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如何有效运用奖励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奖励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发动机、引导学习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的成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今也存在一些教师对奖励的有关认识不够清晰,而导致实践中误用、错用、滥用等偏差现象的出现。因此,本报告将从奖励的意义着手,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握奖励的功能、类型及原则,进而探索合理的奖励对策,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实施班级经营。
  关键词:小学;奖励;理论基础;对策
  一、奖励的涵义
  关于奖励的概念,在《教育大词典》中写道“奖励是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奖励的方式有肯定或贊许的语气与表情、口头表扬、发给奖状、奖章、奖品、奖金、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
  在借鉴词典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理解,我将其解释为:“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良好行为或表现给以肯定,并鼓励其行为表现重复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鼓励社会认同的行为,不同于惩罚在于约束,它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在小学教育中,即使很多老师对奖励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也会有意识地运用奖励,但好多老师只是感觉上应该怎么做,很少能说出理论上的依据,这也就导致了教师的不合理运用奖励情况的出现。奖励作为一种强化方式,有其心理学的起源与理论基础,而对理论的了解有其必要性。
  二、奖励的起源与理论基础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的三大定律,分别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其中最著名的为效果律,效果律与奖励密切相关。继桑代克之后,新行为主义论的代表人物斯肯纳,受到桑代克学习理论中效果律概念的影响,提出了“强化”的概念,采用强化取代奖赏的意义,从而使强化理论真正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并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而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观察学习理论中提出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对强化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强化理论的研究,运用到使用奖励的使用中,它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映出现的频率就高。在教育界大多学者都同意强化理论,是奖励的理论基础。(郭飞燕,2014)
  三、如何运用奖励——对策
  奖励有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时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动机,因而奖励在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应当采用奖励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奖励的问题。正确而适当地运用奖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基于理论基础的对策
  在桑代克效果律、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进一步将奖励分为了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
  研究表明,当学生把奖励看作是对其行为的控制时,则撤去奖励会削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而学生把奖励看作是表明其学习状况的信息时,则奖励不会削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有时还会促进学习。因而教师在运用奖励时,要注重发挥奖励的信息功能,要比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奖励,只要学生的学习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汪亚利,2009)
  (二)具体的实施对策
  1.把公平作为小学教育中奖励实施的首要条件。
  奖励是能让学生受教育激励的正大光明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真心相信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就能有机会得到奖励,奖励手段才能真正的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到奖励的公平性。
  做到奖励的公平,有三个基本的措施:首先,教师要建立合理健全的奖励规则,制定科学、完整、客观的活动考量指标和考核方法,并且要保证奖励规则的相对稳定性;其次,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每个学生清楚受奖励的条件;再次,保证奖励过程的公平、民主。
  2.注重发挥奖励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衡量奖励是否达到最佳效果,就在于奖励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所谓内在动机是指学生活动的目的是指向活动本身的,学生的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卯足,从而产生成就感。
  因此在实施奖励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把奖励这样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学生行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得在取消奖励后学生还能继续从事某種活动很长时间。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使用。
  物质奖励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功利性的思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总以获得多少物质奖励为参考的标准。因此,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尽量将奖励变成肯定和鼓励,尽可能不用物质奖励。
  4.利用“见贤思齐”的方法。
  根据班杜拉所提出的“三元学习论”中所提到的:人能影响环境中的其他人,以及他认为的个体本身具有自主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将奖励的效果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即通过对受奖励者的奖励,同时对其他未受到奖励的学生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效果。一方面不仅鼓励了受奖励的学生,另一方面,更加激励了那些未受到奖励的学生,增进了他们对于某一良好行为的认知,有助于在日后的学习中加以表现。
  5.在教育中要把奖励与适当的惩罚有机结合起来
  虽然桑代克提出,奖励比惩罚在改变刺激和反应联系强度上更普遍。但单纯的使用奖励,没有与惩罚结合起来使用时效果好。因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实施奖励,而对其他过错行为给以惩罚,这加大了两者的心理差距,也增加了受奖者和惩罚者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就更加促进了学生对良好行为的期望及选择,促进了过错行为的学生向良好行为表现的学生改进,以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形成优良的品质。但应该注意惩罚的“度”,过度的惩罚甚至体罚则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郭飞燕.小学教师奖励策略的调查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6:90-95.
  [2]汪亚利.奖励的运用:心理学的观点与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2014(2):47-51.
  [3]李鹰.奖励的教育意蕴及实践[J].教育研究,2013.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的多样性、共享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同样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计算机的出现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地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因而,信息技术的学习、如何去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则成为摆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生计算机相关操作水平以及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可以采用构建兴趣小
期刊
摘 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而中小学生在计算机房很难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把握前面15分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技巧  从目前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在计算机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根据教育专家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分钟。因此,一堂信息技术
期刊
多媒体因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良好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在数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我以自身的教学体验,结合同仁们的教学经验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
期刊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都應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学习这本《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我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结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谈谈自己的认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然的游戏,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然而游戏又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戏和其它活动结合起来,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
期刊
游戏是一种最受大众欢迎的活动,所谓游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与娱乐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夠巧妙融入游戏这一活跃元素,将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也能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还能把知识化难为易,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优化学生的
期刊
在新课改的教學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作为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将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不懂计算机将是21世纪新的“文盲”。所以,学习计算可就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方法,新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将当今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改相结合,加快课程交流互动步伐,坚持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丢,更注重方法教育,以实现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交流互动  长久以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枯燥、样板戏式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社会各界众多的批评扑面而来。对于语文这一门基础性、工具性长期存在的亟待改革的学科严重问题来说,一场彻底的课程
期刊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我认为在教学过程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更能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学生,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如历史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掌握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进程。思想品德教师更应直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尽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期在创新教育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方向正确,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