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柿子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妹妹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宝贝。后来在小学读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回忆起母亲的谜语,真的把故乡的柿子说绝了。
  柿子甜柿子甘,柿子的滋味有千般。小时候,家里总是缺粮,半饿着肚子上学。上学路边的柿子一到秋天便露橙红色的果子,欲望驱逐了刚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放学后,第一个从学校大门跑着出来,蹿到柿子树前,扔下书包,伸臂攀爬到柿子树上,在柿子树上乐得合不拢嘴,一边摘一边吃,让呆在下面的女同学们流口水。
  无意之间,一年的日子就过到秋天。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见霜降是很美的季节,是秋种秋收的好时候。按农家的节气,霜降开始摘柿子。其实柿子即便熟透了,也不会从柿树上掉下来,完成优美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柿子树上,只有小鸟知道,哪一只柿子可以啄食,哪一只柿子还没熟透。直到有一天,母亲把柿子焐熟,我才知道熟透的柿子还需要一个程序才能食用。焐柿子有讲究,先把柿子放到土罐里,再摘来酸多依果,塞上玉米皮或者麦糠,不到一星期,硬硬的柿子就变得柔软如水。这时吃起来,甜得有些醉人。柿子熟了的时节,是村庄最美的时候,无名的小鸟成群结队来访,让寂静的村庄有些热闹,小鸟栖落在柿树上,变成另一种风景,表达着一种诗意。直到多年以后到另一个城市谋生,我仍有个习惯,就是在这个时候带着相机回到老家,守在柿子树下等待那些小鸟的光临。此刻,柿子是一个符号,标注着季节给村庄吉祥的因子,柿叶被秋风一张张摘下,留下的柿子只有鸟和我们小孩才能摘下它们。
  柿子摘下来,总也不能都把它们焐筢了吃,那样发动全村人来吃,我家的柿子也吃不完。母亲把柿子洗净,用一把划篾子的小刀在一个个柿子上奔走,小刀锋利的刀口削着柿子皮,柿皮在母亲轻轻的小曲里旋即变成飞翔的花朵,橙色的柿皮一圈连着一圈,围绕在柿肉前翻转,不一会,一只削了皮的柿子便要晒到阳光下,接受冬天的太阳轻轻摩挲。削了皮的柿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柿花。那是柿子更多的去处或者出路。柿花白天接受阳光恩泽,晚上吸纳白露的滋养,每一天黎明的露水都圣洁地浣洗着柿花的容颜。清晨,母亲起床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洗手,然后在柿花身上轻轻施压,一个一个地挤捏,让圆鼓鼓的柿花渐渐变得扁平,在日月轮回间完成瘦身。母亲手下的柿花总显得很温顺安祥,可是这种力道只有母亲才能使好它,父亲学着母亲压了几个早上,压出的柿花不是破了肚就是成了变形金刚。
  最值钱的不是柿花,十个一扎的柿花在老家不过区区两元钱,可是柿粉却昂贵得很啊。柿粉就是在制作柿花的晚间采集到的粉末物质,这种粉末是露水在柿花上作用产生的。粉末很少,霜天才有。而全采集起来很不容易,一个柿花最多的时候也只可以采集几微克,要凑足一斤柿粉,就够一家人一年的柴米油盐了。柿粉价格高,收购的人很多,但不得而知的是其用途。反正我小时候只知道那味道是甜蜜得很。有一次趁早起来上学,悄悄把母亲连夜采集的柿粉抓了点放到嘴里,先是舌头泛起不可名状的甜,再就是整个喉咙漾起蜜一般的芬芳,再接下来,整个胸部有一种舒爽的感觉,说不准神仙也没有吃着柿粉那样的超级享受吧。正准备合上嘴,背起书包,不想被母亲发现,母亲先是让我张开嘴,看柿粉有没有被完全溶化,当看到一张小嘴只留些许甜甜的气息,她气得打了我一巴掌。我这一口,就是她几十个晚上的功夫,挨打也认了。
  柿子好吃,柿树下还常有感人的爱情故事上演。春天,柿叶萌动淡淡的绿芽,村里的未婚男女相约着聚在柿树下,柿叶含在小伙子口里,吹出来的就是动人的甜言蜜语。传说中柿树是吉祥的化身,在柿树下相约或者初恋,这一桩爱情一定能成。柿叶很普通,与一般叶子一样,可就是这一片叶子,让一串串感人的音符流出动人的爱情。柿树枝头挂满金黄色的果,是成熟的季节,村子里的婚事也多起来。这是果熟的秋天,在乡村水冷草枯的季节,只有柿子表现出鲜艳的生命色彩。
  当然柿子不单是一种水果,在老家,许多人家把它当作药来用。问其原因,谁也说不清楚柿子的药效到底是哪些,但不论是痛肿,还是口焦,不论是吐血还是胃痛,都有柿子的药引。许多年后的冬天,在自家的阳台上向着太阳,品尝着母亲从乡下托人带来的柿花,信手翻阅着一本医著,才发现对于柿子古人知道得比我们现代人多。《本草经疏》记载道:“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随息居饮食谱》也有柿子的踪影。书里说:“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瞰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现代人关注的不是药效,病痛完全交给医生,交给现代的医疗器具或先进的药品处理了,对于柿子,我们更多关心的是诱人的口味。于是就有人研究出柿花的多种吃法,把一个普通的柿子,变成了美食的一部分,比如米酒煮柿花,是鲜香甜美的滋补美食,再比如柿粉炖鸡蛋,就是现代大都市无比奢华的宴席上,你一般也吃不到。
其他文献
家庭作业放在什么时候来完成呢?  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向家长们解释:让孩子早睡早起,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他起床后的前八个到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已被科学证明是有好处的。新的一代家长成长起来了,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给他们讲些教育学知识,其中首先就讲儿童脑力劳动的文明和卫生。经过努力
期刊
热爱儿童,这不是在任何学校里,从任何的书本中所能学到的。这种能力是在人参加社会生活,与别人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就其本身的性质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每天跟儿童交往,则能够加深对人的爱和对人的信心。对教育活动的志趣,是在学校里、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怀着亲切的心情怀念我在那里毕业的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怀念给我们讲授教育学、文学、历史的教员们。在那里,教育学不是讲些枯燥的结
期刊
听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抱怨班上的数学老师不负责,我说这事要怪他。他很讶异,反驳我:“班上数学作业交到他那儿两个多月了,他都没改,这事还怪我?”我笑说:“如果真是这样,不仅要怪你,你简直是千古罪人。”  首先是选好课代表。好课代表可以成就任课老师,也可以成就本门学科。开学初,我会请学生自主申报课代表,一定要自主申报,不能指定。课代表不一定是本学科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肯做事、会做事的,而且要有协作精神。我
期刊
“潜能无限,每日微善”,新学期我带着这句话迎来了新的班级——七(12)班。  一、微善理念,播种学生心田  我利用学校开展入学常规教育的机会加了一点儿私货。我把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的教育故事及平时搜集的一些以“激发潜能,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对“潜能”一词产生初步印象。  第一堂班会课便是以“潜能无限”为主题。课上首先请大家谈谈入学教育材料的阅读体会,然后是展示上届学
期刊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十几年前我开始阅读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杂志,并尝试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结果发现真的很有用。  比如收缴补课费、资料费、餐费等各种费用是最令人头疼的(啥费都不收,是不现实的)。每一次做“黄世仁”催学生交钱我也不情愿,但那是班主任的工作,不做不行啊。以往都是拿着学校的“令箭”,耍着班主任的“淫威”,带着班级的“狗肉账”一个个地催。每次缴费,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期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  ……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
期刊
为读高中的侄女去学校开家长会,看到教室的墙上有这样一行标语“青春有梦就去追”。白墙红字,很是醒目,加上潇洒飘逸的行楷字体,热烈、奔放、张扬、不羁,如同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激情澎湃的青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不得你视而不见。讲台上是一张同样青春逼人的脸。这几年,本地的高中来了不少东北的大学生,看样子,讲台上这个带有明显东北口音的年轻教师该是他们中的一员了。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同样是恰人生
期刊
这是几年前我在瑞安当班主任时发生的事情。  那年夏天,很多学生穿拖鞋进教室,在寄宿制高中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常见。白天还稍微好一些,晚自习就更严重了。我苦口婆心地讲穿拖鞋进公共场合是不文明行为,甚至对个别同学采取了处罚措施,比如扔掉拖鞋、罚站等等,但收效总是不理想。一阵批评之后,不过三两天老毛病就又要再犯。这真是一场拉锯战啊!看来,要改变坏习惯,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耐心。可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仅
期刊
感受成功喜悦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在担任班主任时,以生为本,设计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他们将特长和优势向学习中辐射。在办板报的活动中,发现学生在美术上的禀赋;在体育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体育专长;在“爱我校园”的演讲和相关文娱活动中,发现学生在播音与主持、电视编导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时引导,积极推荐他们进
期刊
虽然你学得其实也不错,但由于你始终对考试怀有较高的期望,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总问自己:“这次考试我考不好怎么办?”这样最终会导致你近期无法安心学习。在这个时候,许多人出现一种想学学不进,不学不甘心的现象。本来想学习,拿起本书又不知道从何学起;一叠书放这儿,拿起一本写写不行,再换一本看看,实在学不进去。学的时候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安不下心来:不学吧,你看周围人都那么认真学呢,你还是不甘心,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