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进入高信息社会,我们正面临世界新科技的挑战,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新型教学结构,不仅要构建以现代知识为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社会对阅读、写作、识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单就阅读而言,要求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70%。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的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找寻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确实对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有意识地融进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兴趣,即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更快地、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树立一些能够恰当运用自己信息资料的模范学生,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鼓励甚至奖励,这样会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主动利用找寻信息资源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布置展示台,把每次学生收集到的好资料贴上墙,既起到激励作用,又实现资源共享。
  (二)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1.注重训练,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资料,确定为完成任务需要哪些信息的能力。通常,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资源得到圆满的解决呢?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信息来源有了,则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搜寻资料。怎样查找?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去查找,比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片、图书、网络等等。
  2.引导积累,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抑制和消除垃圾信息。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利于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的需求。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记载、积累下来;指导学生设立“采蜜本”,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通过这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3.适当示范,培养学生集成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出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这个环节比较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
  (三)适时切入,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后的评价,从而加深对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作一个引导性的评价,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带领学生不断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能很快提高。
  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能自主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结合,可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化教学环境,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信息能力,如何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教者抓住启示提领而顿,反复吟咏,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懂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
教语文,方法要简单,要体现简约之美,少用辅助手段,尽可能地用语言文字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倡“语言本真”“本味语文”,紧紧抓住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感、积淀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苏教版十一册《钱学森》一文进行了研读。《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
“差异教学”并不是一个鲜见的教学概念,它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论》华国栋)小学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课程也要遵循这一理论。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关注“差异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对实际存在的不同学情,我们的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分组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音乐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年龄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者是手工作业等,但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在识谱、视唱、听音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快乐地 “做”  活泼形象的手工作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对一
近日,在一次年轻数学教师座谈会上,我听到了一个几乎一致的感叹:“唉,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这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己不肯主动发言,还不爱听别人发言,依赖思想严重。  其实,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习惯问题。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
久违的杜鹃再次登上我们的封面,这也是她转型为演员之后,首次作为我们杂志封面人物的—次新的亮相。杜鹃本人对此也非常重视,专程赶赴纽约进行拍摄。  拍摄灵感来自于60年代末著名的超模Lau ren Hutton,她也是从模特生涯开始转而迈入影视圈,最后成为70年代好莱坞最具实力的影星之一。造型师Daniela Paudice表示,这也是想给杜鹃的演艺事业带去最美好的祝愿。为此我们给杜鹃打造了Laure
一、问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中国古语亦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会探究、懂得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然而现实中,有些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探究式的教育,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教学场景1】“填鸭式”教学  教
獨具匠心的细节设计,强劲有力的外部形态,以精湛的工业设计创作出的经典家具如雕塑艺术品一样充满魅力,令人着迷。
我有幸参加课外阅读推荐课的竞赛活动,通过自己甄别海选,决定立足孩子的实际,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向孩子们推荐儿童作家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之一”的《五三班的坏小子》。课堂上呈现出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出示: 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男生们挥舞着拳头,拼命地大喊:“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1)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