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环境教育探微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们不再只是单纯的是学生们知识的传播者和教授者,更多的去重视了对学生思想价值、思想道德和师生关系的建设。本文将重点从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环境教育为重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环境教育
  一、现阶段道德和法治课教育现状
  长久以来,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上面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化、僵化的模式。教师单纯运用“教”将知识直接输送给学生,成为一种“送”的概念,失去了“教”的灵魂,学生也是去了“学”的精髓。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更多是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者和接受者的一种关系,学生单纯的接受教师送过来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目的上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去应付教学内容以及考试,而很少去考虑去教授给学生除了知识以外的其他的知识。教学模式固化、目的性过于明显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等问题都是长久以来课堂教学的存在不足。
  1.知识论的错误理念
  在目前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单纯的运用常规方法常规思维教授给学生是最稳妥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考试中能取得高分也是受益最大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学生有没有学得到知识,而主动地去忽略了在道德以及法治方面的教育。知识论目的性过于明显,这就是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缺点。教育出的学生缺少一些对于道德和法治知识的基础了解,成长的不够多样性。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只是单纯的学到知识,学不到关于一些道德和法治上的额外的知识。
  2.教学方法的固化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案仿佛已经成为教师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使用过的教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反复使用,“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教案”。除此之外,由于知识点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运用过的方式方法会一直使用,追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知识灌输”的方法,不主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其他方面的成长。单纯的进行知识的教授,虽然在短时期内可能具有明显的效果,应付考试已经足够,但是从长期看,这种总教法弊是远远大于利的,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是不利于在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知识体系的建设。
  二、道德和法治课的教育策略
  1.丰富课堂教育内容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地点是在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原来的教学课堂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引领者去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很少能提出有效地建议或意见。而教师则也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课本知识的变化较少,因此对于课堂知识的教学所运用的教学内容基本也是不变的。而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打破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社会在发展教学的水平也要随着相应的提高。相较于原来只是单纯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来说,要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引进更多的知识教育。例如在日常课堂的教育中增加对于道德和法治课程内容的增加,对初中时期的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育。
  2.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在初中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可以使教学课堂环境变得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利用情境创设法可以让学生沉浸到具体的学习状态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更加能够有效的对道德和法治的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同时教师在情境创设法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景设置下,运用不同的引导语言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的发挥,从不同角度多出发去思考问题,当有学生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时,教师继续进行引导,让学生继续发挥,勇敢回答,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也就得到了提升。这种在课堂实际运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教课难度降低了,还增加了和学生的互动,又能开拓学生思维,不乏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关于道德和法治的视频,让同学们进行观看。在观看后,教师及时地抛出自己的问题,可以询问同学们关于视频中出现的不合适的点,然后继续询问为什么这么做是不合适的,进一步的提出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有什么改进意见要提出。通过情景的创设加上教师语言上不断进行引导,会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更加有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提高了同学们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三、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初中生的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教授上面,而忽略掉对于学生多样性的发展。要积极增加在初中课堂中关于道德和法治课堂的建设,学校则应该雇傭相关的专业教师进行更加专业的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打破原来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故步自封;改变原有的知识论的错误观念,要积极地跟上时代教育的潮流,在进行教学时要尽可能的去丰富课堂内容,在方法上要积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情况下,能够多方面的提高学生学习到的其他知识。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段亚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2):169.
  [2]杨生寿.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76.
  [3]徐红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69-70.
  [4]谭玉娜.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756.
其他文献
消除脑力疲劳:人应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可消除脑力疲劳。如果是心理疲劳,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柑桔园微灌溉系统微喷灌和滴灌均属微灌溉系统。这种灌溉方式的优点是节水、节能且可保护植株免受霜冻伤害。灌溉可使植株产量提高39—64%,柑桔植株产量与地表微灌溉系统覆盖率直接
会议
探索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方式,是理实一体的最好体现,是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探讨教法课的“4321”教学模式,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活
◆摘 要: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都是以自我为核心,所以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中较为沉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九年级的Unit 1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介绍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对英语阅读课进行规划设计,以促使学生
◆摘 要:革命题材环境陶艺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教育意义、审美意义和经济意义等。革命题材环境陶艺设计在发展中需要采取注重创新、加强整体规划、促进政府规划与民间资源整合等策略,以推动与促进革命题材环境陶艺设计的发展。革命题材环境陶艺设计具有与旅游业相结合、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建立合作共赢模式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革命题材;环境陶艺;设计;发展  革命题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即属于环境艺术中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语文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语文的最有力的武器.如何在教学中用好这个武器,更是一门学问.因此,本
[摘要] 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及终生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实际教学实践及调查,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进行了探索分析,希望能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合于学生,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  [关键字] 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 组织教法    前言  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早在1956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
画龙要点睛,锦上再添花,这都是对追求完美的最佳诠释.优秀的课堂教学如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入,那岂不是更加的优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并不是单纯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