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需求、灵活运用、引领反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为主要探讨内容,分析了策略教学的三大注意事项:因需而滋生、因变而灵活、因思而深刻。
  关键词:策略;需求;变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37-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其实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无所不在,但是用专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就说明了问题有独特性和代表性。所谓策略,就是指针对特定的问题而采用的相应固定且独特的方法,策略不同于一般的解题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固有思路的模式和有特定数学思想的高度。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注重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因需而滋生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不应是空洞的教学,是简单的“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而应该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感知策略运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策略的掌握才能相对坚实,对于解题策略才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新颖的、有需求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替换的策略》教学中,教材提供了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橙汁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替换的方法将题中的两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从而有效地降低题目难度,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平铺直叙式的教学难以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形成思维建模。所以在问题呈现时,教师还可以独具匠心,巧妙地改变问题呈现方式,人为地制造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我在呈现这样的情境时,故意回避了两种杯子之间的关系,将“720毫升橙汁正好倒满6只小杯和1只大杯”和“大杯与小杯的图示”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思考“两种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题中缺乏了“大小杯子容量关系的条件”,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知道两者间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因为两种杯子的容量不管是有着倍数关系还是相差多少的关系,都可以将其中的一种杯子转化成另一种杯子,这样让题中的未知数减少,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在这个小小的变化中,学生经由教师设计的矛盾引发思考,由矛盾激发出运用替换策略的需求,明白了替换策略在相关问题中的价值,所以顺利完成了该策略的思想内化,可以说这样的策略是“因需求而滋生”。
  二、因变而灵活
  策略的运用一般有其独特的条件和领域,在同一个策略的教学中,不能呆板地进行“教”与“学”,而要适时适度进行形式变化,让学生在灵活运用中体会到形式的“变”与策略的“不变”,从而把握策略的内涵,建立深刻而现实的模型,促进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转化的策略》教学中,学生面对“1/2 1/4 1/8 1/16 1/32”这样的问题时,除了通分无计可施,但是又隐隐约约觉得这个问题不会这么简单,等到教师引导或揭示出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展示轻松弄清楚将原题转化为“1-1/32”的原理,并且发现这样的转化带来的计算的简捷性。当学生惊叹方法巧妙的同时,教师应当顺势而变,让学生通过同质异构的练习深刻地掌握解决此类题目时转化思想的重要性。这时候可以多进行几种变化,比如“1/2 1/4 1/8 …… 1/128”、“1 1/2 1/4 1/8 1/16 1/32”、“1/4 1/8 1/16 1/32”之类的练习就很有价值。学生通过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应用,在初步感知转化思想的基础上,可以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强化对此类策略的认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思维模型,促进转化思想的根深蒂固。
  三、因思而深刻
  除了这些,教师在策略的教学中还要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既要关注学生在生成策略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更要及时引导学生在尝试成功运用策略解决相关问题后通过回溯来领悟和体会。这样的思考不仅要给学生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也要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思维在交流中激荡,让策略在合作中整合。策略教学不但需要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思考算理,更要在总结时反思原理,在思辨中比较和发展数学思想,让思想因思考而深刻。
  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倒推的策略》教学中,例1学生可以通过列表来比较倒橙汁的前后甲乙两杯中量的变化,由现在推想原来,由已知推出未知。而例2中小明收集的邮票变化学生可以通过用方框和箭头制作的流程图来由未知搭建通往最后已知的通道,再通过逆运算倒推出“小明原有的邮票”。在“试一试”中,画片的变化过程难以意会,学生必须借助于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以线段图中各小段之间的关系来一步步倒推出“小军原来的画片”。这样三道问题解决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各自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时设问,让学生体会出倒推策略的合理性,在这三题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要引领反思,这三道题目属于相似问题吗?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为什么三道问题解决的形式各不相同,又同属“倒推”策略。只有学生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学生的策略意识才真正形成,才能熟练运用策略去解决相关问题。
  总之,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教学要紧扣“策略”二字,让学生因需求而滋生策略意识,因变化而把握策略的本质,因反思而形成深刻的策略思想,让策略运用实质重于形式,思想高于操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畏惧“动态网页制作”的学习,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剖析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指导、激励、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动态网页知识。  关键词:有效;动态网页;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44-1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第五章的内容,突出动态网页的“动”?我主要从以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关键词:古诗词;引领学生;感悟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9-1一、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新课程标准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
摘 要: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即创设趣味情境、鼓励质疑问难、营造讨论氛围、加强实践活动、组织自主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焕发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82-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基础教育
摘 要: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受关注的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需求度、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所以,校长在学校主动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扮演适当的角色,才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  关键词:角色;道德的模范者;杰出的领导者;方向的领跑者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
摘 要:高三政治复习要突出能力中心,围绕学法主题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指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夯实学习习惯,提高高考复习实效。  关键词: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方法的探索;关注热点问题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5 -02     高三政治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让学生去感悟知识、感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  关键词:意境美;音韵美;吟唱美;画面美;想象美  中图分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生作文的真正价值和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作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紧跟高考,而且更应打开一扇窗,引入社会、时代的“凉爽的风”,让学生自由呼吸,为他们的生命添彩。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状;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90-1      新课程标准为我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要推开探幽、追溯、览胜“三重门”,即找到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教师指导有法;立足自主学习的原点,三会实践,让学生乐在其中;发现自主学习的生长点,家校携手,让自主展翅高飞。  关键词:自主学习;基点;原点;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36-2  一、探幽——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老师指导有法  1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准确的数学直觉、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反思发问。  关键词: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26-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 要:“三案六模块”教学是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而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三案”主要是指“教案、学案和巩固案”;“六模块”主要是指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应用六个环节。实施“三案六模块”这一教学模式,大致要经过实施、完善巩固和创新等三个阶段,涉及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多个领域。其中供学生实用的是学案和巩固案,教案只是教师备课用的方案。  关键词:  三案;六模块;应