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et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诱发主动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能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新知识时我都用生活实例和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使内容趣味化。例如在《代数式》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唱了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1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多少声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呢?然后提出“n只青蛙有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多少张嘴,应该怎么表示?”的问题,从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索答案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这首儿歌中找到青蛙的只数和青蛙的嘴、眼睛、腿的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即n只青蛙有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二、通过观察,引导感悟,强化感受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数学视为一种工具,教师只是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在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只是注重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讲一些例题后,通过题海战术强化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加之学用分离,训练机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发现这个规律和结论。如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在上课前,我买来几个大萝卜,先把它们切成若干个正方形,用一把菜刀当成一个平面,让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实际操作,我只在旁边引导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切正方体萝卜,同时引导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从怎样的方向、角度对应切得的截面是几何形状。这样台上演示的学生特别小心,台下观察的学生也非常专注。当演示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出:用一平面去截一正方体,截面不但可以是四边形,还可能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三、宽松氛围,发展思维,着眼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出,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着眼于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几何教学中,我常常选择可以从不同角度引辅助线的问题,作为分散点,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思考,提高思维水平。如教完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时,待学生复习了证明线段相等的这一类型题后,我出示了下面一道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D=90,求证:CB=CD。
  教师:根据已知条件,能否证明?
  学生:不能,需要添加辅助线。
  教师:怎样画辅助线,依据什么性质或定理?
  学生:连接AC,依据直角全等的重要判定“HL”证明
  Rt△ABC≌Rt△ADC ,再證CB=CD。
  通过一问一答,此时学生思维很活跃。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连接BD,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ABD=∠ADB,推出∠CBD=∠CDB,从而证明CB=CD。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用此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笔记本上证出。以上二种方法分别是依据什么性质作的辅助线?
  学生: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等角对等边。
  通过此题的复习,学生不仅进一步复习了几种性质和定理的运用,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联系实际,活化教材,贯穿实践性
  数学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重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校园环境,利用教学楼、门窗、牛奶袋等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矩形、正方形》时,可利用黑板、门、桌面、本子等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方式发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新的教材,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新理念、新方法,向课堂要效率,让英语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同时,在课时缩减、授课内容增多的情况下,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宝贵。  反复斟酌教学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上课前与其准备很繁杂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倒不如精心策划一个DAILY REPORT或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推敲出具体而微的切入点,从而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第一座桥梁,让切入点像磁
育人育心,作为中学生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心育艺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讲,心育艺术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实施。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教材“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我向学生强调,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突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你并没有尊重我们!”我一愣,原来这位同学反映,我平时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太多了,他们多次要求
摘 要:本文简析大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与现状,认为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功夫不仅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提出“兴趣迁延四环节”的一家之言。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  谈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恐怕得从中学语文教学谈起。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中学语文教学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教学过程中对感性层面关注太少,理性分析太多,往往从分析思想感情段落大意、
一、语文课堂因简洁而美丽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简洁教学流程。精讲,带来的是快乐。一篇课文的教学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还不如“弱水三千,只取一饮”,让学生一课一得。教者深入解读文本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梳理裁剪,努力做到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比如五年级上册《鲸》是常识性说明文,教者没必要再对课文进行分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相关句子让学生掌握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二是弄
作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形成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和欲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如何培养学生浓厚兴趣和启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  一、 激活欲望——解决 “想写”问题  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
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學中,在淡化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更多的注重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趋向,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一、贴近生活,在美术生活化中参与情感体验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觉地把学习美术纳入到追求高品质生活所需要的范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的语言能带给人们愉悦、幸福和享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资料。”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必须有美的语言,教师自应养成美的语言。这不但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的好帮手。因此,教师要优化语言艺术,提高语言技能,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艺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简单,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一、幽默性语言能亲密感情,是沟通教学双边活动的桥梁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投入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但成本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本文从成本的角度上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发展状况,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减少高校思想政治额外成本,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成本 效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专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
一、 调查与分析  自2008年8月笔者担任0802班班主任以来,本人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跟踪调查、现场对话式交流等方法对我班学生“烦恼情绪”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1. 问卷调查“烦恼情绪”。调查时间2008年4月,调查对象08级高一新生49名。其中为学习烦恼的学生有27名,占55.3%;为交往烦恼有13名,占26.67 %;为自己长相烦恼有2名,占2.97%;其他原因引起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唱过程中如何将美声唱法完美运用于草原歌曲的演唱当中,并提出了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美声唱法中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融入以及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