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文本 内化语言 升华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多种说话练习,促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教材分析: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这篇优美的童话描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文章抓住小露珠的语言、动作,在生动、有趣的描述中,刻画了小露珠外表美心灵更美的可爱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读来生动有趣,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设计理念: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通过这个例子,习得规范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对于课文的教学,教者应删繁就简,引领学生踏踏实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实现语言积累。《小露珠》这篇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着眼于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力求抓住一个“美”字展开教学:①营造美的意境;②品味美的语言;③净化美的心灵。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课文《小露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露珠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小露珠把美丽带给大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文本——欣赏画面,初步感知小露珠的形象美
  (课前播放音乐,出示画面)
  1.小朋友们,欣赏着这些画面,你们觉得小露珠怎样呢?
  2.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一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柔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使他们如临其境。学生进入了美的领域,才可能领略到美的意蕴。
  二、理解文本——品味语言,具体感知小露珠的形象美
  1.练读句子,指导造句
  ①你们看,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时候,小露珠就悄悄地出现了。
  (指月光下的小露珠)刚刚出现的小露珠很小很小,她像个顽皮的孩子,希望自己快点儿长大,于是她就不停地“爬呀,滚呀”。(出示句子: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同学们一齐读一读这句话。
  ②(指黎明时的小露珠)瞧,她现在有黄豆粒那么大了。她是一下子就长大的吗?
  师:渐渐渐渐地长大,就说她——(生答——越来越大)
  ③她是一下子就变得这么亮的吗?
  师:渐渐渐渐地变亮,就说她——(生答——越来越亮)
  ④指导朗读:所以你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把“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读得重一点儿,读得慢一点儿,读出小露珠是在慢慢成长。(教师先范读,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理解“越来越……”的意思,再练习朗读。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书,才能读得入情入境。
  ⑤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用“越来越”说句话。
  (相机提示)比如说现在,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天来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呢?树木有什么变化呢?
  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别的变化吗?(在造句这个环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堂生成,先出示第一个句式;如果有学生说话时用上了两个“越来越”,再出示第一个句式,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教师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说话时要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分层次出示句式,帮助学生化解造句的难度。
  2.品味语言,逐一感知小露珠的美丽形象
  ①小动物看到了小露珠,都来跟小露珠打招呼。瞧,一只小青蛙“呱呱”叫着,蹦到了大荷叶上,(出示小青蛙“呱呱”叫的画面)小青蛙对小露珠说——(出示句子,指名练读)
  师:原来,小露珠是闪亮的。(板书:闪亮)
  ②好多小青蛙在跟小露珠打招呼。瞧,第一只小青蛙说——(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齐读)第二只小青蛙说——(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齐读)第三只小青蛙说——(出示句子,引导学生齐读)
  现在,你们就是那些小青蛙,老师就是小露珠,咱们一起来表演小青蛙跟小露珠打招呼。
  (指定三名学生站在座位上一人说一句话,老师逐一给出回应:A.你好;B.你真好;C.你说得太好了。)
  讨论:小露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跟她打招呼呢?为什么呀?
  师:第三只小青蛙不仅说出小露珠是“闪亮的”,还把她比作“钻石”,说得多美呀,小露珠当然最喜欢了。
  ③小青蛙说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你们还会说小露珠像什么那么闪亮?(金子、珠宝、星星)
  【设计意图】表演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表演中,小露珠对三只小青蛙不同的回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说话时要美美地说,要说得生动具体。
  ④别的小动物也来了,一只小蟋蟀“唧唧”叫着,爬到了草秆上,(出示小蟋蟀“唧唧”叫的画面)小蟋蟀对小露珠说——(出示句子,指名练读)
  师:原来,小露珠还是透明的。(板书:透明)
  你们还会说小露珠像什么那么透明?
  ⑤一只小蝴蝶飞来,落在花朵上。(出示小蝴蝶飞来的画面)小蝴蝶对小露珠说——(出示句子,指名练读)   师:原来,小露珠又是圆润的。(板书:圆润)
  你们还会说小露珠像什么那么圆润?
  3.分角色朗读,完整感知小露珠的美丽形象
  (指板书,师引导生说)小露珠多么美丽呀,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主要是感知小露珠的美丽形象。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问一问学生“你还会说小露珠像什么那么闪亮(透明、圆润)”,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再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完整说出小露珠的特点,加深学生的感知,强化小露珠在学生心中的美丽形象。
  三、升华文本——迁移运用,深入感悟小露珠的心灵美
  1.紧扣“精神”, 感悟小露珠的心灵美
  ①植物们又是怎样呢?(出示第六自然段,引导齐读)
  ②创设情境:
  白天,被火辣辣的太阳晒了一整天,植物们的叶子都晒蔫了,都没有力气了,经过小露珠一个夜晚的滋润,植物们就又变得——(引导学生齐说:格外精神,板书“格外精神”)
  植物们身上沾满了小露珠,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就是这些小露珠把植物们打扮得——(引导学生齐说:格外精神)就是这些小露珠把植物美化得——(引导学生齐说:格外精神)。
  抓住关键词语“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是小露珠让植物变得格外精神。
  ③老师发现,三(4)班的同学今天上课格外精神,读起书来也格外精神。一起来读这句话。(提示就读到破折号)
  【设计意图】此举是使学生明白,“精神”一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学习。
  ④到底是怎样有精神呢?咱们再来看破折号后面的句子。这位同学坐得端端正正,真有精神,请你来读。(指名多人读)
  板书:生机勃勃
  【设计意图】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独立开来,意在使学生感受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⑤师生齐说:有了小露珠,植物们就变得格外精神;有了小露珠,植物就显得生机勃勃。(出示练习题,指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说话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深深感受到小露珠把美丽带给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小露珠的心灵美。
  2.迁移运用,感谢小露珠
  ①植物们现在格外精神,可高兴了。小草说——(出示小草的话,教师范读)
  现在,你们就是那些小草,你们都来说一说。(生自由练说小草的话)
  哪棵小草愿意大声说给别人听一听?(指名扮小草的同学说话)
  小草们,请一起说一遍。(齐说小草的话)
  【设计意图】以小草说话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会把语言材料表达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②别的植物也争着在说话呢。瞧,现在,你们就是那些喇叭花,就是那些白杨树,就是那些向日葵,你们也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掌握了小草说话的方法,想象其他植物的语言时就能够有例可循。多种形式的说话练习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规范语言的运用,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
  ③创设情境:植物们,是谁让你们变得格外精神?是谁让你们显得生机勃勃?
  那就赶快对小露珠说句感谢的话。
  ④(指板书)师小结:小露珠不仅自己美丽,还把美丽带给了植物们,所以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是小露珠把美丽带给了大家,认识了这一点,表达感谢之情才能水到渠成。
  3.依依不舍,告别小露珠
  ①小露珠把美丽带给别人,她自己有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子,指名练读)
  是谁让小露珠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呢?
  师指点:是因为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所以小露珠的身子才会越来越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照应“板快二”中的造句练习,使学生学会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要注意先后顺序。
  ②小露珠这么可爱,大家都舍不得让她离开,他们是怎么告别的?
  现在,你们就是那些喇叭花,就是那些白杨树,就是那些向日葵,你们在跟小露珠告别时会怎么说?(指名想象说话)
  ③这样非常舍不得的告别,你能用个成语表示吗?(帮助学生积累成语)
  ④这么美丽可爱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小露珠,我们要把她记在心里。让我们一起充满深情地跟小露珠说声“再见”。(师生齐说“再见了,小露珠”)
  【设计意图】利用文中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说话训练,既领悟到对于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更增进学生的交际能力。
  板书设计:
  小动物 闪亮 透明 圆润
  喜欢 小露珠
  植物 格外精神(生机勃勃)
其他文献
“差异教学”并不是一个鲜见的教学概念,它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论》华国栋)小学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课程也要遵循这一理论。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关注“差异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对实际存在的不同学情,我们的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分组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音乐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年龄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者是手工作业等,但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在识谱、视唱、听音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快乐地 “做”  活泼形象的手工作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对一
近日,在一次年轻数学教师座谈会上,我听到了一个几乎一致的感叹:“唉,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这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己不肯主动发言,还不爱听别人发言,依赖思想严重。  其实,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习惯问题。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
久违的杜鹃再次登上我们的封面,这也是她转型为演员之后,首次作为我们杂志封面人物的—次新的亮相。杜鹃本人对此也非常重视,专程赶赴纽约进行拍摄。  拍摄灵感来自于60年代末著名的超模Lau ren Hutton,她也是从模特生涯开始转而迈入影视圈,最后成为70年代好莱坞最具实力的影星之一。造型师Daniela Paudice表示,这也是想给杜鹃的演艺事业带去最美好的祝愿。为此我们给杜鹃打造了Laure
一、问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中国古语亦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会探究、懂得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然而现实中,有些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探究式的教育,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教学场景1】“填鸭式”教学  教
獨具匠心的细节设计,强劲有力的外部形态,以精湛的工业设计创作出的经典家具如雕塑艺术品一样充满魅力,令人着迷。
我有幸参加课外阅读推荐课的竞赛活动,通过自己甄别海选,决定立足孩子的实际,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向孩子们推荐儿童作家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之一”的《五三班的坏小子》。课堂上呈现出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出示: 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男生们挥舞着拳头,拼命地大喊:“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1)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
人类已进入高信息社会,我们正面临世界新科技的挑战,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新型教学结构,不仅要构建以现代知识为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
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兴趣作为动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合适的游戏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我以为,游戏参与小学体育教学时要注意三大原则,即因人、因地、因时开展游戏。本文试对这三大原则进行探讨。  一、因材施教,让游戏合乎学生成长特点  体育课是小学生玩乐的好天地,对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