩纸, 学生在操作时, 关注的可能是纸的颜色, 选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 便于比较。教师教学用的教具要颜色鲜艳、醒目,示范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知识准备。学习分数, 必须是建立在“平均分” 概念的基础上。如在引入部分, 教师可提问: “4 个苹果、2瓶水、1 个蛋糕, 怎样分才公平?” 复习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 认识1/2 时, 学生用长方形纸, 不同的折、涂得方法做出了的1/2, 比较“不同的折、涂得方法, 为什么都可以用1/2 表示?”, 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 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二、明确操作的目标、要求
  要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操作活动的实效性, 要明确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的目的。
  1.引发学习需要。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因此, 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接触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内容, 能够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 用什么数表示一半呢? 学习了1/2, 你还想学习几分之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发展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借助学具操作活动, 可以充分调动脑、手、眼、口多种感官的参与, 有利于形成表象, 促进思维的发展。
  3.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 都会有一定的目的, 而这种目的多数是他们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 因此一定会有所收获, 不论这种收获的意义有多大, 对于他们自己来讲就是获得了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 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操作评价, 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对学生的操作结果, 教师要适时评价、反馈、总结。如果不进行反馈、总结, 学生的发现始终是零散地, 不可能促进思维发展。因此, 教师应重视学生在积累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表象,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 提升认识。
  在组织学生操作活动时, 教师要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借助操作活动,促进知识生成, 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其他文献
笔者所带班级状况经历了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 班主任工作也经历了由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的过程。在与班级一起成长的过程中, 心理效应的运用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用“心” 管理班级的重要性。  一、用“共生效应” 帮助学生建立“共生圈”  植物单独生长时, 会枯萎死亡, 但与其他植物共同生长则会长得很旺盛,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就是“共生效应”。  在充分了解班级每名学生的性格类型、学习
【摘 要】怎样在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提升艺术素养,带动德育乃至人格魅力的建构?怎样发挥艺术课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与责任?本文试图通过教育教学反思,解决教学实验当中出现的“看似零零碎碎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的艺术空间;实践的意义;愉快教育  中学美术教师不能忽视德育,高中阶段开设艺术课,是大部分学生(指非艺术专业)接受普及教育的最后一站。“……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刻的感情,别人对他还能有什么期
【摘 要】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长才,关系到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可以有效实现提高学生总体素质、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中职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自身具备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和信息优势,在服务教学、服务广大师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图书馆 教师信息素质 途径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中的优势  中职图书馆对于提升中职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提到:“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文科人都应该知道“文以载道”,所以“文道合一”是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并践行的。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新的职能,那说是心理健康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
【摘 要】高职辅导员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只有先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普遍特征以及所带专业的特殊身心发展特点。同时,高职辅导员还应该认识当前高职管理的误区,并努力消除管理误区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才能使高职院校辅导员能成功实施班级管理,才能形成有效开展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班级管理 辅导员  班级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基层正式组织,更是精神的归宿。抓好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团结向上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理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
【摘 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其中反馈矫正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典型图例,开拓思路法、个人评说,互相启迪法、搜集资料,相互交流法、各抒己见,谈论感受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法。  【关键词】反馈矫正;策略  引言  国家对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受教育阶段学生是否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是否受到优质高效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摘 要】课堂问题行为不同程度地扰乱正常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率,妨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生课堂上凸现出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预防、避免、终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构建和谐课堂及地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西藏 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纪律或规则,不同程
【摘 要】“分层递进”教学思想与语文课前预设工作相结合后,研究了学生预习活动与教师预设的同时,采用了系统化的语文课前预设模板——学习单。学习单的应用对日常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分层递进” 语文 预设 学习单    遵循上海市二期课改三个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树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艺术行业在社会各行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随之升温。本文主要是针对艺术类大一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通过调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索艺术类大一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类 大一学生 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