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写作情感”培养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丰富的情感是蕴含于文章中的精华,只有情感体悟深刻,才能使所见所感自然流畅地表现于习作中。但从初中写作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只传授给学生立意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的写作技巧,学生听讲时也认为作文很容易,但一下笔就拼拼凑凑,甚至胡编乱造。这都是源于学生没有写作的真情实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麻木了学生的写作情感。没有充沛的情感,学生在写作中自然而然不能将感人的语句溢于笔端。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和锻炼。
  一、 活动消畏惧,情感初积累
  以现在的教学实践为例,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于写作十分畏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写作畏惧心理,使学生初步感受写作不是一件难事,为更深层次的情感培养打下坚实根基。消除学生的写作畏惧,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教学活动,比如话剧表演等,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寻找写作的思维火花,逐渐培养和积淀写作情感。
  例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许多学生疑惑“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怎样才能用一篇文章来表达”,因此而产生了写作畏惧。为了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组织学生表演话剧《晏子使楚》。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我们表演话剧的起因是什么呢?”、“大家要注意表演过程中同学们的语言、动作,这就是充实的事情经过。”、“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是饱满的、可以生动感触到的,同学们要注意抓住细节,写作的时候想一想准备和表演过程中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填充到你的习作中去,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一篇生动有趣的佳作!”教师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抽象的作文题目具体化,切实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更深层次的写作情感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 生活育真情,情感深体悟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起源于为了要使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写作的根基是情感,而真情实感则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情感的作文是枯槁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酝酿充沛的写作情感。
  例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寻找生活中的‘米’”,正是要求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培养丰富的写作情感。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父母劳动的一天,完成一篇把握生活、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学生平时对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都没有过多的关注,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留心生活中的父母,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了父爱母爱的源泉,使学生深受打动,在习作中,学生笔端自然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激和挚爱之情。有的学生观察母亲勤劳做家务的一天,写下了《妈妈那布满老茧的双手》一文,真情打动了教师和同学。还有的学生观察父亲工作的场景,写下了《父亲的口头禅》,生动活泼之极,令教师和学生捧腹大笑。生活是写作情感的源泉,教师注重引领学生走入生活、积淀情感,为学生写作情感的自然流露铺垫了道路。
  三、 阅读促感悟,情感巧升华
  情感是学生写作的源动力,只有触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才能使学生在轻松的写作氛围中进行感情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初中学生写作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精华文章,从名家佳作中汲取情感的精髓。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将情感阅读提升到重要层面,可以通过搭建阅读平台等渠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体验中沉淀情感。
  例如,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至爱亲情》一章中精选的都是饱含深情的名篇佳作,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等文章。教师抓住讲授这些情感丰富的文章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情感赏析。并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阅读和合作交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认识到写作感情不需要多么高深难测,只是将心中真情实感的一恸跃于纸上,一篇优秀的文章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精华文章的阅读,使学生的写作情感进一步升华,逐渐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
  四、 我手写我心,情感真流露
  教师在培养学生消除写作畏惧、积累和升华写作情感之后,更为关键的是指导学生多练笔。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写作课程,循序渐进的、有侧重地指导学生练笔,使其在练笔过程中逐步掌握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写作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内心交流的过程,只要学生能够用准确而又富有情感的文字,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其实就是一篇好的文章。
  例如,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是“自由作文”,教师恰当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不限字数、不限题材,但唯一要求就是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教师要求学生心里想的什么,笔下就流露什么。在此次作文训练中,学生写的对于老师、父母或者自然世界的情感等,都是基于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之后的题材和语言,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教师多利用这种自由作文时机,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通过情感表达,巩固在前三个阶段中培养起来的真情实感。
其他文献
生于1983年的行为艺术家胡向前并不喜欢这个头衔。他声称更恰当的称呼应当是“表演者”或者“演员”。虽然他从不为现场观众表演,也否认自己学习过勒考克或葛罗托斯基,他的创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分配两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一般在五分钟左右,如练习对话,同组成员即为partner;这种学习形式,在较高程度的交际教学和词汇教学中能发挥启迪语言认识和强化记忆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小组合作是无效的。主要问题是:小组中一方独占话题,双方很少交换“话题”;双方各行其是,“有话而无会”;使用母语为中介语,小声低语等。当教师请“会话未成功”小组当众会话时,常常出现对话不能连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生生、师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以小组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利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之中
在外语教学和研究界,是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母语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各种现象和因素都表明,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能否变回避为利用,将母语介入作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呢?本文就拟从这个问题入手,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对象,探讨母语介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正面积极地“借用”母语。  一、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可避免性  在对于母语影响在初中英语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后,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做好转变,七年级英语教师就要在上第一课前必须进行思考和研究。  一、深入对比教材  我们要让学生能实现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学习的有效过渡,就必须重点分析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异同点,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要求上的本质区别,只有充分分析后,我
初中英语复习课已经成为初中生备战中考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中考是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其重要性自不必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取决于之前的努力学习,还取决于考前的复习课程的进展情况。如果在考试之前能够采取扎实有效的总复习方针,必定能够帮助学生更上一层楼。然而,初中英语教学任务重、课时较多,教学的疑点难点比较分散,复习时间又相对较短,这些都容易导致英语成为学生在中考的时候的拉分科目。若要
英语课文教学是满足于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还是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深层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综观当前的英语教学,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学生对课文表层内容的掌握,忽视了如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思想教育。课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抒发自己的感悟,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思维力,从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人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常让人奋发而起,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贵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正面教育,产生正能量,正确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一、分析原因,开放教育  学生心理挫折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般都对自己抱有一定期望
陶行知在其教学理论中的提出的“六解放”与我国现行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不谋而合。改变被动接受的模式,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心的主动需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英语课作为一门中学基础学科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种理论精髓,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在英语课上实施了“六给”的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会有不同的诠释,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示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传达了各种情感: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朋友、亲人深厚的眷恋,以及对信念、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这种种情感,汇聚成了语文课本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