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剖析了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存在偏差、实验设施滞后、师资素质不高、实验类型相对单一、实验脱离学生生活。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纠正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确保科学实验硬件保障;培训、引入多渠道结合,优化师资队伍;丰富科学实验类型,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密切联系农村生活,提升科学实验效能;等。
  小学科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学校受地域因素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足够的实验体验,从而导致小学生对实验教学兴趣不浓,亟待我们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审视
  目前,制约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实验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少家长认为科学学科是一门副科,因此对科学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层面,有不少学校不重视科学教学,因此在科学实验硬件投入上严重不足。这种错误的认识偏差,制约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科学实验设施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实验设施严重滞后,不少农村小学缺乏科学实验室,或者科学实验室建设水平低,名存实亡,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器材,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严重影响了科学实验正常开展。
  (三)科学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农村小学往往地处偏僻地区,不少青年教师、优质师资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小学科学教师大多数是兼职,往往采用主科 副科的搭配原则。师资素质的滞后导致科学实验难以正常开展,或者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现象,制约了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发展。
  (四)科学实验类型相对单一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科学实验类型非常简单,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验操作者往往是教师,学生缺乏自主实验的机会,因此对实验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加上实验器材、设备影响,科学实验类型难以实现有效的拓展。
  (五)科学实验脱离学生生活
  小学生受年龄影响,学习经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展,加上农村特殊地域影响,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教师不能将小学科学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难以较好地调动小学生科学实验学习兴趣。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优化要基于上述现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提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
  (一)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纠正认识偏差
  农村学校要纠正学校层面与社会对科学实验教学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营造素质教育氛围。农村小学要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科均衡发展思想;在家校互动活动中,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升家长对科学实验教学认识;通过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大篷车下乡等活动,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从而提升科学实验认识,从思想上改变人们的错误认识。
  (二)加大实验教学投入,确保硬件保障
  小学学校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契机,积极争取教学资金与政策扶持,加大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投入,确保专项资金用于实验投入,进一步优化小学科学实验设施,并及时维护,配备完善的实验器材,使科学实验能够正常实施,并且能够具有全员参与科学实验的条件,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主体。
  (三)培训引入有机结合,优化师资队伍
  农村小学要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扶持政策,不断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待遇,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师资培养路径。首先,加大对既有科学教师培训力度。学校要利用讲座、教研活动、网络培訓等,优化科学教师素质;其次,合理引入高素质科学教师。农村学校要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高度,通过区域优质师资共享的方式,引入高素质科学教师,为科学实验提供师资保障,并发挥优质教师辐射作用。
  (四)丰富科学实验类型,激发实验兴趣
  科学实验类型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基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突破当前科学实验单一化现状,除了传统的演示实验外,还要积极探索探究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实验等类型。如“磁铁有磁性”实验,我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又安排学生回家开展实验,充分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磁铁的性质,从而在多样化试验中丰富小学生科学实验体验,促进小学生科学综合素质发展,激发小学生科学实验兴趣。
  (五)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实验效能
  农村小学科学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丰富的本土资源,将科学实验教学与农村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如“研究根的作用”,我就引导学生从自然中选择各种各样植物的根,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探究根的作用,并引导学生通过利用植物根的作用去解决农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如防止水土流失等,从而让小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也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科学实验用材不足的问题,节约科学实验成本。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要基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克服小学科学实验中存在的思想认识偏差、经费、师资等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本土资源,不断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科学意识,推进农村素质教育,为小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青田县阜山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Sestrin2在吸烟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处理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复制吸烟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使用DCFDA荧光探针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现代化人才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欠缺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其局面整体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均受到普遍青睐,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迎合社会对现代化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对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进行遗传检测,旨在分析BALB/c突变卷毛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方法选取38个微卫星DNA位点结合
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方面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并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其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以《观察水》为课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最后对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说明。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特点在于有一个核心概念,位于图中央,从中央出发可以分出若干二级概念,也可以二级再分出三级;思维导图对于
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目前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逐渐融入教学管理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本文对现阶段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用,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实践中可以看到,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丰富班级管理模式以及班会内容和形式,对于提高班主任
据阿根廷农业部门的统计,2008年1—5月,阿根廷鲜品出口量达86.98万t,出口额6.6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和36%。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饲料饲喂树鼩建立树鼩胆石模型与P物质(substance P,SP)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树鼩胆石模型,检测消化道SP免疫组化的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学《科学》涵盖了日常生活诸多常见现象,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结合相关主题,利用课堂实验观察,多媒体形象感知,家庭辅助实验,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探索式”学习;要联系文本的知识和现象,探索日常生活问题和解决途径,开展创造性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实现拓宽知识面,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定科学精神的基础。  让孩子始终保持一颗“探究之心”是小学《科学》教学设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针对小学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而言,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更好地扩展了其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本文将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促进微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推广,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为其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从而满足新课程要求。  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设置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小学科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依托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师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面向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