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发现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即首先必须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最初映像,让映像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然后统一分析新问题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具体问题归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概括化联想,从而解决新问题,构成一次完整的迁移。
  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就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谈几点看法。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
  迁移,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已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水平决定了问题的最初映像,也就是说,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的嵌入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不同,其迁移程度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迁移过程较迂回,迁移速度也就较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
  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小说,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具体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变化;杂文,通过表层语言的分析,揭示其深层含义,等等。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为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
  (二)归纳概括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同性的,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首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体组织单元,按难易排列顺序,划分系统而科学,每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结合单元知识进行概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学生会归纳出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规律,会明确复杂记叙文“线索联缀全篇”的要求,会概括出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然后,对所学文章定期做整体的归纳概括,从单元扩展到一册书再到全部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通过归纳概括,是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为迁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工作。
  (三)总结概括
  在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同时,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也不容忽视。绚烂多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文字创作的源泉,而现实生活中闪动的哲理的火花又恰恰是我们开启作品内涵的最好的钥匙,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可以带来伟大的发明,同样也能探究出深刻的哲理,给人生以重要的启示。
  二、培养联想力是进行迁移的关键
  对所学知识和以往经验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概括,但在解决新问题时却不能让映像激活旧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准确的联想,也同样无法进行迁移。联想,是由此及彼的思考,这是一种使概念相接近的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学生自读,准确审题
  在阅读教学中,读课文时学生理解与接受作品内容的第一步,所以不论是课上课下,默读朗读,都要求准确地展现作品的内容。准确的阅读,能引导学生审准方向,正确的展开联想。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久而久之就进入高层次的阅读,即凭语感自动地、直接地理解课文,快速准确地产生联想。
  (二)教师点拨,寻求契机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所以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极为重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从新问题中寻找契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迅速准确地产生对旧有知识结构的联想。
  (三)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的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使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
  三、分析类化能力的培养是迁移的最终环节
  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回想起与之有关的旧有知识经验,之后就是通过分析旧知识与新问题的相似点与相关处来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就是分析类化。
  (一)同化迁移中的分析类化
  同化就是已有经验应用到同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作用,从而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类迁移中,有了高度概括的知识、经验,再有准确的联想,教师因势利导,新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顺应迁移中的分析类化
  顺应是指将已有的经验应用到异类事物中去,对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以形成能包含新事物的新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类迁移中,旧有知识只能是开启新问题的钥匙,旧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只有相关之处,分析类化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就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存在,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省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合作是一种精神,它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采用合作的方法,可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会学、乐学、学会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课
中学体育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在自己多年的体育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中,对学校体育教学与素
阐述了含有人凝血因子转基因羊、应用细胞工程及有性杂交法培育异源四倍体鲫鲤鱼、基因对人类思维的作用、转基因植物生产人胰岛素、细胞衰老的决定因素、心肌细胞再生方法及
小学语文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一个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为“填鸭式”教学,这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更能够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