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领、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展开个性化阅读。但同时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所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极为重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从新问题中寻找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迅速准确地产生对旧有知识结构的联想。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阅读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教师点拨”式学习。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适当地给予点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学习:
  一、抓重点词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厚积而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对于词语积累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具体操作如下: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由此让学生联想表现同一品质的词语“乐于助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一类词语,如果再进一步拓展,还可以积累出与以上品质相反的词语,如“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忘恩负义、卖国求荣……”这样,学生不光认识了这一个词语,还认识了一类或几类词语。对于句子的积累也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可以分句式积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类别;一方面可以分修辞积累,依据不同的修辞手法划分不同的类别,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必须让学生掌握,让学生知道它们对句子表达效果所起的作用。另外,在句式的积累中,对于部分句子还可以做上批注,或寫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也进行了随文积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练说训练
  对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我们要让学生从课文语境中体会、训练、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词语的用法,把课文当成语言交际的典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感受作者观察、思维表达的方式,领悟文章的遣词造句,在练说中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成篇,以便为写作服务。在练习时,我们不光练习文中某一个词语,还可以根据积累中对词语的分类进行有目的地练说。不过练说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把生活中的事情用上优美的词语链接起来,就成了一篇有意义的文章。另外在练习说话熟练时不妨提高要求,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再用上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学生积累的词句不但得到了训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练说训练。首先,练说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选择文中一些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而且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其次,练说词语、句式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多读悟情,根据文中语境理解词语、句子,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次,练说学习感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或对自己的启发等。这样经过三个层次的训练,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写作时流畅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会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宝贵经验。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如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仿照写漓江水的特点句式,写一段话。课文中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可引导学生仿写:秋天的风真凉啊,凉得让你感觉到了一丝寒意;秋天的风真柔啊,柔得让你感觉好像用手在抚摸;秋天的风真香啊,香得让你感觉到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如教学《荔枝蜜》让学生补写文末未说完的话“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再联系自己母亲对自己无私的奉献等等,从而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也进行了写作地训练,课文内容理解加深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为作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
  其次,归纳概括的能力。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性的,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通过归纳概括,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
  再次,总结概括的能力。在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不容忽视。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而现实生活中闪动的哲理的火花又恰恰是我们开启作品内涵的最好的钥匙,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将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
一、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往往在数学上遭受挫折,甚至最怕见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当引起重视。其原因如下: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否经受住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坚定努力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于教学始终,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场考验。  一、从学校大局出发,维护地理学科的正当地位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
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尽管各个社会这两种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质各异,然而社会的发展总是反映这两种文明的发展上。因此讲述中国古代史,继承历史上的精神文明传统,对当代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有为数众多的价值连成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宝库,历史的丰碑,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在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在中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初中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