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感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的绘本课,我选择了彭懿老师推荐的瑞典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
  当我第一次看完《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绘本故事时,我的心里酸酸的,对狄姆充满了怜爱,我真的很想抱一抱这个孩子——这个孤单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他在我身边。
  一、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感动
  这是一本伤感而又让人内心温暖的书,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作者是瑞典画家爱娃·艾瑞克松,波·R·汉伯格配文。美丽的画面,朴实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故事。这本书是亲子共读的最佳绘本,适合一家三口一起阅读。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狄姆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和妈妈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从那以后,他就没再见过爸爸,但是这天,爸爸会坐火车来狄姆所在的城市,父子俩共度一天美好的时光,他的爸爸叫焦尼。妈妈把狄姆送到火车站就走了,狄姆独自一人在车站接爸爸,当听到火车“呼”的一声时,狄姆就知道爸爸来了。爸爸一下火车,就欣喜地跑到狄姆面前,用双手抱起狄姆,然后用喜悦的眼神注视着他,彼此心中都有说不出的爱。
  你看书的封面,一对父子手牵着手,一个抬头,一个低头,四目相对,很温馨的场面,看完故事之后你就能读懂封面上狄姆的眼神——热切的期盼之后的满足,开心,脸上是从心里漾出来的微笑。就这封面一幕,足以打动人心。
  好的故事是要反复看,细细体味的。尤其是绘本故事,文字叙述并不多,图画占据了主要位置,它需要你透过简单的图画、简洁的语言文字去揣摩作者的心思——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柔的感动,为这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
  二、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
  狄姆是一个很乖的孩子:看见爸爸走下车来,他是多么想跑上去,可是他还是站在原地没动,因为妈妈说了,“焦尼来之前,你待在这里不要动。”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站在站台上一动也没动。”
  爸爸“奔”了过来。我问学生:“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跑或是走呢?聪明的孩子们告诉我:“‘奔’比‘走’和‘跑’更快呀!因为爸爸很想很想很想看到儿子!”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学生。
  焦尼“奔”过来了,把狄姆举过头顶。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曾这么做过:用自己强有力的臂膀把孩子举过头顶,常常还脱手往高空一抛,然后接住,孩子在空中“咯咯”地笑——如果孩子幼年就有了记忆,那么这应该是记忆中最早的亲子游戏了。此时的狄姆是多么高兴啊!他的爸爸,他亲爱的爸爸,日夜思念的爸爸,他心目中最伟大的爸爸就在他面前,他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他的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所以,接下来的场景在变换,不变的是狄姆向每一个遇到的人,包括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检票员伯伯、餐馆的店员哥哥说着同样的话:这是我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
  我问学生:你们想想,狄姆为什么要跟所有人介绍他爸爸?有的同学说:“因为他很高兴。”“他很开心。”“他觉得很幸福。”我记住了邓炜杰的回答:“他觉得很神气!”周璇说:“他觉得很骄傲!”我再一次在心里对自己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学生。
  是的,在狄姆的心里,他的爸爸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这是多么神气和骄傲的一件事。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这种情结——爸爸是最了不起的人。最让人感到可笑又可爱的是吃完比萨,爸爸要付账了,狄姆大叫了起来:我爸爸要付钱啦!付钱的是他伟大的爸爸——焦尼!付钱,在狄姆眼里是件很大很大的事情,现在,这件伟大的了不起的事情就由他的爸爸焦尼来完成了!笑过之后,我的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
  狄姆的这种“了不起的爸爸”的情绪似乎也感动了爸爸焦尼,在火车还没开之前,焦尼把狄姆抱上了火车,向车上所有的人宣布:“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读到这儿,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在微微颤抖。
  最后的一个场景:电车开走了,狄姆站在站台上等妈妈来接。他对经过他身边的一位陌生的叔叔说:“我在向爸爸挥手,我在送我爸爸呢!他叫焦尼。”每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的心都会有一丝隐隐的痛,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流下来。课堂上,我依然有种难以抑制的疼痛,但我忍住了,可是,杨可欣哭了起来,这个在我眼中的幸福女孩,她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我没有去问她,如果在家里,我想,妈妈也不用多问什么,给孩子一个紧紧的拥抱——来表示你和她的共鸣,这就足够了。这是一份来自生命深处的至爱亲情。
  三、情感的延伸,感动的延续
  绘本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狄姆幸福吗?”
  备课时,我在想: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难了点?他们能回答出来吗?可是另一个声音又在心底里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学生。我想,这是个没有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无所谓对和错,学生能理解到多少就说多少。我特别留心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首先是李昊炎回答:“我认为他很幸福,因为他爸爸很爱他!”他的回答代表了大多数孩子的意见,他们都认为狄姆很幸福,因为他有一个这么好的爸爸,可以带他去吃好吃的热狗、比萨,带他去看电影、去图书馆……这是学生最纯真最直接的感受。
  舒林跃站起来说:“我认为他不幸福,因为他爸爸不能和他住在一起,要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一起才幸福。”
  占星禹也说:“不幸福的!因为他只能和妈妈在一起,没有爸爸,妈妈就不幸福,妈妈不幸福,狄姆就不幸福。”
  多么棒的回答!我在心里感叹。才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呀!他们和狄姆一样大,最能体会狄姆的心情。
  我没有问学生的问题是:爸爸为什么不和狄姆住在一起?
  因为,我不想让学生听到离婚两个字,更不想去跟学生解释。大人的世界太复杂,等他长大了,有一天,他也成了爸爸或是妈妈,当他再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但愿他能想起来,在他童年的生活里,程老师曾跟他一起分享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家长们如果看了也许会跟我一样有很深的感触吧?在无奈的分离背后,孩子是永远的受害者。婚姻虽然破裂,家庭也已破碎,但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如何,希望能给孩子最直接、一如既往的关爱!
其他文献
“全效课堂”的关键着力点在一个“效”字,是以效率和课程目标达成度为主要检验标准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备课、上课、作业巩固等教学环节中,如何落实课程目标,如何让学段目标课时化实施,使学段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具体化,是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缺乏目标意识,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课程目标”这个牛鼻子,心中既要有课程总目标,又要明白学段的目标要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比较落后或行为习惯有待提高的学生。这些孩子的智力一般都很正常,有些甚至很聪明,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厌学、违纪等叛逆行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我们要利用正面的评价来激励、鼓舞他们,摆脱禁锢学生的怪圈,使评价成为一剂有效的催化剂。  一、学困生自评,提高意识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
国际发型师NEIL MOODIE为我们打造了本季最流行的几款发饰造型,让我们从头开始焕然一新。  活力马尾  灵感来自本季Fendi秀上以天蓝、红、黄、黑四色真皮花瓣形状的发饰造型,它们被别在模特脑后的长发上,当她们从T台走回后台时,观众的目光会瞬间被它吸引。而这次发型师Neil Moodie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跟T台很不一样的造型,他把发饰别在高马尾上,配合中性硬朗的妆容和服饰,创造出充满活力且适合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着眼点在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方案突出了特殊教育课程特色,通过设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等课程,进一步弱化了学科色彩,强化生活教育思想。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增多,教师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间多起来了。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巡视,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的巡视还处于漫无目的、巡而不视等状态。课堂巡视对课堂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巡视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观察到典型问题作为课程资源来利用,发现薄弱环节进行纠错讨论,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课堂
刚接手现在任教的班级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静不下心来听课,静不下心来思考,静不下心来做作业,每次作业做得全对的是凤毛麟角。我知道,这都是浮躁心理惹的祸,只有帮助学生调整不良的学习心理,才能养成静心做好每件事的好习惯。怎么办呢?学生需要一副静心的良药!  偶得静心良方  我校对六年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有个爱好:喜欢读课外书。接着我组织了这群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尽量符合个人写作能力成长的“序列”。但综观人教版新教材的习作内容编排,因其主要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并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罗列,对课堂习作教学的影响也日益显现。那么,怎么把握目标?如何实践操作?我们的观点就是:基于教材,聚焦主题,建构序列化作文教学目标体系。  一、直面
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这样一节课让他印象颇深:  一位美国老师上课时只带了一个盾牌和一把水枪。课堂上,学生们问了他许多问题,他根据学生的提问,分别给他们打了分数。然后告诉大家:如果前排学生交上10美元,就可以把低分改成高分。这下激起了公愤,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纷纷用粉笔头砸他。他就用盾牌抵挡,并以水枪还击。一阵喧闹之后,这位老师才切入正题,原来他要介绍的是一位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著名黑人领袖——
《圆的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与学生已经认识的直线图形相比,作为曲线图形的圆,不仅与直线图形有着迥然不同的特性,而且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挖掘本单元知识具备的特殊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就成为本单元
生活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一片混沌:在生活中,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无法完全实现,任何事物的终结都是了犹未了;新的声音总是与先前听到过的旧的声音混在一起组成大合唱。万物皆流,各种事物都正在转化为另一种事物,而其混合物并不融洽、纯粹,甚至将分崩离析,烟消云散;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事物是始终繁荣不衰的。生存意味着走向毁灭,意味着不能终其天年便要趋于毁灭。  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于生活的朦胧不清,变幻不定。它就像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