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学生天性,打造活力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课是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课型,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计算课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像一杯白开水,显得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添加配料,让白开水变成每个学生都喜欢喝的饮料?在教学备课四年级的《笔算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时,我一直也有这样的困惑:在学生已有的笔算知识基础上,应该如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提高课堂的效率?又该如何避免学生的轻视现象,让他们能真正地静下心认真地去学呢?笔算,四年级的学生对这个并不陌生,二年级(上册)学了表内笔算乘法;二年级(下册)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三年级(上册)学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三年级(下册)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因为有了很多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总认为自己会笔算了,笔算非常简单,老师不教都会。在教学笔算时,无论老师设置多么好的生活情境,都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看是笔算,就认为太简单了,不想听了,而这样导致的后果是,课堂的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下降,课后作业是五花八门的错误,正确率极其低下。学生真的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就不想听了。笔算,离不开板演,让学生找错误,很多时候,请某个学生上来板演,那下面的学生该如何处理呢?如果让下面的学生做,学生做好后往往只判断板演学生的对错,至于过程中的错误,根本不管。如果让下面的学生不做而去仔细地看板演同学的过程,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看,真正认真看的,往往不到班级的四分之一。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举手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你说他们不会吧,他们自认为非常简单,不教都会,你说他们会吧,作业中错误率非常的高,什么样的错误都有。
  那该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呢?既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都会,那老师是否可以不教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不能只考虑学生学习的可接受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课堂必须放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脑海中突然闪出了这一念头,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教呢?但如果让学生像老师那样来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作为老师的我该如何组织呢?这节课最主要的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在什么时候最积极呢?我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显然,学生在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最积极,如下课学生就很开心,玩得就很积极。玩的时候为什么会最积极呢?一个原因当然是孩子们的天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个随性的环境,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约束。如果把这些放到课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中——打破课堂常规,释放学生的天性,让课堂动起来。课堂上学生可以不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可以随意走动,和下课一样,显然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一定很感兴趣。于是,笔算这节课我有了这样一次自由课堂的尝试。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四题乘法笔算,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在 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很投入,都能很自觉地做到用尺子画直线,而且都算得特别仔细,做完后都能自觉地在草稿纸上验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很高,从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上,我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和成功。 通过课后作业批改发现学生都已掌握乘法笔算,而且正确率非常高,书写非常漂亮,这是以往教学中所很难达到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完全释放了学生的天性,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做到让学生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而不是背着枷锁在课堂上游走。
  一、让教材活起来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时,完全放手,打破课堂常规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做、自己去发现,充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这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不但能很快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兴趣高涨,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二、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教育是人的教育,课堂中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在课堂随意走动,而不是固定地坐在位置上,在这种宽松的、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所有同学都受到了感染,同学们各抒己见,毫不相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且乘法笔算的算理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种开放的情境中,平等地交流,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学生的个性以及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说课堂为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在算理教学中,不是老师讲,而是通过学生自由走动对板演学生的错误,全过程地、主动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同时也是一种学生对算理内化的过程,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学生因此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动起来、活起来,经过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被激活,探索意识被提高,从而既培养了能力,又体验了创新,感受了乐趣。
  四、让师生关系活起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为此教师必须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活中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自由的、随性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理解、双向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体验,进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自主地进行探索,发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注意事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中只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才能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事的目的,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气氛中得以培养。
  总之,教师要真正释放学生的天性,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就不要太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变一种方式,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想法和发现,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只有这样,学生的头脑才会灵活,思维的闸门才会开启,智慧的浪花才会迸发,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才会被激荡起来。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 成为师生施展个人魅力与才华的天地;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是充满人文气息,富有挑战性与激情的课堂,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沃土。
其他文献
刚接手现在任教的班级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静不下心来听课,静不下心来思考,静不下心来做作业,每次作业做得全对的是凤毛麟角。我知道,这都是浮躁心理惹的祸,只有帮助学生调整不良的学习心理,才能养成静心做好每件事的好习惯。怎么办呢?学生需要一副静心的良药!  偶得静心良方  我校对六年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有个爱好:喜欢读课外书。接着我组织了这群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为“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尽量符合个人写作能力成长的“序列”。但综观人教版新教材的习作内容编排,因其主要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并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罗列,对课堂习作教学的影响也日益显现。那么,怎么把握目标?如何实践操作?我们的观点就是:基于教材,聚焦主题,建构序列化作文教学目标体系。  一、直面
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这样一节课让他印象颇深:  一位美国老师上课时只带了一个盾牌和一把水枪。课堂上,学生们问了他许多问题,他根据学生的提问,分别给他们打了分数。然后告诉大家:如果前排学生交上10美元,就可以把低分改成高分。这下激起了公愤,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纷纷用粉笔头砸他。他就用盾牌抵挡,并以水枪还击。一阵喧闹之后,这位老师才切入正题,原来他要介绍的是一位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的著名黑人领袖——
《圆的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与学生已经认识的直线图形相比,作为曲线图形的圆,不仅与直线图形有着迥然不同的特性,而且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亦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挖掘本单元知识具备的特殊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有效的探究活动,就成为本单元
生活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一片混沌:在生活中,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无法完全实现,任何事物的终结都是了犹未了;新的声音总是与先前听到过的旧的声音混在一起组成大合唱。万物皆流,各种事物都正在转化为另一种事物,而其混合物并不融洽、纯粹,甚至将分崩离析,烟消云散;世界上绝对没有什么事物是始终繁荣不衰的。生存意味着走向毁灭,意味着不能终其天年便要趋于毁灭。  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于生活的朦胧不清,变幻不定。它就像钟
上周的绘本课,我选择了彭懿老师推荐的瑞典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  当我第一次看完《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绘本故事时,我的心里酸酸的,对狄姆充满了怜爱,我真的很想抱一抱这个孩子——这个孤单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他在我身边。  一、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感动  这是一本伤感而又让人内心温暖的书,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作者是瑞典画家爱娃·艾瑞克松,波·R·汉伯格配文。美丽的画面,朴实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单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播撒感恩的种子,成就学生的阳光人生”为主题的“感恩孝心”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找到一个最佳的育人“支点”,牢固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实践探索  1.创设感恩的“三优”环境  一是创设能感恩的校园环境。古有孟母三迁择邻,今有父母投资择校。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尽全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剡山,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我校以浓
noir kei ninomiya 2019秋冬系列及后台  安特卫普、Comme des Garcons、川久保玲,当这三个关键词化身催化剂,共同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时,火光四溅的激烈场面不难预料。而日本设计师二宫启就是这一团黑暗中熊熊燃烧的火焰:求学于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还未毕业就被川久保玲招致麾下,担任Comme des Garcons的制版师一职。2012年,任职仅四年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品
进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按下“暂停键”,BOB DYLAN原定于年初举办的“永不落幕的巡演”(NeverEndingTour)日本站和美国站的场次也未能幸免。按说老爷子虚岁80了,适当给自己放个假未尝不可,他却偏不。北京时间6月19日零时,BOB DYLAN时隔八年的原创录音室专辑RoughandRowdyWays准时上架,朋友圈随即开始“暴力”刷屏,任由他六十年职业生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对一个班集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格高尚的班主任是一面旗帜、一盏明灯,引领着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如何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呢?  一、责任心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