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因素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指初中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在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新课程背景下能否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直接影响到高中新课程实施效果:一方面影响到高中学科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的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高中青年教师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谈到的高中青年教师(以下简称青年教师)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学毕业后执教高中,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刚从初中调到高中任教的青年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在处理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上方法欠妥,效果欠佳。要全面弄清其中的原因,必须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优势。一般来说,青年教师都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学科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精力充沛,有活力,教学积极性普遍较高;有思想,自主发展意识较强,进取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等。青年教师所具备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为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提供了可能。但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却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课标研读程序化
  
  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是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本要点就是适应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加强与社会、科技、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倡导回归生活、崇尚创造、强调选择、走向校本等。青年教师往往是抓住了新课程理念的局部,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在理念上的方向性障碍。
  总体把握初高中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搞好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新教师往往依赖教材而忽视研读课标,特别是刚从初中调到高中任教的青年教师由于有初中教学经历,较易忽视将所教学科的初高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在高中课标研究方面走过场、程序化的做法比较普遍。其实同一学科的初高中课标有共性,也有区别,需要教师去研读和比较。以政治学科为例,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保持连续性,但在课程具体目标、能力要求、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初中课程目标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与思考;高中课程目标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初中思想品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则侧重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能力等。青年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或者对高中课标研读走过场、程序化的做法会在宏观上影响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
  
  二、教材加工不到位。教学设计简单化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评价与反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什么和学什么(教学目标)、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学方法)、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进行信息反馈和方案调整,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载体是教材。新教师对教材加工不到位、教学设计简单化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完整或欠科学,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学法指导与教学反馈缺失,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单一化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初高中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关联性。教学设计如果欠缺完整性、整体优化和系统有序,对于学科在初高中教学中相关联的知识的加工停留在较浅层次,必将影响到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效果。
  
  三、教学组织欠科学。教学过程任务化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有关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与实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环节要服务与服从于学习过程的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与学;二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性互动的发展要求。
  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不足。一是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化和单一化。即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有时甚至是一成不变,往往选择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而不重视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特别有过初中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容易将初中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原封不动地搬到高中课堂,而不顾高中教情与学情的变化。二是教学过程任务化。认为完成授课任务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目标。例如高中课时教学内容普遍较多,为完成教学任务,青年教师喜欢借用多媒体授课。很多时候是教师从头到尾操作鼠标,讲授教学内容,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竟然没有课题和板书设计。多媒体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等作用,但它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多媒体的滥用和欠科学使用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高中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加引导的、过多的直观情境呈现不利于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的会导致思维发展停滞,使初高中教学衔接出现由初中生直观形象思维到高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断层。
  
  四、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方法简单化
  
  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它包括学生的思想表现、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等内容。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等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对教师加强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其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关心。其实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客观详细的学情分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青年教师学情分析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了解层次浅甚至是学情分析缺失。不少青年教师对学 生的了解停留在大致的思想表现和基本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的层次。有些青年教师甚至存在学情分析缺失现象,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下来,连很多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二是轻视学生思想表现分析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与学情分析是否到位密切相关。不少青年教师由于对学情分析不够重视,学情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简单化趋向:一是模式化的教学指导,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不够重视,不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而导致教学方法低效。二是经验化的教育指导,品质教育(德育)缺失。学生的高中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人生阶段,关注高中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非常必要。不少青年教师不重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想表现,而且总喜欢以教师自身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思想表现为出发点,采取“一刀切”式的教育指导方法。在教育指导上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学情分析不到位和教学方法简单化是影响初高中教学在德育与智育能否顺利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教学目的功利化,教学评价单一化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大类,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青年教师大多雄心勃勃,希望自己能迅速站稳讲台,能在崭新的教坛成为同行关注的焦点,这种想法值得表扬。但也会有不少青年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教学目的定位欠科学,所以往往通过“狠抓分数”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来达成目的。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易步入题海战术的误区,把学科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而忽视学科素养的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题海战术的做法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狠抓分数”题海战术的做法会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割裂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易忽视过程性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使用。教育目的功利化和教学评价单一化与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不相符合的,这也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策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加筋格宾挡土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属于软防护,该施工技术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柔韧性好、渗透性良好,以及耐久、环保和经济等。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闻垣高速公路LA3项目K22+100~K22+930段情况,然后介绍采用加筋格宾挡土墙施工时的前期准备,最后详细阐述了加筋格宾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期待加筋格宾挡土墙在高速公路中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加筋格宾 挡土墙 施工  1 概述  闻
中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学生考试的成败直接影响今后的发展。而中考复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所以对待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扣课标。课标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只有明确考试要求,了解题型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才能使自己的复习有方向、有目标,使自己的复习能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依据,从而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在中考复习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把握整
目前很多大专院校对非计算机理工类大学本科生开设了VB程序设计,用以培养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中的经验,给出了自己在VB程序设计中
《UCP500》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规范跟单信用证各当事人关系及信用证结算操作的重要国际惯例.在其各版本的修订中借鉴了很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和习惯做法,其中“第 49条款项让渡
在课程理念上,《标准》明确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探究性学习则起始于问题的发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一、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
自3月28日起,北京公交集团特12路内外环陆续全部更换为双层纯电动公交车。共计70辆车正式投入北京公交系统运营。此次特12内外环车辆置换工作将由原来的柴油双层公交车全部更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强,大学生承受不断加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涵,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寻找大学生
摘要:当前,因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从客观上看,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员工大批走出去创业,用工的多层化和复杂化,使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从主观上看,企业内部存在着政工人员对基层调研不足,工作方法单一,政工队伍建设滞后,管控手段不实等一系列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弱化的趋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 企业文化
摘要:小迳凹隧道断层破碎带裹含陶瓷土施工,采用洞内大管棚+劈裂注浆固结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通过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断层破碎带的超前加固,对节理发育的围岩进行注浆固结,对富水陶瓷土水的防与排,使破碎围岩形成系统地、稳固的“蛋壳”。  关键词:隧道 断层破碎带 富水 陶瓷土 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小迳凹隧道进出口分别位于广州市增城市派潭镇和从化市江浦镇境内,隧道洞身处于大金岭西南、小迳村以西
拓展训练是由二战期间的某种军事训练转化而来的。它是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拓展训练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入中学体育课,为中学体育课注入了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