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现实中的自我分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sh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怪人》与《呼啸山庄》都为19世纪女作家所写,但是这两部小说对女性的描写却很不相同。雪莱展现的是一个男性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从属的女性角色的命运似乎完全依赖于男性主角或男性反主角的行动。艾米莉展现的是一个更写实的世界,描绘一个男士们竞相争取高傲独立女性的世界。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阐述其自我分裂的实质,肯定其批判黑暗现实和促进广大女性女权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批判现实主义 自我分裂 女权意识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19世纪的英国文学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这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基础上形成的。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色彩日益明显,人文主义文学、古典文学、启蒙文学无不在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这就在创作实践上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8世纪末,席勒系统总结了西方文学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倾向,首次提出了现实主义概念,界定了再现现实的现实主义与表现理想的浪漫主义这两种基本的创作倾向。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了许多真实反映社会现生活,暴露资本主义黑暗,强烈批判现存秩序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并逐渐取代了浪漫主义成为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重描绘个人在克服周围环境带来的挫折中进行的斗争。
  1.《呼啸山庄》的现实主义色彩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生活的年代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愈加快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黑暗本质也愈加明显的暴露时期,这种精神上受到压迫,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及社会存在的金钱至上、门第至上的观念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反映。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因为无知、幼稚与愚昧,更准确地讲,是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不良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才同希斯克利夫走到了一起,并最终酿成了几个人的悲剧命运。作品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种爱情至上,不能获得爱情就将报复作为生活唯一目标的偏执性格,他是善良的、单纯的。但是他的这种异族身份和被收养的地位使得他受到亨德雷的嫉妒和虐待,并最终促使他走上了复仇之路。表面上看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场爱情悲剧,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及被压迫阶级的呼喊与觉醒。
  2.《弗兰肯斯坦》的现实主义色彩
  作为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小说领域展现了惊人的艺术才华。她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为她赢得了科幻小说之母的美誉。尽管披着科幻主义及哥特的外衣,但是勇敢善良的造物者弗兰肯斯坦及残暴可怕的怪物这两个角色的出现却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认为人是具有矛盾性格的高等生物,兼具善与恶这两种特征,正常情况下人表现出的应该是善良向上的一面,但是如果长期受到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压迫歧视,就会助长恶的一面,并最终造就毁灭一切的弗兰克斯坦。这种对矛盾对立人性的认识正是基于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认知及犀利无情的批判基础上产生的。
  二.女性角色的自我分裂
  《呼啸山庄》与《弗兰肯斯坦》都为19世纪女作家所写,但是这两部小说对妇女的描写却很不相同。雪莱展现的是一个男性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从属女性角色的命运似乎完全依赖于男性主角或男性反主角的行动。艾米丽展现的是一个更写实的世界,描绘了一个男士们竞相争取高傲独立女性的世界。但从主题方面而言,两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女性的自我分裂却是共通也是最值得探究的部分,同时这种分裂也对人物最终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呼啸山庄》中卡瑟琳的自我分裂
  《呼啸山庄》中卡瑟琳的自我分裂表现为她与希斯克利夫的相互吸引。这种精神与灵魂上的分裂造就了他们的悲剧命运,这种分裂只有在他们死后才得以融合。凯瑟琳的这种双重性格尤其体现在林顿带给她的虚荣和物质满足中与希斯克利夫带给她的真实感受与快乐的挣扎与徘徊上。对此凯瑟琳曾做过深刻的内心直白,当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时,私下里对女管家说:“他(林顿)将要有钱,我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而我有这么一个丈夫就会觉得骄傲,我爱他(埃德加)脚下的地,他头上的天,他碰过的每一件东西,还有整个完完全全的他。”在这段陈述中凯瑟琳清晰表明自己爱上的是林顿的金钱与地位,以及这种金钱与地位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但她之后又捶着胸说:“在这里,在这里,我感到我错了,你以为我是个自私的贱人。可是,你难道从没想到如果希斯克利夫和我结婚,我们就得做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顿(埃德加),我就能帮助希斯克利夫高升,并且把他安放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地方。”在这一段的陈述中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是纯粹的、真心的、无关乎地位金钱的。“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悲痛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痛。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对林顿(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恒久不变的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活在我心里。希斯克利夫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这一段话更清楚地体现出了凯瑟琳的爱的差别——对林顿提供的物质的渴求及对希斯克利夫的爱的疯狂。这种矛盾的自我分裂是不可调和的,它们在凯瑟琳的一生中进行激烈的碰撞,最终造成了死亡这一悲剧结局,实际上凯瑟琳的死是这两个自我得以融合的唯一也是最终途径。
  2.《弗兰肯斯坦》中的女性形象的自我分裂
  《弗兰肯斯坦》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清楚地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及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作品生动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角色和生活,表现出了作者对夫权至上、父权至上这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思与反抗。《弗兰克斯坦》中涉及的主要女性人物有三个:卡洛琳娜、伊丽莎白及莎菲。与《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一个角色的分裂不同,玛丽雪莱描述的三个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对当时英国社会女性不同侧面的剥离与重现,换言之,这是一个隐藏着的人的自我分裂。卡洛琳娜在书中是以一个完全符合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形象出现的,她善良温柔,是一个完美的妻子、女儿与母亲。但作者却对这样一个形象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正是她,一个父权社会、夫权社会的顺从者与维护者,葬送了伊丽莎白的自由。与卡洛琳娜不同,伊丽莎白表现出的是初步觉醒的一面。她满腹才华、疾恶如仇,同时渴望幸福,但所有这一切都还只是初步意识,这种意识同时被当时社会价值的化身卡洛琳娜所束缚和压抑,她缺少的是反抗不公的智慧,她的这种善良在面对罪与恶的邪恶力量时是脆弱的和不堪一击的。作品中的另外一个女性莎菲,是作者给予积极肯定的角色。她违抗父亲的命令,克服语言障碍,来到异国寻找被流放的心上人。她同时与语言、父权、社会三大阻碍作斗争,迈出了女性争取幸福的第一步。这三个角色的分裂实际上是一种对立的统一,是逐步发展、逐步递进的。
  三、结语
  《呼啸山庄》与《弗兰肯斯坦》都为19世纪女性作家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都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但是凯瑟琳的形象是一个人物的内部分裂,兼具对真挚的爱的疯狂渴求与对物质的金钱和地位的虚荣追求,这两者是对立、不可调和的;玛丽雪莱展示的是人的思想意识的不同阶段和侧面,是从愚昧到初步觉醒到奋起抗争的过程,这是对立统一的。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作者的女权意识,通过批判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当时社会女性被边缘化的黑暗现实,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先锋意义。
  参考文献:
  [1]Andrew,G.Gothic Frankenstein and Wuthering Heights[M].Amazon Press,2000.
  [2]Calvin,S.Women Written in Literature[M].Amazon Press,1998.
  [3]Bernard,T.Criticism on Wuthering Heights[M].Beaverton Press,1990.
  [4]Nick,R.Discovery in Frankenstein[M].Beaverton Press,1992.
  [5]勃朗特.呼啸山庄[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6]雪莱.弗兰肯斯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应用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接近小学生生活,特别有情趣的一门学科。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践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阳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
教师要掌握更具创造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教学时保持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热情,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数学教学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出一般规律。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高考复习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促进每个考生健康成长,是复习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从事高考辅导工作多年,就高考理综备考工作,谈谈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转变观念,加强协作  理综是理科学生高考的第一大主科,满分300分,虽然花时间同语文一样为两小时三十分钟,但会产生双倍效益。它是知识与能力综合最强的一科,是理、化、生三科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有一科拉了后腿,理综就会失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物理实验能有效诱发学生认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握事物本质,能深刻地影响物理问题的解决,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实验前的充分准备且工作做得越细,越能开发学生的潜力,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下面我就如何利用各种物理实验着重培养学生能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普遍存在的误区,并指出误区的存在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如何使得中职英语课堂的导入有效化”的提问,作者提出“快、准、乐”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误区分析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导入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职学校不仅在入学招生方面获得了家长的青睐,学校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也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获得了完善。而在中职学校迅
摘 要: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线条不仅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还可以表现不同风格,传达作者微妙的情感。线条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他们用线条造型,用线条表现,线条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生活经验的积累,孩子运用线条表现的能力日趋加强,而且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如书法、建筑、工艺品等都在向孩子昭显着线条无穷无尽的魅力,都为学习线条的各种形状、体会线条的美感特
放眼当今企事业单位,许多都有每天早会与夕会制度。他们通过早会或夕会促进销售与沟通,加强服务意识,解决员工间的矛盾与问题,慰藉员工情感,设定第二天的目标等。有些企事业单位的夕会非常有效,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学校也有夕会,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引领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夕会课并没有既定的教材,也没有规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针对学生
受课堂时间所限,对于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只有进行重点训练,才能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确定训练重点呢?下面我以三年级课文《孙中山破陋习》为例,谈谈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1.巧“对比”,感受缠足之痛  在执教第二自然段“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姐姐痛苦极了,眼睛直往下流。”时,为
摘 要: 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成绩较差,学困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应通过不断摸索,尝试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改变、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 农村中学英语 习惯改变 能力培养 方法指导  针对我校学生英语成绩平均分低这一现象,如何使英语学困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是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学习习
摘 要: 高职教育和班级管理与中学有很大区别,中学班级管理是保姆式管理办法。高职班级管理和大学班级管理有不同,但是存在相似性。大学班级管理以一个年级为单位,年级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基本上是四年制。高职班级管理虽然也有辅导员,但是高职班级管理更严格,辅导员管理时间通常是三年。高职班级管理有艺术管理办法,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这样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班级管理 艺术批评  一、高职班级管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