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的“导航仪”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已上完一堂课,但是对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却毫不清楚;或者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明明写有三维教学目标,但课堂内却未见其踪影。看来这教学目标,这教学之灵魂,还没有在一些老师心中引起重视。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它绝不是为了完成教案文本而去履行的 “公事”,而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的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素质。
  一、备课指向策略:确定教学目标
  1.研究教材,领会教材意图
  设计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为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我们常常研读教材、翻阅教参,而忽略了最不应该被忘记的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来源于课程标准。
  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不同的学习类型反映了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要求达到的认识水平也由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来要求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来要求数学活动水平。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综合考虑,有机统整目标
  教学目标一定要综合考虑,要有理论的支撑,这是准确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人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订得面面俱到,失之笼统;既不能将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要在对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如设计教学“制作纵向复式统计图”教学目标,若是定为简单的“学会制作纵向复式统计图,并会简单地分析统计结果”,就显得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要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阐述上既要注意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使学生在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中,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还不能忽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已经打破了“就画统计图教统计图”的单一被动模式,将其纳入整个“统计系统”之中;从目标的维度上看,已经将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了多元目标。
  3.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
  在目标的制订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适度的目标。上课时内容的提炼,既要符合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又要遵循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目标应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果确定在学生现实水平之下,这个目标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定在学生潜在能力发展之上,学生有可能因无法达到而放弃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状况,而这一点是不能主观臆断的,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程度的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目标的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过难,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犹如让一个两岁的孩子拿100斤的东西,东西再好再贵重,他也是无能为力的。目标设计难了,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久而久之,会误了育人的事业。过易,则无趣,教学没有进步,同样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二、课堂引导方法:围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形式,而是对整堂课的提纲挈领。课中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教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什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有些老师根本没领会制订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认为只是把教学目标写进备课本。殊不知,教学永远在路上,教学目标就是一个个路标。假如教学没有目标,就会虚无漂渺、偏离方向,最终只能“跟着感觉走”,从而出现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因此,将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目标作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准绳。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首先,教学内容要恰当地体现目标。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图时,让学生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去画单式统计图,显然在教学设计上脱离了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全面地体现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时,教师教学对称图形,并布置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学生判断出对称图形后及时让学生总结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知识进行了巩固。第三,教学内容要准确地体现教学目标。
  2.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活动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就好比路标和路的关系,有路标而没有路,路标则是空洞的口号;反之,有路没有路标,行走之人将迷失方向。因此,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得到顺利实现。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从教学目标看一个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从教学目标评测教学效果,更是要求我们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要空洞,要有价值,要与设计内容相一致,要清晰明确,还要抓住课文特点,突出文本特色。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出发点与归宿。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其他文献
上周的绘本课,我选择了彭懿老师推荐的瑞典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  当我第一次看完《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绘本故事时,我的心里酸酸的,对狄姆充满了怜爱,我真的很想抱一抱这个孩子——这个孤单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他在我身边。  一、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感动  这是一本伤感而又让人内心温暖的书,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作者是瑞典画家爱娃·艾瑞克松,波·R·汉伯格配文。美丽的画面,朴实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单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播撒感恩的种子,成就学生的阳光人生”为主题的“感恩孝心”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一个最佳的育人“支点”,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实践探索  1.创设感恩的“三优”环境  一是创设能感恩的校园环境。古有孟母三迁择邻,今有父母投资择校。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尽全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剡山,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校以浓
noir kei ninomiya 2019秋冬系列及后台  安特卫普、Comme des Garcons、川久保玲,当这三个关键词化身催化剂,共同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时,火光四溅的激烈场面不难预料。而日本设计师二宫启就是这一团黑暗中熊熊燃烧的火焰:求学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还未毕业就被川久保玲招致麾下,担任Comme des Garcons的制版师一职。2012年,任职仅四年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品
进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BOB DYLAN原定于年初举办的“永不落幕的巡演”(NeverEndingTour)日本站和美国站的场次也未能幸免。按说老爷子虚岁80了,适当给自己放个假未尝不可,他却偏不。北京时间6月19日零时,BOB DYLAN时隔八年的原创录音室专辑RoughandRowdyWays准时上架,朋友圈随即开始“暴力”刷屏,任由他六十年职业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对一个班集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格高尚的班主任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引领着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呢?  一、责任心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
计算课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型,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计算课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像一杯白开水,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添加配料,让白开水变成每个学生都喜欢喝的饮料?在教学备课四年级的《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时,我一直也有这样的困惑:在学生已有的笔算知识基础上,应该如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该如何避免学生的轻视现象,让他们能真正地静下心认真地去学呢?笔算,四年级的学生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一练有这样一题:  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从题目本身来看,老师们普遍认为偏难:过去“奥数”的题目现在作为第一层次的练习题,学生理解思考上难度较大,所以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很有必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往年教学此内容时,不少老师都不敢放手,教学过程大体如下:  师:读完题目,你获得哪些
情感向来是一种难以捉摸的复杂生理现象,要想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尤为如此。小学思想品德是学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土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营造和谐气氛,引发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自身应该带着积极、亲切的情绪,这样才能主导整个课堂的气氛,营造轻松的课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舒适感受,产生最佳效益。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课堂犹如一个“微型的社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有真真切切的“以人为本”的和谐之感,让学生在这种和谐之感中享受学习乐趣。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语文课堂为实例,谈谈对
一次与同事聊天,谈及如何让学生学会创新,同事埋怨现在的教育与社会体制没有给孩子一个全方位的生活空间,作文教学依然只能“牵着牛鼻子”走“老八股”的路子,学生根本不能体会课标所要求的“作文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 有的只是“穿新鞋而走老路”的情形,大量的学生作文照样是形式单调、内容空洞、感情虚假。对此笔者以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动创造新生。只要教者提供足够的写作训练空间,还学生以施展才华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