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教学需要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多的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身心发展都还不健全,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形形色色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显得很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将法制教育渗透到问题设计之中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在《鹿与狼的故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上。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故事情节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钟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要趁机为学生详细介绍《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罗斯福写一封信,谴责他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例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不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三、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例如,课文《彩色的翅膀》讲到小高等几位边防战士,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履行兵役的的义务,但是已经远远不像以前的封建社会一样,国家想什么时候征兵就什么时候征兵,想征用谁就征用谁,而是具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并且十分合理化和人性化。
  四、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之中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五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这就可以开展“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題可以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五、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阅读之中
  学生阅读,这个看似是和法制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使之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讲讲不健康书籍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诫学生要远离暴力、黄色等不健康书籍。通过讲述一些由于看了不健康书籍而走上邪路的反面事例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切勿接触这类书籍。总之,让学生读好书并因此受到熏陶,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把书中的一些思想变成具体的实际行动,进而每一个人都可站得正走得直。
  六、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写作之中
  语文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不仅做到能够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图,并做到說话不带脏字,不骂人和不侮辱诽谤人,甚至是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人。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有关法律事件指导写作。引导学生们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有关法律事件(例如:谁打架被抓了;谁又因为偷盗被抓等)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谈话的过程到最后定稿写作,我觉得学生的法律意识渐渐地提高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法制观念。
  总之,要教好下一代,不光要掌握好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所以,从小开始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为将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太平小学)
其他文献
多媒体因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数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我以自身的教学体验,结合同仁们的教学经验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
期刊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都應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学习这本《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结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谈谈自己的认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
期刊
游戏是一种最受大众欢迎的活动,所谓游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与娱乐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夠巧妙融入游戏这一活跃元素,将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也能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还能把知识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的
期刊
在新课改的教學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将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不懂计算机将是21世纪新的“文盲”。所以,学习计算可就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法,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将当今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改相结合,加快课程交流互动步伐,坚持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丢,更注重方法教育,以实现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交流互动  长久以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枯燥、样板戏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扑面而来。对于语文这一门基础性、工具性长期存在的亟待改革的学科严重问题来说,一场彻底的课程
期刊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我认为在教学过程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学生,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如历史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进程。思想品德教师更应直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尽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期在创新教育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方向正确,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
期刊
摘 要: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奖励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发动机、引导学习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的成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今也存在一些教师对奖励的有关认识不够清晰,而导致实践中误用、错用、滥用等偏差现象的出现。因此,本报告将从奖励的意义着手,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握奖励的功能、类型及原则,进而探索合理的奖励对策,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实施班级经营。  关键词:小学;奖励;理论基础;对策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在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人对素质教育及应试教育的不了解,使得人们对美术教育这一学科的意见分歧较大,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成为我们当前基础教育中亟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  美术是基础教育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美术教育在激发创造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