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惯培养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奉行“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格言,大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主要包括自学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开学之初,笔者先告诉学生如何利用“单元导读” 和“预习提示”去了解学习要求,这就使学生对预习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自学课文指明了方向。如在教学《鲸》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海洋里召开了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然后,笔者让学生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进行探究、讨论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二、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
  朗读就是要调动眼、耳、口、心,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会于心。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还是感性交流。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其他含义联系起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朗读中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可以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便会自然流泻出来。事实也如此,经常朗读,词语、句式、情感就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迅速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再加上不断的语言实践,就会逐步转化为语文技能。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写日记就是培养观察习惯的一种好方法。从低年级开始,笔者每天都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用六要素法写出来。随着年级的增高,写日记的要求由每天写一两句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作文。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记忆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句子、语法、注释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直观演示和学生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如在讲授《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弄清一些生疏的概念,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二是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人类“无节制地对地球进行开采”导致资源缺乏的种种情况,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探究精神,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习惯
  现今,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合作学习的能力较低。因此,加强合作学习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强合作意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二是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设计好每次教学活动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三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理清思路、调整思维。
  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的习惯
  收集资料和积累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其方法多种多样,如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背诵名文名段、多读课外读物、坚持写日记等。
  参考文献:
  [1]凌秀娟,候世倩,唐文婷.教出专心的孩子[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横龙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通常幼儿升入大班即可視为进入幼小衔接的关键期,然而,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只关注幼儿会不会读拼音、认识了多少汉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却对幼儿的心理转换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适应环境障碍、交往能力障碍、学习理解障碍等问题,甚至还会引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幼小衔接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幼儿园
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城乡,网民年龄越来越小,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现象表明,互联网已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从小学思品课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20岁左右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其次是10岁~19岁的青少年。虽然互联网有助于开
现在,各式各样的学具进入数学课堂,成为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工具。本文从“平均分”的概念、两位数的除法、平面图形、1L和1000ml的关系及圆锥体积等知识的教学着手,举例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方法。  一、“平均分”概念的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规律。把学具引入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事物,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在脑海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情况,而这些“意外”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合理地利用,它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意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意外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总希望教学能够按照课前预设好的情况来开展教学,然而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未预料到的问题,生出许多“意外”。针对这些偏离教学预设的情况,教师可以把这些
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指: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直接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范围,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线下30分录取的政策。推荐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  在“实名推荐”的实施方案中,北大和推荐中学都需对被推荐的学生信息进行公示。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阜阳市教育局也下发了《教师用语十提倡》和《教师忌语40条》等有关条例。笔者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绿色语言”是学生自信地走向美好明天的正面“催化剂”,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药。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师
摘要:高校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启示,是新时期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 互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师生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共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理想追求。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摘要:遗传题是历年生物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本文以一道试题为例,深入、透彻地研究和分析了“假说-演绎法”,为高考复习备考指点迷津。  关键词:高考遗传设计题 解答 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它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并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如果实验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以一种先破后立的姿态要求变传统的强迫性教育为创造性教育。这种致力于让学生不仅“会学”,而且“愿学”的育人思想,其实就是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产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一、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冲突  实施新课程后,许多教师为了支持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积极学习新理念,他们在尝试新课程理念教学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其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让青少年接触并参与其中,在探索、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成长为科技创新人才。  2015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活动,有表演性活动,如科普剧;有体验型活动,如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有探究性活动,如科学影像节活动;有发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