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的童心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卡夫卡被尊为西方现代派的鼻祖,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文笔明净且想象奇诡,其笔下不单单是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的作品,他所描绘的文学世界里也具有浓郁的童话、奇幻、神奇色彩,因此他的作品也被改编成儿童读本、绘画本、动画片等等。卡夫卡是一个葆有童心的作家,他以童心的纯粹、明净去观察、描绘整个人生与世界,从而写下一篇篇不朽的佳作。
  关键词:卡夫卡;童心;童话
  初识卡夫卡,大多数读者会觉得他的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维跳跃性大,语言象征意义强,以至于阻碍了对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然而,在这样的阅读情况下,读者大都忽略了卡夫卡作品中所具有的童话、奇幻、神奇色彩,以及忽略了卡夫卡本人所葆有的童心。事实上,不论是卡夫卡本人,还是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关于某些卡夫卡的作品,其中都包涵着一份纯粹、明净的童心,他以这份童心的纯净,来观察、描绘整个人生与世界,从而使他的小说创作带有着一份鲜明的童话特征。
  一、一场温暖的相遇
  大约在1923年11月,卡夫卡先生在斯泰格里茨公园散步,一个伤心哭泣的小女孩进入他的视线,这个叫艾希的小女孩丢失了她的洋娃娃——布里奇达。卡夫卡为了安慰艾希,告诉她洋娃娃没有丢,而是去旅行了,之所以他知道是因为洋娃娃给他写了信,他是洋娃娃的邮差。此后的三个星期,一封封信,善意的谎言在继续,却多了一丝丝美好的意味。卡夫卡先生每天来给小女孩送信,告诉她洋娃娃的消息,把布里奇达的旅行趣事念给她听。一天一天,卡夫卡强忍着病痛,持续着这个美丽的谎言,给予这小女孩一份幸福的想象。然而,故事总会有结束的一天,卡夫卡先生犹豫之后,决定让洋娃娃嫁人,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他以洋娃娃的口吻告诉小女孩“或许有一天,我不会再给你写信,但你我都明白,其实我们的心从未走远,我们都将活在彼此的记忆里。这就是永远,艾希。因为时间能冲淡一切,但爱却永远不会被冲淡。”①小女孩艾希也在这一封封信件中渐渐忘却了失去洋娃娃的忧伤,一个美丽又善意的谎言,就像是一篇唯美的童话终于有了个完美的结局,每个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最后的幸福。
  若说卡夫卡没有这样一颗纯净的童心,就不会有这样一封封来自洋娃娃的信,也不会留存这样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
  此后,西班牙作家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童话《卡夫卡与旅行娃娃》,作者曾竭尽全力去寻找那个小女孩,终于不负苦心人,多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书中的后记里他写道:“就我而言,我被允许改写这个故事,虚构了这些信件,给了它一个想象的结局。不管事实究竟怎样,我觉得都已经无所谓了。这段故事本身是那样美丽,至于其他的,都不再重要了。最毋庸置疑的是,那些信是如此精彩纷呈,给我的心灵带来了许多欢乐。”②
  《卡夫卡和旅行娃娃》这本书,无关乎卡夫卡那些庞大的著作,无关乎世人们所给及他的种种荣誉称赞,只是一则故事,可以说是童话,也可以认为是个真实存在的故事,其实,都无所谓了,就像作者法布拉说的那样,不管事实究竟怎样,这段故事本身的美丽已经让其他都变得不再重要。一场洋娃娃的旅行,在平凡无奇的洋娃娃身上,给予读者无穷的感慨与遐想,这样的故事,孩子可以看,大人也可以看,没有年龄的界限,相反,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卡夫卡与小女孩,一个作家与一个丢失了洋娃娃的孩子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无疑是温馨的,犹如春日里的阳光,照进一个孩子的心田,然后慢慢地生出一朵花来。孩子的世界总是单纯的,总是容易去相信,简简单单、诚诚恳恳,所以,只有在童年才会相信洋娃娃的游戏,同样,也只有葆有童心的卡夫卡,面对忧伤的孩子时可以用纯净的心灵去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是为了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二、作品中的童话文学色彩
  法国当代思想家、小说家乔治·巴塔耶说:“卡夫卡的作品大体上表现出一种非常孩子气的态度。”③卡夫卡有着自己的眼光与思维,近乎儿童的眼光与思维,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一个个不同寻常的世界,留存着独属于他自身的童话思维。
  不可否认,卡夫卡的文学世界具有浓厚的童话文学色彩。从个人经验来说,童话主要写给少年儿童,富有幻想与想象,在童话中,动物和植物可以如人类一般生活,可以有妖魔鬼怪,也可以有神仙精灵,等等的一切都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中国民间童话概说》中这样给童话下定义:“童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采用拟人手法,以各种自然物体,主要是动物作主人公的动物童话;二是借助于仙人、精灵和魔法、宝物等来展开童话叙述,具有神奇特征的神奇童话;三是具有传说色彩的传奇童话。”④事实上,这些元素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卡夫卡很轻松地运用这些元素来构写小说。
  众所熟知的《变形记》可以说是一篇典型的童话。小说描写了推销员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后的一系列事情,发现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惊慌失措,没有得到家里人的帮助,他虽然在生活习惯上成为甲虫,但是却还保有人类的意识,还在关心家里人的境况,但是他的父亲、母亲、妹妹却开始厌恶、嫌弃他,最终格里高尔饥寒交迫,“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离开了这个已容不下他的世界。这样一篇由人“变形”到甲虫的小说带着鲜明的童话特征,小说作品表面的荒诞不经在儿童眼里却是实实在在特色鲜明的童话,儿童会同情可以说话可以思考却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的悲惨遭遇,而也只有葆有童心的卡夫卡才能在如此一篇警醒和启迪世人的小说中毫无痕迹地灌输进童话的气息。
  卡夫卡晚期的作品《地洞》是一篇纯动物的小说,没有人的世界,小说中充斥的都是动物自身的行为与思考。小说描述的是一只不知名的小动物为贮藏食物、寻找安身之所建造了一个地洞。这篇小说未尝不可纳入一本童话书中,它采取了拟人手法,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了这只小动物的生存、生活以及心理反应,儿童可以体会到小动物如何地生存,而小说在深层次上实则映射了文本中从未出现的人类孤独恐慌的内心。   除以上提到的两篇小说之外,卡夫卡有着很多描写动物或与动物有关的小说,比如《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中的猿猴、《新律师》中的战马、《准新郎与饿狼》中的恶狼等等,这些小说都以动物的视角去观察、体悟世界,都可以看做是动物童话。
  其次,卡夫卡还有不少涉及魔法、奇幻的小说,比如《猎人格拉胡斯》,主人公是一个猎人,名叫格拉胡斯,因为猎一头羚羊失足掉下悬崖,从此变成了一具“尸体”被一艘破船载着,在尘世的河流上无休止地航行,他死了,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活着,还可以和市长对话。这样的一篇奇幻的小说,是借助童话神奇的一面所构写,可以看作是神奇童话。此外,还有《家长的忧虑》、《老光棍布鲁费尔德》、《铁桶骑士》等等都可以看作是此类,由此看来,卡夫卡的童心一直存在于作品之中。
  此外,卡夫卡的作品中也不乏传奇类的童话,比如《海神波塞冬》、《普罗米修斯》、《万里长城建造时》、《往事一页》等等,或以古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或以中国为题材,都少不了一丝传奇的味道。
  三、永远的童心
  卡夫卡说:“每个童话都来自血液和恐惧的深处。”⑤他的小说,带有童话色彩的小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拥有童话的动人、神奇,却也不乏来自血液和恐惧深处的体悟,从而警醒、启迪着世人,这就不奇怪为何他千千万万的读者里从来不乏儿童读者。
  被尊为西方现代派的鼻祖,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一生虽短暂,却总葆有一份童心,用这份童心的纯粹与明净来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面对他笔下的文字。因为这份童心的存在,使得在他的文学世界里,阅读他的文字是没有界限的,儿童可以,大人也可以,每个人都会在卡夫卡的文字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便是永远不灭的童心所在的魅力。
  参考文献:
  [1][2][西]霍尔迪·塞拉·依·法布拉:卡夫卡与旅行娃娃[M].王猛译,天津:新蕾出版社,2012:80-110-111.
  [3]乔治·巴塔耶:文学与恶[M].黄澄波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21.
  [4]刘守华:中国民间童话概说[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10-11.
  [5]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第五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93.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创世纪”诗派的开创者之一,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结合中国北方的民谣,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与想象力。本文借助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其经典诗作《上校》进行文本细读,来发掘其诗歌的独特魅力——从多个悖论中展现出诗歌丰富的内容与张力。  关键词:《上校》;文本细读;悖论;张力  上 校  那纯粹是另一种玫瑰  自火焰中诞生  在荞麦田里他们遇见最大的会战  而他的一条腿诀别与一九四三年  他曾听到过历
期刊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在其运用新的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的时候,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虽然质疑传统的数据,但是为了避免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测出相同的结果后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
期刊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我拖着货比五六家买来的帆布行李箱,走进了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素攀孔子学院,正式开始了我的外派汉语教师的生活。心情无法免俗地激动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孔子学院的工作,尤其是了解到孔子学院从2004年的第一家到2011年的近400家的发展势头之后,我对孔子学院的工作既充满着好奇,也微泛着喜悦。好奇的是孔子学院项目在这么短的时间能发展如此迅猛,其魅力必然是强大的,但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
期刊
摘 要:狂欢化理论在西方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通过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形式将狂化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进而生成一种具体的生活感受。重读鲁迅《铸剑》和莫言《红高粱》,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体会两位作家受不同时代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感受,进而对狂欢化精神的不同诠释,启发我们对当代的思考。  关键词:红高粱;铸剑;狂欢化  一、狂欢化的故事情节  狂欢节是一场庆典性活动,同时具有一种仪式化。狂欢节上人
期刊
摘 要:《猫的摇篮》出自于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之手,是一部充满智慧和黑色幽默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冯内古特通过该小说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地球毁灭、世界末日的悲壮图景。文章基于生态主义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试图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目的在于揭示出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在滥用科技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界。  关键词:冯内古特
期刊
摘 要:文化身份问题是后殖民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生活在后殖民社会和国家的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奈保尔的《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分析这一重要主题。《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展示给读者们的是毕斯沃斯先生在后殖民社会里,无论是定位于印度或特立尼达还是英国的身份寻找都注定是失败的。这一混杂性文化身份的确立,就注定了毕斯沃斯先生无论对印度﹑特立尼达还是英国文化都具有依附又背离的尴尬身份。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说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亚历山大的生存困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达雷尔在小说中精心刻画了以梅丽莎、贾斯汀、利拉和克丽为代表的埃及女性,展现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坎坷历程,反映了她们对民族解放与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  关键词:劳伦斯·达雷尔; 《亚历山大四重奏》;后殖民主义; 埃及女性  劳伦斯·达雷尔是英国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亚历山大四重
期刊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其小说内容对人性和自我意识的探讨,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目前对伍尔芙作品的解读大都停留在文学意义上的解读,无法全面分析其独特的意识流作品色彩。本文将从心灵哲学的视角,尝试用心灵哲学的内涵来阐述伍尔芙的意识流作品,探索伍尔芙所呈现给后人的人性观和哲学观。  关键词:伍尔芙;意识流;心灵哲学  心灵哲学,是以心灵和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以
期刊
摘 要:《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重要作品,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探讨其中人物李蒙内心变化的成因,通过分析他的精神世界变化和扭曲的深层原因及与作者之间暗含的关联,论证李蒙深陷世俗的枷锁而逐渐扭曲,失去超我,而对李蒙人格扭曲的关注也是作者的无意识反映。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李蒙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重要
期刊
摘 要:山崎正和的《戏剧性的日本人》,循序渐进的阐述了日本人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的文化之间的“自他意识”。文本通过分析山崎正和的理论,简要的解析在人生观与艺术观方面,中国和日本的审美情趣的异同点。  关键词:人生观;艺术观;自他意识;中国;日本  山崎正和的《戏剧性的日本人》在日本国内的声誉非常高,它让日本国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进行精神层面的深省。文章列举了日本许多著名的作家,如戏作家目下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