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韩家坪的社教岁月

来源 :散文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季单冷,温了一壶桑植白茶,和两三朋友闲坐畅聊,聊到省城干部在桑植凉水口韩家坪社教的故事。虽言语简单,却如握在手中的白茶,温暖了我。
  于是,我想去韩家坪玩一玩,走一走,看一看。我沿着盘山公路,很快就到了凉水口。凉水口的水,绿如西湖,处子般动人可爱,但,我没来得及欣赏它,甚至连集镇上叫得响的油粑粑都没尝上一口,车子便进入岔路,朝李家庄方向驶去。
  刚转弯,坐在车上的一位凉水口的镇干部忙喊司机停车。下车以后,他用手一指——这就是当年省城派来的社教干部住过的老屋场。这地方,原来是镇里的农技站。房子虽只一层,房间却不少,大大小小共有七八间。以前,镇里农技站的同志和省里的几名社教干部都住在这里,早出晚归。这位镇干部说,当年的日子,这里一天到晚挺热闹的,尤其是农忙季节,前前后后挤满了当地农民,问技术的,请专家的,买种子的,购肥料的……而今,农技站搬到别处去了,这块地,奇迹般地长出茂密的青草。在寒冬的暖阳里,它们向阳而生,不言不语,但应该和当地的农民一样,记得当年的场景和热闹。
  车子继续往前开,全是水泥路,太阳甚好,车子也很舒服。我们呼吸着只属于乡村的新鲜空气,享受着拂面而来的微风。从窗口入目,两山夹一河,山水秀雅。炊烟袅袅,人们劳作。一小群一小群的鸟儿,不时鸣叫几声,疾飞而过。见上这景,我在想:“如果屠格涅夫还健在的话,就一定要写这里的乡村了!”
  沿路有条河,叫罗峪河。贺龙曾为加强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将部队在罗峪进行整编。
  车子慢慢地驶进李家庄村。我朝村部走去。这村部的墙壁上,挂有司法部授予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湖南省示范儿童之家”“全省示范农家书屋”等奖牌。
  我跟村主任向爱玉说明来由,她热情地带我们去韩家坪。在车上,向爱玉给我说,韩家坪原来是一个村,由于村(居)合并,韩家坪村合并到李家庄村。韩家坪现在是李家庄村的一个组,而今的韩家坪,六个组,两百户人家,人数不到一千。
  韩家坪,到了!
  这坪,很宽阔,安静又有点小俏皮,像一幅百读不厌的油画,又像是娓娓动人的书页,记载着社教的日日夜夜。当年,从长沙土壤肥料测试中心派来社教干部杜中华住的村就是韩家坪。向爱玉带我们到一座上了年纪的石拱桥边,说:“桥这边是李家庄;过了桥,就是韩家坪了。”我们有说有笑地过了桥。冬日的太阳,虽劲儿不足,但,让人觉得温暖。村子里,坐着几位老人和年轻人,零零落落,我们便和他们拉起家常,很投入,聊啊聊,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围在一块,亲如一家。
  “你们认识杜中华吗?”
  我抛出这个问题,本来是想做一个引导,却成了这次采访的开场。大家非常感兴趣,话匣子一发不可收。“知道,1991年到我们这里……”“认识认识,去过我们家的地里,教我怎么种地……”“也去过我家,帮我施肥,端起桶就往地里走……”“我家种得油菜多,他还帮我家把油菜种子卖到靠近湖北的四方溪……”“小杜号召我们种‘双两大’后,又搞玉米定向移栽,都搞成功了……”大家纷纷争着说,都讲杜中华是个好人,好干部,没有一点架子,和气,肯做事。
  大家的回忆,让我心中的杜中华不断饱满起来,我虽然不识他的面,但读懂了他的心,读懂了他在韩家坪的情。
  韩家坪,田,一两百亩;地,五百六亩。
  杜中华初到韩家坪,一心想做好一件事: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他摩挲着这里的土,细细的碾碎在手掌心,细腻的心思把他自己带得很远很远——他想在一些田里实验种植“双两大”。可村里召集部分农户开会,有的农户想不通,说:“要我们搞‘双两大’,可以,如果产量降了,怎么办……”会还没开多久,散了。村里人惜土如金,靠田吃饭,一直都是用的传统的刀耕火种,这一新生事物要他们接受,他们不肯。
  杜中华,心急了,眼润了。这位说着长沙口音的省城干部,深夜里,在村里转了一圈又一圈。随后的几个夜里,他房间里的灯总是通宵地亮着。他在想办法,如何说服韩家坪农户相信自己,跟着自己种植“双两大”。
  他一次又一次走进农户家中,一次又一次与当地农户交谈,讲如何播种,如何施肥,如何抗虫。整个过程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他的脑海里,在他的语言里。终于,这些农户开始用自己的田,实验种起“双两大”,杜中华忙碌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他挽着裤管,光着双脚,播种、育苗、抛秧、栽秧、施肥……
  丰收季节,一片片金黄色沉甸甸的稻子,压压实实,杜中华乐了,农户笑得更灿烂。粮食高产,他再号召全村农户种“双两大”,再也没有人说“不”了。渐渐地,全村绝大部分稻田都種上了“双两大”。
  之后,杜中华通过调研,发现韩家坪这里的土地贫瘠,不肥沃,用传统的方式种玉米不高产,他又发动农户搞玉米定向移栽。一实验,长势喜人,产量倍增。这样,该村的玉米定向移栽基本上达到全覆盖。而今,该镇都是种的优质稻,玉米的都是定向移栽,高产。李家庄村,水、电、路都通了;村子里,楼房拔地而起,不少人还在城里买了新房;不少农户的院子里,还停着光鲜的小汽车。
  我们在石拱桥边,采访快结束,一位披着大衣的胖个子向建军插话:“我说句老实话,这辈子,我忘不了他……”
  “为什么?”我问。
  “当时,我初中毕业,闲在家中,无事可做,是杜中华辛辛苦苦找到我家,叫我报名,参加全镇考试,考上,他带我去省城培训,学习农业技术……”向建军嘴里回忆着。他继续说,那次考试就是写一篇作文,题目叫作《面对荒山谈思想》。说到这,向建军情不自禁地向我们流利地背诵起那篇作文的有关片段:荒山啊,荒山,你不久就要消失,在你的头上,将充满碧绿的视野……”
  时隔多年,他还记得自己的作文,听完他的背诵,我感受到他当年的激情,更多的感受到他对杜中华的感激。
  “去我家看看果园吧?”向建军满脸写着开心。去他家的途中,我在想,向建军在考场写的那篇作文已出效果。
  他的家砖房,美,静。我们来到他家的果园,水果挂在枝头,黄黄的,绿绿的,红红的……向建军说,这就是他从省城学习回来以后,杜中华叫他种植的果园。他跳进园子,给我们摘下一个又一个的柚子,说:“好甜,我家果园多得是,果子也不少。”果园里,大家吃的吃,拍的拍。拍照的时候,大家连同希望给也给拍上。
  从果园走出来,我们去附近杜中华喜欢去的吊脚楼。这吊脚楼里,唱起了桑植民歌。我们听到极好的歌声了,她好像是为爱的传递而唱,真美。
  我站在那,痴了很久。
  韩家坪,因社教变得美妙,这个地方充满旋律,值得留恋。
  (选自2021年第4期《红豆》)
其他文献
长海是大连下辖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将近两百多个岛屿,散落在一碧万顷的茫茫黄海上,俗称长山群岛。这些岛屿有的很大,大到根本没有海岛的感觉;有的很小,小到无人居住。你无论踏上了哪个岛屿,你都可以说自己来到了长海。  我忘记自己具体是哪一年到达长海的,那时我在晚报做旅游战线记者,长海县广鹿岛搞了一个渔家旅游节,市旅游局邀请各个媒体的旅游记者去采访,于是,我就第一次到了长海。广鹿岛只是长海县一个较大的海岛
期刊
野水芹  野生水芹的味道,绝对是人工培育的水芹所没有的。小时候,母亲偶尔去河边摘一把水芹回来,洗干净之后放进铁锅里。锅烧得通红,刚刚放进去的猪油完全融化。水芹入锅的刹那,伴随着滋滋的响声,一股水芹的清香弥漫开来。不过,这味道堪称鲜美的菜肴,母亲很少做。不仅仅母亲,村子里,也很少有人做这道菜。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河边杂草丛生,属于藏污纳垢之地,滋生着许多小虫子。有一种叫“天蚂蟥”的虫子,蠕动着软软的身体
期刊
我妈今年七十二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她早晨跑步,穿专业田径训练鞋。  我外甥阿斯汗恶搞,把钟点回拨两小时,她三点钟起床跑,回到家四点半。我爸问:“你昨天晚上干啥去啦?”以为她夜不归宿。  跑完步,她熬奶茶、擦地、把煮过的羊肉再煮一下。我爸醒来,她给他沏红茶、冲燕麦炒面,回答我爸玄妙的提问:“谢大脚到底是不是赵本山的小姨子?”“立春没有?”  阿斯汗醒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关于洗澡、书包
期刊
那年雨水壮,送母亲回老院住,推开柴门,妈呀,蒿草忽悠忽悠挤满所有空间,下脚就踩着伏地野花,刺菜甘菊蒲公英燕子翼,敢是来到奶奶们老故事里的荒郊野外?  “一个人走着走着天就擦黑了,荒草没窠正害怕,一片金灿灿的黄花地里冒出了厅堂瓦舍,灯火亮堂堂的,住着狐仙还是女鬼,月亮一圆就烫上一壶小酒,跷腿坐门前,葱心绿的裙子雀白的脸梳着大如意头,别着一朵谁也没见过的大红花,香喷十里,什么长虫精蜘蛛精蝎子精耗子精都
期刊
八十五岁的买买提老人,安静地靠门坐着。他身着一件灰色的半长大褂,头戴一顶花帽,一撮发白的胡子跟随着呼吸微微地颤动着,他目光沉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不去关注任何人。他只是平静地空对着眼前的一切。这世界好像和他无关。  这是一场家庭聚会。所有的家庭成员已到齐,聚会将从一顿家宴开始。在尤库日买里,每天有很多场这样的家庭聚会。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一口大锅已架在了火势正旺的炉子上。锅
期刊
父亲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初那种不能面对、不可承受的锥心之痛渐渐消去,深深的怀念随着日月更替,随着年岁增长、鬓发霜重而愈益浓烈。父亲魁梧的身影时常从他亲手搭建的老宅,从他劳作过的田间小径走进我的梦乡,直到我泪痕满腮、惊醒四顾,听无边长夜里风轻云静斗转星移……  1924年农历冬月十五,父亲诞生在湖南安乡县王家湾村的一间简陋农舍,兄弟中排行老四。年幼时爷爷病逝,奶奶裹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大伯二伯已分
期刊
芫荽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超过七分之一的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芫荽,称其为“香草中的恐怖分子”。缘由是它那怪异迷离的香气。  “芫荽”一词,带有古音古韵。我的家乡竹溪,男女老少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这么叫,有一种轻柔温婉的况味。一听到这个叫法,就有一股幽幽的草香扑鼻而来,仿佛飘荡着湿漉漉清灵灵的水汽薄雾,邈远而缱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位同事到长沙附近的一个县出差,路过县城菜市场时,看见菜摊上摆着一
期刊
丘陵算不上好地方。  不好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好生养的地方。丘陵总是人丁兴旺,孩子成窝,吃是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但现在也不是这样了。  年前,我驱车百十里,回了一趟老家。在村口,碰到抱着孩子的堂兄。我问:“孙子?”堂兄说:“重子!”堂兄结婚早,儿子孙子结婚都早,他六十出头已经带上重孙。儿孙都在上海打工,也在上海安了家,堂兄骂:“?菖亲妈的,这些东西都不回来了。”堂兄老了。  当年,堂兄是村中孩子的领
期刊
阿兰·德波顿的文字有的我喜欢,有的就不喜欢了。譬如在一篇文章里他这么写:“大广场的北侧长约101.52米,它是在1619年,由德莫拉建成的。这里的温度是18.5摄氏度,风向朝西。大广场中央的菲利普三世骑马的雕像高5.43米……”我不清楚他为何要如此运用数字,联系后边的文字,这些数字完全不必出现。数字多了,韵味少了——只能说每个人行文方式不同,如我则谨慎之至,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此时是春天,信手写一
期刊
漆园吏告诉我,这棵树不比大椿,但也一把年纪了。  漆园吏告诉我以后,一只精卫鸟从云端出,以炎帝千金的姿态,盘旋在岳家寨上空。那时岳家寨还不存在,连鸡子儿里的一根血丝也谈不上,岳家寨诞生是两千年后的事了。從上古而来的精卫鸟,俯视着巉岩凌穹的太行山,于莽苍之中发现一棵树格外耀眼,像它胸前缀着的父王赏的宝石。  这棵树就是古榔榆,守望在如今的岳家寨。从精卫鸟发现它的那天起,古榔榆愈加生机蓬勃,与天地同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