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助学生改掉坏习惯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几年前我在瑞安当班主任时发生的事情。
  那年夏天,很多学生穿拖鞋进教室,在寄宿制高中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常见。白天还稍微好一些,晚自习就更严重了。我苦口婆心地讲穿拖鞋进公共场合是不文明行为,甚至对个别同学采取了处罚措施,比如扔掉拖鞋、罚站等等,但收效总是不理想。一阵批评之后,不过三两天老毛病就又要再犯。这真是一场拉锯战啊!看来,要改变坏习惯,光有爱心还不够,还要有耐心。可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仅有爱心和耐心仍不够,还要有智慧。班主任如果缺少了智慧,很多事情也只能束手无策。我得想个花招。
  一天班会课,我走进教室,同学们以为我又会像往常一样开始训话时,我说:今天我不训话了,我们举行一场打油诗比赛,怎么样?同学们平时挨老师的训,耳朵都起茧了,现在听说要进行打油诗比赛,都连声叫好。
  我先选出了5名评委,然后把全班分为10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我简单讲了比赛规则和奖励办法,很快就进入比赛的第一个环节——打油诗续写。我把打油诗的前面两句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叫我小瘪三,只因我把拖鞋穿。”请大家续写后面两句。
  同学们马上就投入创作中。10分钟左右的工夫,续写作品就交到了我的手中。“知错就改好同学,浪子回头金不换。”“蚁穴虽小能溃堤,命运好坏由习惯。”“文明素养小事起,错误再小不能犯。”“学校是块文明地,高分低能不好办。”“综合素质要提高,否则一切全完蛋。”
  几个评委经过反复讨论,最后评选出“蚁穴虽小能溃堤,命运好坏由习惯。”胜出。我把评比的结果和打油诗“大家叫我小瘪三,只因我把拖鞋穿。蚁穴虽小能溃堤,命运好坏由习惯。”公布在投影仪上,让大家欣赏,并请同学们提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看法。
  之后我们又进入第二个环节——个人打油诗创作。我要求每个同学就穿拖鞋进教室现象写一首打油诗,评奖时仍按小组进行。同学们热情很高,不到15分钟,就有同学交上了作品。这次的作品更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穿着拖鞋进教室,文明素质真是低。今后谁再穿进来——狠批。”我念了以后,同学们大声喝彩。最后被评为优秀作品的是:拖鞋穿着很舒适,就是不该进教室。有此毛病快点改,习惯养成高素质。
  尽管我们对打油诗的质量还不是很高留有遗憾,但自此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同学穿拖鞋进教室了。没想到,一个顽症就这么解决了。
其他文献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
期刊
那天,爱读书的娟突然问我:“你会上树吗?”  “怎么啦?”  “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现在的孩子不上树》,写得挺好,还说上树和玩泥巴被专家和名人列为经典的传统游戏。你见过现在的孩子上树吗?”  “还真没有。大都是上机打游戏去了。”  “电脑游戏被专家排除在孩子必做之事外了。”她停了停还是好奇地抓住我不放:“你会上树吗?”  “当然了,我比男孩子爬得还要高还要快。”我差点告诉她,比赛时我爸爸是裁判
期刊
临近期末,我们的课程进入冲刺阶段。晚自习我发了一套试卷给学生做。无意中我发现坐在角落里的张岩无精打采拿着笔,一副瞌睡相……我提醒他快点答题。  卷子收上来后,我先找张岩的卷子,这个张岩平时就拉班级的“后腿”……可当看到他的卷子时,我的怒气没有了。他的卷子右上角写了两个字:“我饿。”怎么回事?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几个住校生,家离学校三十多里山路。这个张岩该不会是没饭票了吧?“唉!”我叹了口气,心想真是的
期刊
家庭作业放在什么时候来完成呢?  应当让学生早睡早起,把家庭作业放在早晨上学以前的时间里完成,——这是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作息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花了多年的时间向家长们解释:让孩子早睡早起,把紧张的脑力劳动安排在他起床后的前八个到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这种做法已被科学证明是有好处的。新的一代家长成长起来了,我们就在“家长学校”里给他们讲些教育学知识,其中首先就讲儿童脑力劳动的文明和卫生。经过努力
期刊
热爱儿童,这不是在任何学校里,从任何的书本中所能学到的。这种能力是在人参加社会生活,与别人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就其本身的性质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每天跟儿童交往,则能够加深对人的爱和对人的信心。对教育活动的志趣,是在学校里、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怀着亲切的心情怀念我在那里毕业的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怀念给我们讲授教育学、文学、历史的教员们。在那里,教育学不是讲些枯燥的结
期刊
听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抱怨班上的数学老师不负责,我说这事要怪他。他很讶异,反驳我:“班上数学作业交到他那儿两个多月了,他都没改,这事还怪我?”我笑说:“如果真是这样,不仅要怪你,你简直是千古罪人。”  首先是选好课代表。好课代表可以成就任课老师,也可以成就本门学科。开学初,我会请学生自主申报课代表,一定要自主申报,不能指定。课代表不一定是本学科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肯做事、会做事的,而且要有协作精神。我
期刊
“潜能无限,每日微善”,新学期我带着这句话迎来了新的班级——七(12)班。  一、微善理念,播种学生心田  我利用学校开展入学常规教育的机会加了一点儿私货。我把赏识教育专家周弘先生的教育故事及平时搜集的一些以“激发潜能,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故事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对“潜能”一词产生初步印象。  第一堂班会课便是以“潜能无限”为主题。课上首先请大家谈谈入学教育材料的阅读体会,然后是展示上届学
期刊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十几年前我开始阅读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杂志,并尝试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结果发现真的很有用。  比如收缴补课费、资料费、餐费等各种费用是最令人头疼的(啥费都不收,是不现实的)。每一次做“黄世仁”催学生交钱我也不情愿,但那是班主任的工作,不做不行啊。以往都是拿着学校的“令箭”,耍着班主任的“淫威”,带着班级的“狗肉账”一个个地催。每次缴费,没有十天半个月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期刊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这句话是我从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的来信中摘抄下来的。  ……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
期刊
为读高中的侄女去学校开家长会,看到教室的墙上有这样一行标语“青春有梦就去追”。白墙红字,很是醒目,加上潇洒飘逸的行楷字体,热烈、奔放、张扬、不羁,如同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激情澎湃的青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不得你视而不见。讲台上是一张同样青春逼人的脸。这几年,本地的高中来了不少东北的大学生,看样子,讲台上这个带有明显东北口音的年轻教师该是他们中的一员了。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同样是恰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