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67-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评价机制都有了新的变化。但作为中考科目之一的历史,中考成绩也自然成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标准之一。教学质量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责。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坚持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知道,只有备好课,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我们坚信,集体的智慧是惊人的,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每周二的一二节是历史组的集中备课时间,每次备课前指定备课的主讲人,备课的要求是除了备我们常规的重难点,基础知识外更注重备课标、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如果我们能把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考纲中或中考试题出现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仔细研究一下,就不会出现遗漏的知识点。如果课前能了解学生的学情,就会找到适合他们的讲课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如果主备人有遗漏的地方其他人一定会补充的。另外,每次备课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前一周授课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学中新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互相借鉴。
2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我们学校一直倡导向45分钟要质量,所以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在课上完成,一般每节新课的授课时间为35—40分钟,其余时间复习本课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是,围绕每一课的知识要点,所谓的知识要点就是每一课的基础知识。知识要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这种做法对巩固新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种训练,多数学生达到了不但能熟练翻阅教材,甚至能把重要的基础知识背下来,无形中提高了答题速度,到做综合题时,好一点的学生几乎能达到很多题不用翻书找答案,而是翻书对答案,大型考试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的现象。
在每一节新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材料学习法、 讨论法 、辩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我们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特别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经常扩展一些材料,使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材料有些是网上浏览发现的恰当的素材,有些是我们平时看课外书积累下来的,有些是我们做题时遇到的优秀素材。现在我就以刚刚学过的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例,把我们的具体做法说明一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我们先学习了22课的启蒙运动,使学生理解思想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对于本课的一些常规的基础知识,如大革命开始的标志,领导人物,法律文献,政权等知识,师生共同分析之后,马上在书上明确答案,使学生明晰这一课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又作了这样一些分析与补充。
(1)首先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为什么本课的标题是法国大革命而不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分析课文内容。逐步体会大的含义。
(2)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能成为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3)通过路易十六曾说的“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句话。理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弊端。
(4)在讲述《人权宣言》时引导学生分析,它如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现了什么思想,以及它与《独立宣言》的共同之处。
(5)讲到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时,学生自然会联系到查理一世,借此之机比较他俩的共同之处——封建专制君主,最终葬送了国家的命运。从而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学生对罗伯斯庇尔的恐怖政策不太理解我引用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这样一段幽默的话,在罗伯斯庇尔的墓碑前有这样一段话: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请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别想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罗伯斯庇尔真的是很恐怖。
(7)学完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引用这样一句话:拿破仑是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你是如何理解的,从而体会他所到之处传播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说的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推翻了一种旧的封建制度,确立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当时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8)滑铁卢战役后,我引用了拿破仑说的这段话:我真正的荣光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战役抹去了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唯一使人不能忘记的就是法典。从中感受到法典是他对法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也成为后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9)讲完本课内容后,让学生对拿破仑进行简要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即全面客观,用史实说话。
(10)最后用这样一段话结束新课:拿破仑说:我成功,因为我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人生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历史课堂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3认真对待每一次单元测试,注重试卷讲评
每一单元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1——2次单元测试,所有题的来源是我们组内老师分工协作,在参考了一些优秀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原创的。我们命题的原则完全与中考命题方向一致,即突出主干知识,强调能力立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对于每一张试卷我们都能认真批改,学生的试卷做得如何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面批面改,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每个学生试卷上出现的不同问题,先给学生指出,再给其分析错因,最后让学生把错题改正过来,当天结算,不拖欠,尤其是后进生,效果非常明显。试卷上不但有批,还有改,试卷上经常会见到老师的简要评价,如学生值得发扬的地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途径。
我一直认为讲评试卷更为重要。通过做题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如何从所给的素材中提炼正确答案,审题时如何找到关键词等各种答题方法,这样不断的渗透,即使遇到再陌生的题学生也不会束手无策。其实平时的试卷讲解还应注意对题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的回顾,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找准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这里所说的辅导包括知识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辅导。我们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是每次测验后,针对尖子生不能得到应得的成绩时,老师会找学生单独辅导,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这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时刻提醒尖子生必须有满分意识。其实对于成绩差些的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找一些时机给他们以关注,例如不经意间的一次谈话,上课的一次提问,一次面批,都会让他们感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你不妨告诉他中考成绩看总分,而历史这一科,只要想学都能学会,很容易使你的总成绩提高,这招对于那些其他老师不理会,历史成绩又很差的学生很管用。
5改错本的利用
在实验班推行改错本制度。让学生在每一次测试后,将每一次考试的时间、成绩、错题、错误原因分析、正确答案积累在专门的历史学科改错本上,教师进行阶段性抽查。也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线索、典型试题、易错点等内容积累到上面。每次考试之前翻阅,可以起到自我提示,自我修正的作用。
教學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只有改革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才能实现“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评价机制都有了新的变化。但作为中考科目之一的历史,中考成绩也自然成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标准之一。教学质量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以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责。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坚持备好每一节课
我们知道,只有备好课,上课才能得心应手。我们坚信,集体的智慧是惊人的,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每周二的一二节是历史组的集中备课时间,每次备课前指定备课的主讲人,备课的要求是除了备我们常规的重难点,基础知识外更注重备课标、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如果我们能把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考纲中或中考试题出现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仔细研究一下,就不会出现遗漏的知识点。如果课前能了解学生的学情,就会找到适合他们的讲课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的。如果主备人有遗漏的地方其他人一定会补充的。另外,每次备课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把前一周授课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学中新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互相借鉴。
2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我们学校一直倡导向45分钟要质量,所以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在课上完成,一般每节新课的授课时间为35—40分钟,其余时间复习本课基础知识,复习的策略是,围绕每一课的知识要点,所谓的知识要点就是每一课的基础知识。知识要点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这种做法对巩固新知识很有帮助,而且通过这种训练,多数学生达到了不但能熟练翻阅教材,甚至能把重要的基础知识背下来,无形中提高了答题速度,到做综合题时,好一点的学生几乎能达到很多题不用翻书找答案,而是翻书对答案,大型考试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的现象。
在每一节新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材料学习法、 讨论法 、辩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我们不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特别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经常扩展一些材料,使学生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材料有些是网上浏览发现的恰当的素材,有些是我们平时看课外书积累下来的,有些是我们做题时遇到的优秀素材。现在我就以刚刚学过的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例,把我们的具体做法说明一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我们先学习了22课的启蒙运动,使学生理解思想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对于本课的一些常规的基础知识,如大革命开始的标志,领导人物,法律文献,政权等知识,师生共同分析之后,马上在书上明确答案,使学生明晰这一课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又作了这样一些分析与补充。
(1)首先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为什么本课的标题是法国大革命而不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分析课文内容。逐步体会大的含义。
(2)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能成为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3)通过路易十六曾说的“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句话。理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弊端。
(4)在讲述《人权宣言》时引导学生分析,它如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现了什么思想,以及它与《独立宣言》的共同之处。
(5)讲到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时,学生自然会联系到查理一世,借此之机比较他俩的共同之处——封建专制君主,最终葬送了国家的命运。从而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学生对罗伯斯庇尔的恐怖政策不太理解我引用了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这样一段幽默的话,在罗伯斯庇尔的墓碑前有这样一段话:我罗伯斯庇尔长眠于此,过往的行人请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别想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罗伯斯庇尔真的是很恐怖。
(7)学完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后,为了使学生更全面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引用这样一句话:拿破仑是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你是如何理解的,从而体会他所到之处传播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更好地理解马克思说的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推翻了一种旧的封建制度,确立了新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当时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8)滑铁卢战役后,我引用了拿破仑说的这段话:我真正的荣光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战役抹去了这一切美好的回忆,唯一使人不能忘记的就是法典。从中感受到法典是他对法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也成为后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9)讲完本课内容后,让学生对拿破仑进行简要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即全面客观,用史实说话。
(10)最后用这样一段话结束新课:拿破仑说:我成功,因为我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人生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历史课堂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3认真对待每一次单元测试,注重试卷讲评
每一单元结束后,我们都要进行1——2次单元测试,所有题的来源是我们组内老师分工协作,在参考了一些优秀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或原创的。我们命题的原则完全与中考命题方向一致,即突出主干知识,强调能力立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对于每一张试卷我们都能认真批改,学生的试卷做得如何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面批面改,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每个学生试卷上出现的不同问题,先给学生指出,再给其分析错因,最后让学生把错题改正过来,当天结算,不拖欠,尤其是后进生,效果非常明显。试卷上不但有批,还有改,试卷上经常会见到老师的简要评价,如学生值得发扬的地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途径。
我一直认为讲评试卷更为重要。通过做题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哪些角度分析问题,如何从所给的素材中提炼正确答案,审题时如何找到关键词等各种答题方法,这样不断的渗透,即使遇到再陌生的题学生也不会束手无策。其实平时的试卷讲解还应注意对题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的回顾,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找准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这里所说的辅导包括知识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答题技巧的辅导。我们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个别辅导。尤其是每次测验后,针对尖子生不能得到应得的成绩时,老师会找学生单独辅导,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这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时刻提醒尖子生必须有满分意识。其实对于成绩差些的也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找一些时机给他们以关注,例如不经意间的一次谈话,上课的一次提问,一次面批,都会让他们感动,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你不妨告诉他中考成绩看总分,而历史这一科,只要想学都能学会,很容易使你的总成绩提高,这招对于那些其他老师不理会,历史成绩又很差的学生很管用。
5改错本的利用
在实验班推行改错本制度。让学生在每一次测试后,将每一次考试的时间、成绩、错题、错误原因分析、正确答案积累在专门的历史学科改错本上,教师进行阶段性抽查。也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线索、典型试题、易错点等内容积累到上面。每次考试之前翻阅,可以起到自我提示,自我修正的作用。
教學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只有改革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才能实现“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所以说,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