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学的规律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业放在什么时候来完成呢?
  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向家长们解释:让孩子早睡早起,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他起床后的前八个到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已被科学证明是有好处的。新的一代家长成长起来了,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给他们讲些教育学知识,其中首先就讲儿童脑力劳动的文明和卫生。经过努力,我们做到了使百分之九十的儿童、少年和青年能遵守下列的作息制度:低年级学生在晚上九点就寝,中、高年级学生在晚上十点就寝。低年级学生在早晨六点起床(睡眠九小时),少年和青年在早晨五点半起床(睡眠七个半小时)。在这些简短的建议里,不可能对这个作息制度的合理性作一番充分的科学的论证。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一昼夜的后一段时间里(夜里十二点以前)的睡眠时间越长,这种睡眠就越有利于消除疲劳,人也越容易睡醒,从而更迅速地投入脑力劳动。学生在起床以后到上学的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准备功课,这是我们的作息制度的核心。但是这个作息制度只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全体教师坚信,只要具备下面的条件,高年级学生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时间并不需要超过两个到两个半小时(中、低年级则更少些)。这个条件就是: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在多种多样的智力活动中不断扩充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形象地说)是靠一整套“工具”(即技能)来加以保证的,而每个学生个人的力量、禀赋、才能都能在喜爱的学科里得到发挥,——这一切又都是相互联系的。缺少这个条件,那就根本无法借用我在这里所介绍的经验。如果不具备上述的条件,而要尝试照搬这种做法,迫使学生早些起床,在上学以前就把家庭作业完成,那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学校生活中的许多事实告诉我)即使是最宝贵的经验,也往往无法搬用,因为它被“移栽”到一种不利于生长的环境中去了。例如,孩子们还没有学会像样地阅读,教师却不顾这一点就教他们写作文,结果是毫无收获。
  在完成家庭作业以后,学生到校上课。去学校的一路步行就是休息。然后开始上课,这是进行最紧张的脑力劳动的一段时间。应当尽量设法使那些要求智力高度紧张的课,跟变换活动性质的课(体育、图画、唱歌、劳动等)穿插进行,以便给学生一个小时(尽可能两个小时)的休息。
  早晨进行两个到两个半小时的脑力劳动,其效果大大超过放学后一连坐在那里花四、五个小时抠教科书和做练习。但是问题还不仅在于效果。应当考虑到儿童的健康,考虑到保持一昼夜间脑力劳动制度的“平衡”。要使一昼夜的一部分时间充满紧张的脑力劳动,就必须使一昼夜的另一部分时间解除紧张的脑力劳动。下半天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安排的脑力劳动,一定要考虑到儿童时代的很有趣的特点。(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来谈谈孩子们怎样学习读和写的情况。我已经不止一年地思考过:当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以后,从最初几天起,读和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件那么艰难的、费劲的、毫无兴趣的事,他在通往知识的崎岖道路上竟要遭遇到那么多的挫折。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把学习变成了单纯地读书本。我看到,在课堂上,儿童是怎样竭尽全力地去辨别字母,而那些字母在他眼前跳动着,交织成了无法辨认的花纹。可是同时我也看到,当这项作业带有某种兴趣、跟游戏相结合的时候,特别是当没有人向儿童提出硬性的要求(“你一定要记住,如果记不住,那就对你不客气!”)的时候,儿童是能够那么容易地记住字母和把字母拼成词。
  在“快乐的学校”诞生前几年,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我带领着一群孩子(六岁的学前儿童)到一个小树林里去,给他们讲蝴蝶和甲虫的故事。这时,一只很大的长着角的甲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正在沿着一棵草茎爬着。它好几次试着想飞起来,可是终于没有离开那棵草。孩子们仔细观察了这个昆虫。我面前摊着一本画册,我就用铅笔把甲虫画了下来。有一个孩子要求我在画的下面写上字,我就用大写的印刷体字母写上了“现在,我们办起了“快乐的学校”,我又想起了这件往事。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是啊,当儿童迈步踏上认识的阶梯的第一级时,他的自我感觉如何,他的心情如何,都影响着他今后怎样走过通往知识的整个道路。只要想到对许多孩子们来说,这第一步台阶就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就使人感到可怕。请你们留心观察一下学校的生活,就会发现,许多孩子正是在学习识字的阶段,就对自己力量失去了信心。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来共同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们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矫健地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
  我开始带领孩子们到“词的源泉”那儿去“旅行”:我让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美,同时我也努力把“词的音乐”引进儿童的心田。我努力做到,使一个词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东西、对象或现象的标志,而且使它带有情感的色彩——带有它的芬芳的香气和丰富多彩的色调。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像倾听美妙的旋律一样倾听词,使词的美和这个词所反映的那一部分世界的美,能够激起儿童对于表达人类语言的乐声的那些小图画——即字母的兴趣。当儿童还没有感到词的芳香,没有看见词的绚丽多彩的色调的时候,是不应当开始识字教学的;如果教师一定要这样做,那他就注定要使儿童走上一条艰难的道路(儿童最终将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桂贤娣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省市名师,这经历让人称道和敬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是平凡的,她从没有追求过一官半职,心甘情愿地在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带了18个毕业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也是不平凡的,她连年受到国家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市教育局的表彰,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可以说,她在用自己平凡的教育生活书写着时代最灿烂的教育人生。这里我们
期刊
写好操行评语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写操行评语时,不少班主任习惯于用一种评价、判断的统一模式写评语。例如:“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但学习成绩较差,望努力改正。”更有甚者,一则几十个字的评语,竟找不出学生的一丝闪光点。这类评语或千人一面,或空洞无物,或生硬冷漠,从而使教师“劳而无功”,使学生“无动于衷”,使家长“不得要领”,大大削弱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原因何在?
期刊
同学们:  嘹亮的国歌还在耳际回响,鲜艳的国旗已在空中飘扬,绵长的历史画卷赫然浮现于眼底:中国的近代史,凝聚了多少无名烈士和成功英雄的心智,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生殊死拼搏、追求梦想、走向成功。袁隆平就是这样成功的,2004年的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辞这样写道:“他是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颠覆世界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执著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
期刊
如果要问语数老师一天中最累的是什么,恐怕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是“盯作业”。当然,班上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反复催促的学生不会很多,但就是那几个的“拖拉分子”能把语数老师一天的精力耗费殆尽。曾经听到老师们不无抱怨地说,最好能有根绳子把那几个作业老完不成的孩子拴在自己的腰间。  我们班的陈锦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用绳子来拴的学生。因为他的作业老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能按时完成,因而便很自然地成了我的“特别关照
期刊
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无论是她的《女生日记》、《男生日记》,还是她的《五(三)班的坏小子》和《马小跳系列》,都是孩子们现实生活的翻版。漂亮老师、马小跳、冉冬阳等等,这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逼真。孩子们的烦恼和痛苦、快乐和忧伤、隐秘和焦虑,都能从杨红樱的作品中找到对应的聆听、理解和关爱,是引导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好作品。作品当中还渗透了心理
期刊
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我把一个个兴奋、好奇、东张西望的孩子们迎进教室,窗外挤满了不舍离去的家长。身为班主任的我一边清点学费数目,一边维持纪律,以便让孩子们才艺展示。小家伙们争先恐后,表演的大多是幼儿园所学歌舞,歌声清新动人,舞姿赏心悦目。我正暗自陶醉,突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大声嚷道:“老师,该我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自己冲上了讲台,“我唱一首《站台》。”说罢便连扭带蹦的吼起来:“我的心在等待,
期刊
读者朋友,请你先把下面古诗句的空白处填上一个字,然后再用这些所填的字按顺序连成一句祝颂语。  ()尔嘉词尔无苦(唐·卢纶)  大开明堂受朝()(唐·韩愈)  几回青琐点朝()(唐·杜甫)  下国卧龙空寤()(唐·温庭筠)  峡云无迹()西东(宋·晏殊)  非熊()兆庆无极(唐·卢纶)  洛阳亲()如相问(唐·王昌龄)  少()离家老大回(唐·贺知章)  欲将书剑()从军(唐·温庭筠)  谬入王民(
期刊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
期刊
那天,爱读书的娟突然问我:“你会上树吗?”  “怎么啦?”  “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现在的孩子不上树》,写得挺好,还说上树和玩泥巴被专家和名人列为经典的传统游戏。你见过现在的孩子上树吗?”  “还真没有。大都是上机打游戏去了。”  “电脑游戏被专家排除在孩子必做之事外了。”她停了停还是好奇地抓住我不放:“你会上树吗?”  “当然了,我比男孩子爬得还要高还要快。”我差点告诉她,比赛时我爸爸是裁判
期刊
临近期末,我们的课程进入冲刺阶段。晚自习我发了一套试卷给学生做。无意中我发现坐在角落里的张岩无精打采拿着笔,一副瞌睡相……我提醒他快点答题。  卷子收上来后,我先找张岩的卷子,这个张岩平时就拉班级的“后腿”……可当看到他的卷子时,我的怒气没有了。他的卷子右上角写了两个字:“我饿。”怎么回事?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几个住校生,家离学校三十多里山路。这个张岩该不会是没饭票了吧?“唉!”我叹了口气,心想真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