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开启文言篇章 以法步入文言殿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gto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不同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者都安排了两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大挑战。然而学好文言文也是有法可循的。文章从独占鳌头、品味文韵,方法引领、体会文意,知行合一、感知文趣几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理解;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分,而白话文仅是扇轴下部的扇尾。两者在数量、质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现代白话文是对文言文的继承与发展。2019年9月,全国小学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不同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者都安排了兩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文言文,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然而,文言文距离现今时代久远,与现今的白话文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精妙之处呢?文章从以下内容进行探讨。
  一、 读占鳌头,品味文韵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语言凝练,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读起来韵味无穷。朱自清先生说:“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像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行了。”吟诵,是中国古人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也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
  (一)读准字音
  初读时,先要让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尤其是文中出现的一些通假字和生僻字的读音。如部编版六下《两小儿辩日》中的“孰为汝多知乎”的“知”是通假字,同“智慧”的“智”,应该读第四声,而不读第一声。部编版六年级啊下册《学弈》一文中:“思援弓缴而射之”的“缴”字在现今经常读“〖WTXT〗jiǎo”,而在文章中应读“zhuó”,平时并不常用,很容易读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来扫清阅读障碍。
  (二)读出节奏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读起文章来会觉得十分绕口,因为对文章的意思也不是特别理解,对于一些长句子或者难读的句子往往会读破句。这时,教师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节奏、停顿。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范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反复地听读、朗读之后,先让学生尝试着根据自己的语感来划分节奏,之后教师再出示正确的节奏,让学生进行校对,看看自己哪里停顿的正确,哪里存在问题,纠正之后再进行反复地朗读,自己读、小组读、全体读,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有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三)读出韵味
  学生在文言文中划出了节奏,知道在哪里停顿,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学生读起来往往会一顿一顿的,让人觉得特别奇怪,文言文的韵味也荡然无存。适当的停顿不仅可以调节气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解构“文气”。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说,恰如其分的停顿常常会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因此,朗读时要特别把握好停顿,做到“声断气连”。也就是说即使声音停止了,可是文章的气势和文意却没有停顿。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把字音拉长一点读,这一拉长,文言文的韵味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读出了韵味,那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想象古时候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吟诗作对的,孩子马上反应过来,再读的时候,小脑袋摇着晃着,沉浸于文言文的韵味之中,颇像一位位小诗人,兴致盎然。
  (四)熟读成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其实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文言文短小精悍,在一遍又一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相信同学们都能够背诵下来,这样学生在体会文言文韵味的同时,也积累了与文言文有关的语言,便于学生在以后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二、 方法引领,体会文意
  文言文距离现今千百年,有些字词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光读文章会觉得很难读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孩子走进文言文的殿堂,方法引领必不可少。
  (一)借助注释
  拿到一篇文言文,教师会发现在文言文的旁边会有一些文中难以理解的、重要词句的注释,学生理解文言文时就可以借助旁边的注释,揣摩句子的大致意思,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的课后习题中就明确指出,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运用“借助注释”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说出文言文的意思,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共同来完成。这样,既能够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图文结合
  人人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古文和古诗一样,在它的背后往往也藏着一幅幅图画。在语文教材中,大段大段的文字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翻阅教材时,你会发现编者为每篇课文配上了插图。其实这一幅幅插图也是一种珍贵的课堂资源,但往往被人所忽视。其实,有些课文的插图能够帮你更好地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理解部编版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学生可能会将“多子折枝”理解为“很多个孩子把李树的枝条折断了”或者是“果实很多把枝条折断了”,这时候,让学生看看书本左上角的插图,让学生描述一下看到的画面:李树上长了很多李子,把树枝给压弯了,学生就知道了这里的“折”不是“折断”的意思,而是“压弯”的意思。通过图片再现文中的一些形象和情景,能够让学生的感受更加鲜明,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   (三)语境猜读
  推断是一种能力,猜测是一种方法。在理解文章中一些没有见过的词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去大胆地“猜读”。
  组词推断法是理解文言文时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将文言文中的单字进行组词,之后将组成的词语相连,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课后习题第三题,旁边的提示中写道:“用这样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这种方法”指的是哪一种方法呢?仔细读题,经研究会发现“胤恭勤不倦”的“倦”理解为“疲倦”的意思,而“疲倦”正是“倦”字所组的词语,放入语境中,完全符合情境,看来组词推断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
  现在的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教学中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诸儿竞走取之”中的“走”。可以联系成语“奔走相告”中的“走”来理解,从而知道在古代“走”解释为“跑”。
  中国的汉字可谓是博大精深,汉字属于表意文字,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也可以推断出字意。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中的一句“溺而不返”,“溺”的偏旁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右边一个“弱”字代表弱小、水性不好的人,水性不好的人掉入水中会溺水而亡,之后联系上下文,符合文中语境,那么“溺”就可以解释为“淹没”。
  学生猜读文意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过程,长此以往,会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知行合一,感知文趣
  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之渴望学习。
  (一)仿写句式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言意兼得。光懂得文本的意思还不够,还需要学习文本中的语言。现代文是这样,文言文也是这样。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读到“女娃游于东海”,这句话的表达和现在的表达有所不同,将地点放在了后面,学完这句后,问学生:如果是在庭院里游戏,可以怎么说?“戏于庭。”在树林里游玩呢?“游于林。”又如:“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结合注释,学生很快能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之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同桌。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生了解了文言文的表达形式,还能够学以致用。
  (二)文本补白
  某著名作家说:“从汉语的特点来说,文言是好的白话的母亲。”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凝练,文中必有留白。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留白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充,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中的一句“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人物是怎么想到用萤火虫照明的方法的,描写当时的环境,可以想象车胤当时是如何捉萤火虫的,展开动作的描写,当读书读到一半时,觉得光线不够亮,车胤又是怎么想的、如何做的,通过这一串的描写,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车胤的勤奋苦读,长此训练,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三)讲演结合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写事,展现给同学们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很适合学生进行模仿和表演。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学习中,教材课后习题明确指出:让学生用其语言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篇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展开其想象,描写群儿竞走取之的场面、王戎与其他孩子的对话等,使得这个故事的内容丰富起来。先让学生来说说其改造后的小故事,之后说给同桌听、家长听,然后再将这个故事写下来,这样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等,可谓是一举多得。孩子天性活泼,如果让他们根据小故事演一演,学生会感受到文言文带来的更多趣味,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四、 总结
  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乐学、会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BP(〗注释:
  1《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赵立霞,《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17期。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朱煜,《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6年5月26-29页。
  4《陶行知教育思想》,何丹著,吉林文史出版社。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6《古语畅游,趣味无穷》,陈俊,《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年11期。
  参考篇目: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范莉莉.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J].读天下,2016:38.
  [3]于爱芳.浅入深出,开启学生文言文之旅: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58-59.
  [4]朱煜.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6:26-29.
  [5]何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6]赵立霞.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7).
  [7]陳俊.古语畅游,趣味无穷[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11).
  作者简介:吴王莹,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蓬朗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核心课程。一般来说,小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经常会选择以问题导入课程,在学习新知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然而,在授课结束后,部分教师会忽略对课堂的总结,以至于首尾衔接不及时,导致学习低效的情况出现。对此,提高结课效率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结课  一、引言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导入、新知讲解、随堂巩固与总结四个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各行各业对传统作业模式都进行了改革,在其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提升了作业效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的领域延伸,尝试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研修的内容。尤其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更多关注数字化,和新时代信息资源的有效融合,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已经开始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提升
摘要:高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自主设计和科学编写校本作业,借助互联网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互联网辅助高中英语听说校本作业需要教师科学设计和选取作业内容,积极优化和完善作业完成模式,全面检测和监督作业完成情况,最终实现校本作业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有效提高。因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有效借助互联网科学设计校本作业,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
摘要:观察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学生形成的。善于观察的学生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能用优美的文笔记录观察所得。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语文课”到“语文生活”,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观察;观察方法;生活;习作  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
摘 要: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
摘 要: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其中,在小学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规范、正确地写好汉字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的同时,注重习惯和基础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进步发展的保障,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建设性的作用。文章从写字教学的作用和策略两方面入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小学写字教学的改进,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功效
摘要:英语为兼具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然而课堂教学中,通常表现为学科的工具性充分体现,但学科的人文性表现不足。学生展开英语阅读活动时,通常伴随阅读技能的强化,针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多停留于表面,使得学生阅读素养难以根本性提升。文章首先针对英语拓展阅读课程内容选取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初中英语拓展阅读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切实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素养提供几点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错题集的科学概念和现实意义,同时指出了小学数学错题及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学数学的开发途径和开发方法,进一步结合当前小学数学错题集的课程开发现状,阐述了错题集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集;课堂应用  一、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途径。只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快速拓展学生阅读范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的途径,也是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植根于阅读土壤,全面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以促进中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策略,保障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效,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面临的形势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正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时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优化教学的手段,通过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他们遇到一些需要拓展思路的,比较灵活的题目时,就很容易出现做不出来的情况,学生会失去解题的兴趣以及成就感,时间长了对于学科的热情也就会消失。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